• 16

超愛爆料的YMT又爆料:2015黃牌檔車銷售量


kken19 wrote:
不過,
小弟有個同學在台葉當主管,...(恕刪)


能不能麻煩k大請你同學做做白牌250的市場調查?能否請山葉引進MT-25呢?
接單引進也行嘛~

xboy200 wrote:kken19 wrote:不過,小弟有個同學在台葉當主管,...(恕刪)能不能麻煩k大請你同學做做白牌250的市場調查?能否請山葉引進MT-25呢?接單引進也行嘛~


同學只是在技術部的小主管,,,沒哪麼大的能耐啦!
再說,
MT-25如果賣比MT-03貴,
會有市場嗎?
接單引進?
表示量一定不會大,
還要為了哪少數的幾台車,
驗車,送審?
搞這麼累幹嘛!
大公司一定是大市場考量,,,

xboy200 wrote:kken19 wrote:不過,小弟有個同學在台葉當主管,...(恕刪)能不能麻煩k大請你同學做做白牌250的市場調查?能否請山葉引進MT-25呢?接單引進也行嘛~


市場調查?
自從T3上市以後,
T2賣的好嗎?
就算MT-25比MT-03便宜個2萬,,,,
還是一堆人認為不如上03多個路權,
再低?
SMAX 155怎麼賣?

kken19 wrote:
MT-25如果賣比MT-03貴,
會有市場嗎?...(恕刪)


有的!而且我相信若是山葉引進的話,不會發生MT-25比MT-03還貴這種吭爹事啦!

250市場到底有多大?其實就算有做市調,恐怕還是不準!民調都能失準了不是嗎?引進實車進來就知道了!跟著MT-03進來,成本不會差多少!可以先引進二十台試水溫嘛!總不會連二十台都賣不掉吧!
要有貨色進來才能評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

至於T3是否搶了T2的市場?我個人是很懷疑啦!畢竟T2本身就有一些BUG!例如無法直接從二檔降N檔…這會不會是消費者不接受的原因之一?我不知道,但雖是250CC,MT-25卻是另一個檔次!小忍也是!只是當初近28萬的售價,當然也就打死了250這個市場!

以MT-03 22萬來看,或許MT-25有幾會到18萬,與T2差三萬,這對需要更大的動力但卻不需要快速道路路權的消費者而言,絕對有誘因!而R3或是MT-03是賺不到這群消費者的銀子的!這幾乎是塊處女地呢!目前也就T2跟SM在這裡面分食!我就搞不懂,這麼弱的產品,怎沒有競爭品踩進來分杯羹呢?

kken19 wrote:
不過,小弟有個同學...(恕刪)


可以請ken大去探探口風
sr400有機會嗎?
雖然機會渺茫,但還是問一下
alain0219 wrote:
可以請ken大...(恕刪)


重點在價格啦

要是進來26.8

您會不會早知道29.8水貨就撩下去

20以下是絕不可能的事

佛心點來個23

26則是中規中舉的價格

符合鬼島市場 XD

Howdy Mate wrote:
重點在價格啦要是進...(恕刪)


賣23保證一堆人跪了 XD
不過會有更多人酸日本賣14 15
來台灣賣這麼貴 XD

xboy200 wrote:kken19 wrote:MT-25如果賣比MT-03貴,會有市場嗎?...(恕刪)有的!而且我相信若是山葉引進的話,不會發生MT-25比MT-03還貴這種吭爹事啦!250市場到底有多大?其實就算有做市調,恐怕還是不準!民調都能失準了不是嗎?引進實車進來就知道了!跟著MT-03進來,成本不會差多少!可以先引進二十台試水溫嘛!總不會連二十台都賣不掉吧!要有貨色進來才能評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至於T3是否搶了T2的市場?我個人是很懷疑啦!畢竟T2本身就有一些BUG!例如無法直接從二檔降N檔…這會不會是消費者不接受的原因之一?我不知道,但雖是250CC,MT-25卻是另一個檔次!小忍也是!只是當初近28萬的售價,當然也就打死了250這個市場!以MT-03 22萬來看,或許MT-25有幾會到18萬,與T2差三萬,這對需要更大的動力但卻不需要快速道路路權的消費者而言,絕對有誘因!而R3或是MT-03是賺不到這群消費者的銀子的!這幾乎是塊處女地呢!目前也就T2跟SM在這裡面分食!我就搞不懂,這麼弱的產...(恕刪)


台葉應該是沒啥意願在經營白牌檔車這塊,,,,,
市場不大,
利潤不高,
連貿易商都不太想碰的,,,,總代理根本不會考慮!!
SR400,,,,,,,??
水貨價自從降到29萬8以來,
今年好像才賣不到150台??
台葉應該是沒啥興趣跟貿易商搶吧?
假設國產與日本的造車工藝在每個零件上輸1%就好
一台摩托車不下300個零件,整體品質就輸300%去了
問題在於,台灣和日本只有1%的差異嗎

再來售價問題就是長期以來技術、品牌、行銷的問題
製造材料的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台灣與日本都是沒什麼天然資源的海島型國家
需仰賴進口原料 → 製造加工 → 出口外銷才能牟利

但不同的冶金技術、製造工藝、設計水準在生產商品時就把差距拉開
好的產品配合好的行銷,不只賣得好、品牌形象也能持續上升
而且日本長年銷往世界,大量販售可降低原物料與產線成本
反觀台廠國慘的品質、居高不下的成本、可預期的低迷銷售量
結果自然只有將定價拉高一途,因為一旦走出保護傘就只能削價競爭去了
長期惡性循環下,落得只有弄出又貴又爛的商品在本土市場上剝削台灣人

只能說一切都是保護性政策起的頭
台灣人很聰明也具有實力
在適當的競爭下具有不錯的表現
偏偏遇到一個滯台中國政府把一切都給毀了
為了謀取個人利益、黨團的獻金而掛勾
漸漸地形成一個與世隔絕、封閉的國內市場
失去競爭的車廠久而久之就在技術上與世界脫節
一切就是這麼簡單、如此悲哀。



cokecolatw wrote:
假設國產與日本的造...(恕刪)

台灣的車輛零件其實技術品質都不會輸大廠
但是這些不輸大廠的零件通常不會出現在
國產車的原廠車上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