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日本摩托車展東京站,第52屆東京摩托車展(Tokyo Motorcycle Show 2025)週末於東京國際展示場(Tokyo Big Sight)圓滿落幕。作為日本最具影響力的摩托車盛事之一,本次展覽除了將去年底米蘭車展中發表的新車帶回東京,作為日系四大車廠的主場,首發的新車與概念車自然是重頭戲。本文將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本次日系四大車廠在東京摩托車展都帶來了哪些重點新車。

Honda:復古與未來的完美融合
CB1000F Concept:經典復刻的現代詮釋
Honda在本屆東京摩托車展中推出的CB1000F Concept概念車無疑是本屆車展的最大焦點。這款在東京車展中首發的概念車,以經典的CB-F系列為靈感,將復古設計與現代技術完美融合。

外觀上,CB1000F Concept保留了CB家族標誌性的圓形大燈設計,搭配流線型的車身線條,散發出濃厚的經典氣息。車身採用金屬質感塗裝,並融入現代化的LED照明系統,使其在復古風格中增添了未來感。動力方面,這款車搭載了一具998c.c.直列四缸引擎,雖然具體馬力數據尚未公布,但根據Honda一貫的調校風格與市場預測,其最大輸出可能會落在150匹上下。懸吊系統採用倒立式前叉,搭配Brembo煞車系統,確保優異的操控性與制動表現。
比較可惜的一點是儀表板並沒有使用經典的雙環造型,而是使用新世代的數位儀表,在視覺上顯得有些突兀。不過整體來看,CB1000F Concept從車身比例到細節處理,已非常接近量產規格,估計Honda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將其推向市場,為復古街車市場注入新活力。

V3 Concept:創新動力的嶄新嘗試
V3 Concept電動渦輪增壓引擎是Honda在本屆展覽中另一款引人注目的作品。這款全新的引擎雖然我們已經在米蘭見過,但此次是首次在日本亮相,使用獨特的V型三缸結構搭配電動渦輪,開創了Honda動力系統的新篇章。

該引擎使用水冷75度夾角V型結構,採用前兩缸後一缸的三缸佈局,渦輪本體位於前缸上方。因為採用馬達驅動,因此不需要額外的管路佈局,甚至不需要中冷器。相較於傳統的渦輪增壓引擎,V3 Concept重量更輕,且配置的自由度更高,還能夠同時兼備渦輪增壓引擎低轉高扭的優點,展現了Honda對於未來動力系統的創新思維。

CUV e:環保移動的實用選擇
CUV e:同樣是我們在米蘭就已經見過的熟面孔,這款電動摩托車與前面兩款概念車不同,已經正式進入了量產階段。Honda CUV e:是本田於2024年發表的一款換電形式的純電速可達車型,定位為白牌的都市通勤車,旨在提供環保且實用的移動方案。該車搭載兩顆Honda Mobile Power Pack e:可交換式電池(48V/1.3kW),搭配6kW電動馬達,續航里程超過70公里,並支援快速電池交換與家用充電(0-100%需6小時)。
騎乘模式方面,CUV e:提供標準(Standard)、運動(Sport)和節能(Eco)三種騎乘模式,具備倒車功能,最高時速60公里每小時(依市場法規而定)。科技配備上,CUV e:使用一只5吋或7吋TFT液晶儀表板(依等級不同而異),支援Honda RoadSync Duo藍牙連線,外觀簡潔現代,主打輕鬆騎乘與便利性。

CUV e:預計於2025年6月在日本正式上市,售價為528,000日圓(約新台幣11萬元)。除了將在日本上市外,之後也將登陸海外,預計在歐洲、亞洲等20國市場銷售,有望成為Honda在電動摩托車市場的重要戰略產品。除上述三款新車外,Honda還展示了CBR1000RR-R、Rebel 1100等更新款,以及賽車相關車型,呈現了Honda多元且豐富的產品線。

Kawasaki:經典進化與電動化探索
看完Honda緊接著看到Kawasaki。平心而論,Kawasaki本次的參展陣容有些敷衍,不僅沒有全新車款,甚至連車展的專屬網站都沒有設立。

Z900SE:運動性能的極致呈現
Kawasaki以Z900SE打頭陣,這是運動街車Z系列中的高階車型。自2022年推出以來,以其極具侵略感的「Sugomi」設計風格和強化的操控表現,成為熱愛山道與市區騎乘的車迷首選。相較於標準版Z900,Z900SE在懸吊與煞車系統上大幅升級,搭配強勁的動力輸出,使其更具運動性能與騎乘樂趣。
Z900SE配備一顆948c.c.水冷直列四缸引擎,輸出高達123匹馬力(125ps),最大扭力達98.6Nm,無論是市區通勤、快速道路巡航或激烈彎道攻克,皆能提供飽滿且順暢的動力。六速變速箱搭配電子油門,使加速反應更加靈敏,帶來強烈的貼背感。17公升油箱容量,依台灣的油耗條件,一箱油可行駛200公里以上,兼具日常實用性與長途續航力。

懸吊與制動系統的升級是Z900SE的核心亮點。前叉採用41mm倒立式前懸吊,具備預載與回彈阻尼調整,後懸吊更升級為Öhlins S46單體避震,帶來更優異的路感與穩定性。搭配Brembo M4.32輻射對四卡鉗與300mm雙碟盤,制動力道強勁且線性,後輪則配備250mm單碟,提供更精確的剎車控制,使高速與山路騎乘更為安心。
科技配備方面,Z900SE擁有4.3吋全彩TFT儀表,支援藍牙連接Kawasaki Rideology APP,可顯示車輛資訊、維護提醒等功能。2025年款更導入六軸IMU(慣性測量單元)、雙向快排與電子油門,使換檔更順暢,並具備Sport、Road、Rain及Rider四種騎乘模式,結合三段式KTRC牽引力控制系統,無論乾燥或濕滑路面皆能提供穩定的動態表現。

KLX230與KLX230SM:入門級越野與滑胎車的理想選擇
在滑胎與越野市場,Kawasaki帶來了KLX230與KLX230SM,這兩款基於相同平台但定位不同的入門級車型。兩者皆搭載232c.c.風冷單缸引擎,輸出18匹馬力與18.6Nm扭力,提供順暢易控的動力表現,適合新手與休閒騎士。
KLX230為純正越野車,車重132kg,採用鋼管車架與長行程懸吊(前220mm、後223mm),搭配21吋前輪與18吋後輪,具備優異的通過性,適合林道探險與輕度越野。

KLX230SM則是滑胎車版本,車重略增至134kg,換裝17吋前後輪圈與街道取向輪胎,懸吊行程縮減至前200mm、後210mm,調校更偏向城市騎乘。此外,KLX230SM新增數位儀表與LED頭燈,提升現代感與夜間能見度。兩款車的油箱容量均為7.6L,續航里程約200公里,能滿足短途騎乘需求。

外觀方面,KLX230延續Kawasaki越野車的硬派設計,提供經典綠與黑色配色;而KLX230SM則採用更具街頭風格的配色,如黑色搭配螢光綠點綴,展現滑胎車型的獨特魅力。KLX230著重越野性能,輕量化車身與充足的懸吊行程使其能應對泥濘、砂石等崎嶇地形,座高885mm,較適合身材高的騎士。而KLX230SM則將越野靈活性與街車操控性結合,座高降至845mm,搭配較硬朗的懸吊設定,適合城市穿梭與輕越野騎乘,提供騎士更多元的使用體驗。

Meguro S1:百年傳承的經典重現
復古車型方面則是以Meguro S1為代表,承襲了日本最古老摩托車品牌之一Meguro自1924年以來100年的傳統與信賴。這款車以1964年推出的「Kawasaki 250 Meguro SG」為設計靈感,作為其正統後繼車型,融合了復古造型與現代技術。

Meguro S1搭載一具空冷單缸四衝程SOHC引擎,排氣量233c.c.,提供低轉速時的舒適鼓動感與高轉速時的活潑性能,帶來獨特的騎乘樂趣。其標誌性的黑與鍍鉻淚滴形油箱、立體Meguro徽章,以及精心設計的引擎外觀,展現了品牌百年工藝的精髓。

車身採用輕量化設計,淨重僅143kg(乾重133kg),搭配740mm的低座高與傳統37mm正立潛望式前叉,確保輕鬆操控與穩定性。18吋前輪與17吋後輪的輻條設計,結合復古風格的圓形儀表,不僅保留經典外觀,也融入現代便利性。Meguro S1的騎乘姿勢放鬆直立,適合喜愛經典摩托車的騎士,並以其親民特性成為進入Meguro世界的理想入門車款。

Ninja e-1:忍者家族的電動新成員
純電車款方面則是以Ninja e-1為代表。相較於前代產品,Ninja e-1搭載升級的電動馬達與電池組,續航里程提升至100公里(前版65公里),大幅提升實用性。車重140kg,外觀設計貼近燃油版本的Ninja車系,採用銳利的車身線條與LED燈組,展現運動感。儀表板為全數位設計,可能支援智慧互聯功能,提升騎乘體驗。雖然具體功率未公布,但預計馬力在10至12kW之間,扭力表現將優於同級燃油車,適合城市通勤與短途騎乘。Ninja e-1代表了Kawasaki朝向電動化轉型的重要一步,為忍者家族注入了環保新活力。

Yamaha:智慧化與高性能的完美結合
Yamaha部分同樣也都是熟面孔,但每款車都有獨到之處。
TRACER9 GT+ Y-AMT:旅行車的智慧化升級
首先是TRACER9 GT+ Y-AMT,該車款搭載889c.c.三缸引擎,最大馬力119匹,扭力93Nm,提供強勁而平順的動力輸出。這款車新增Y-AMT(Yamaha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自動手排變速系統,允許騎士在手動與自動模式間切換,提升操控靈活性。

懸吊系統採用電子調節式前叉與後避震,提供精準的路感回饋與舒適性。此外,車輛還搭配自適應巡航控制與全彩TFT儀表,大幅提升長途旅行的便利性與舒適度。油箱容量18L,續航里程可達350公里,足以應對長途旅行的需求,是新世代智慧化旅行車的代表作。

YZF-R9:中量級跑車的全新標竿
運動車型方面則是展出了台灣預計將在今年第二季亮相的YZF-R9。YZF-R9在車型定位上為中量級跑車,除排氣量與缸數差異外,整體參數規格與過去的中量級戰神YZF-R6有多處重合。YZF-R9搭載889c.c.三缸引擎,最大馬力130匹,扭力93Nm,動力表現相當驚人。車身採用輕量化鋁合金車架與空力套件,車重188kg,提供優異的操控性與高速穩定性。

技術層面,這款車配備6軸IMU、多模式循跡控制與快排系統,前叉為全可調式KYB懸吊,並煞車採用Brembo煞車系統,整體配備水準相當高。外觀設計融合了YZF-R1與YZF-R7的元素,展現了濃厚的家族風格。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在台灣與這款中量級性能車見面,為熱血車迷帶來全新選擇。

MT-07 Y-AMT:親民街車的智慧進化
MT-07 Y-AMT則是毫無疑問的重中之重。熱銷的MT-07全面進化,搭載可靠的689c.c.雙缸引擎,最大馬力73匹,扭力68Nm,並且加入了Y-AMT自動手排變速系統,讓這款中量級的運動街車的操駕門檻進一步降低,使其變得更為親民易於上手。

Y-AMT系統允許騎士在完全手動、半自動與全自動模式間切換,適應不同的騎乘場景與騎士技術水平。無論是初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騎士,都能從中獲得樂趣。這款車型的推出,有望為冷颼颼的重機市場帶來更多的新血與活力,推動重機文化的普及與發展。其他車款方面,Yamaha還帶來了YZR-M1賽車、MT-10、XSR900GP等車型在展區亮相,展示Yamaha多元產品線與技術實力。

Suzuki:硬派越野與城市通勤的多元選擇
最後來看Suzuki的部分,鈴木以全新推出的DR-Z 4車系打頭陣,展現了品牌在越野領域的實力。

DR-Z 4S:專業越野的硬派選手
越野版本的DR-Z 4S搭載398c.c.水冷單缸引擎,最大馬力38匹,扭力37Nm,車重151kg,定位為硬派越野車。配備KYB全可調懸吊(前280mm、後296mm行程)與S.I.R.S.電控系統(含Gravel模式、可關閉ABS),確保在各種越野地形中都能提供優異的性能表現。油箱容量8.7L,續航約247公里,足以應對長時間的越野探險。外觀設計更加現代化,頭燈設計與GSX-8S呼應,融入了鈴木最新的家族設計語言。多款配色選擇讓騎士能根據個人喜好進行選擇,展現個性與風格。

DR-Z 4SM:越野靈魂的街頭表現
DR-Z 4SM為DR-Z 4S的滑胎版本,引擎規格相同,車重154kg,換裝17吋輪圈與寬輪胎,提供更好的路面抓地力。懸吊系統調校更偏向街道使用,兼顧舒適性與運動性。此外,DR-Z 4SM還配備數位儀表與LED頭燈,提升夜間騎乘的安全性與便利性。油箱容量8.7L,續航約255公里,外觀硬朗且具街頭風格,適合城市與輕越野使用。這款車結合了越野車的靈活性與街車的實用性,單缸引擎反應靈敏,輕量化車身適應多種路況,懸吊系統兼顧街道的硬朗感與越野的通過能力,是追求個性與多功能性的騎士的理想選擇。

e-PO:便攜式電動移動的創新方案
e-PO是一款原付級電動摺疊摩托車,是Suzuki在微型電動移動領域的全新嘗試。這款車搭載電動馬達與可拆卸電池,車重僅20-30kg,完全摺疊後非常便於攜帶與儲存,設計簡單實用,瞄準都市移動與露營市場的需求。
預計續航50-80公里,馬力在1-2kW之間,具體數據尚待官方公布。e-PO探索了微型電動移動的未來可能性,為都市通勤與戶外活動提供了便攜與環保的解決方案。在展覽中,e-PO憑藉其輕巧的設計與摺疊功能吸引了不少目光。其安靜的運作方式與零排放特性非常契合現代城市的環保需求,簡單的操控方式也使其適合新手與短途使用。這款車型代表了Suzuki對於未來移動方式的前瞻思考,展現了品牌在電動化領域的探索精神。

第52屆東京摩托車展呈現了日系四大車廠多元且豐富的產品線,從傳統燃油車到前瞻性的電動車型,從入門級通勤車到高性能運動車,滿足各類騎士的不同需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廠商都在積極探索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發展方向,如Honda的CUV e:、Kawasaki的Ninja e-1、Suzuki的e-PO等,顯示了摩托車產業正在迎來電動化的重要轉型期。

同時,自動變速技術的普及,如Yamaha的Y-AMT系統,也將大幅降低摩托車的使用門檻,有望吸引更多新手加入摩托車行列。復古風潮的持續,如Honda的CB1000F Concept與Kawasaki的Meguro S1,則展現了對於經典價值的傳承與創新。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環保意識的提升,我們有理由相信,摩托車產業將迎來更加多元、智慧且環保的發展前景。期待這些展出的概念車與新車能早日進入量產階段,為全球騎士帶來更豐富的騎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