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背景經歷,何以來測試這套S22,我跟大部分車友一樣,十幾歲時開始接觸機車,機車完全顛覆了我的生命(不管是精神上或是物理上),從速克達到輕檔再到重機一路換乘過幾部車,在學時期有幸跟虎尾科大機動車輛研究社的夥伴們一起練車玩車,累積一些賽道的經驗。

啟蒙機種之VINO90

二行程經典NSR150

第一部重機,入門街車ER6N

懷念輕檔的靈活所以換了小忍者300

重新投入山葉的懷抱,MT07

目前騎乘的車種,XSR900 Abarth
OK,考古結束,那以前到現在使用過的17吋胎,配車胎的Dunlop Roadsmart,Irc的RX0102,米其林的Road3&4 , PowerRs , Bridestone的S20,S20EVO,S21 都長時間用過。 由於我的用車需求跟大部分車友一樣,平常代步加上假日上山小跑,所以我選擇的都是運動類或休旅類的輪胎。 希望可以在性能跟磨耗之間取得平衡點,騎重機的都知道有常在跑的話那個輪胎錢真的是....咳咳!!
那針對Bridgestone最新推出的這條S22運動休旅胎,官方定義他是Hypersport害怕運動(誤),我們先看一下官方分類表。

目前B牌道路用胎的頂級是RS10 TypeR(R11是賽道專用,不建議一般道路使用),再來就是S22了,上一代S21也還在販售中。

全新胎紋設計,強化濕地排水性能
S22的胎紋重新再設計過並且使用新的膠料配方,較S21更強化了濕地性能。 前輪採用3LC技術,後輪更是達到5LC,都是為了要兼顧轉彎性能跟耐磨耗所開發的技術。 其他還有一些我們永遠記不住的專利技術例如 SILICA RICH EX, RC POLYMER , ULTIMAT EYE ...

前輪3LC,軟-中-軟

後輪5LC,軟-中-硬-中-軟

很明顯S22的排水紋比S21更為密集,加強排水性能

胎邊有S22字樣與負載標示

本次拿到的測試胎是2018年41週出廠的胎,非常的新鮮
關於S22我們已經有概念了,本次更換的規格是前輪120/70-17,後輪180/55-17,那就來上車吧! 老司機發車啦!!

使用多手臂專業拆胎機施工,快速又可以避免施工不慎弄傷輪框

一定要做好動態平衡,否則輪子在高速時會發生抖動影響安全

既然都拆了,該清潔該潤滑的手續一道也不能少

最後一定要依照原廠規範鎖付扭力鎖好,太多太少都不行

前輪是逆胎紋設計
本次安裝S22的車種是我目前騎乘的Yamaha XSR 900 Abarth,別看只是換這兩條胎,所有工續做到位,很快的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換完之後先在空地簡單試試感覺。 胎壓是依照山葉XSR900原廠建議值,前36/後42 psi
我原本車上是S21,僅使用三千多公里還非常多肉,換上S22之後第一個感覺是傾倒速度變快了! 有可能是新胎的胎體比較尖的關係,即使在小場地繞八也覺得相當靈活,並且轉彎的過程很安心,並不會因為傾倒變快而害怕。 影片中我沒有先暖胎,冷胎時就覺得蠻好繞的,後來幾天通勤過程中在一般道路使用,同樣是覺得轉向靈活且安心。

冷胎時就能輕鬆的放低車身,這種安心感不錯 (照片提供 : 張智迪)
接下來,終於要進入重頭戲啦!! 賽道測試!!
承蒙車界名人教士舉辦了國際麗寶賽車場的自由練車活動,我也趁這機會測試這組S22,距離上次跑賽道已經是大約四年前騎小忍300跑大鵬灣了。歲月是把豬飼料,我在今年十月份時體重來到人生高峰,將近88公斤...連身皮衣自然是穿不下,自從決定要跑麗寶之後,每天跑步加強心肺與局部肌力訓練,終於在下場前減到80公斤,勉強可以把自己塞進皮衣裡哈哈哈。 好,廢話不囉嗦,跟著我一起體驗國際麗寶賽車場的卡丁車完整賽道吧!!

麗寶卡丁賽道完整路線
看這平面圖,麗寶卡丁賽道俗稱小麗寶,路線十分刁鑽,尤其對於紅牌重機來說某些彎形特別吃力。例如7號>8號這個彎,如果7號彎太早貼進去,8號彎會很難進。 12號彎如果跑開了,出彎太靠右側的話,13彎就會非常艱難,很容易外拋。 直線段也不長,基本上整場都是躺著騎,對體力跟肌耐力都是考驗,總之蠻有挑戰性的!!

照片提供 : 張凱富
一早報到之後,必須先拆除後視鏡,大牌等物品,燈具也要貼上膠帶避免碎裂時散落

噪音規範,引擎6000轉時音量需低於105分貝

下場之前需要熱身拉筋,否則側掛到一半抽筋可不好玩
車輛設定,前後胎壓30/30 psi,因為在賽道裡連續激烈操駕會急遽升溫,如果用一般道路胎壓36/42會因為熱漲導致胎壓過高,相反的,在一般道路上不建議將胎壓放到過低,輪胎支撐性會不足!! 動力/煞車都維持原廠設定,動力模式為A模式全輸出,TCS循跡設定1(可以允許些微滑胎與孤輪),避震器是原廠套件,預載跟阻泥也以我平時道路設定,但是因為本身個子不高,有更換ARES降低車身套件,前後各降低2CM。(降低車身對於極限操駕的影響,之後再說明) ,更換Gilles Tooling後移腳踏套件(俗稱GG)
第一節下場,目的在盡快熟悉賽道路線,不求快,前三圈盡快讓胎溫上來,這邊特別提醒一 下,如果你沒有使用暖胎帶,想讓胎快速熱起來,在路上蛇行扭來扭去是沒用的,不僅沒用而且觀感很差,請不要這樣做。 最快的熱胎方式就是用力加速與減速,進彎之前用力減速,我會稍微提早重煞車,煞到ABS作動的程度(無ABS車種請斟酌力道,漸漸加強),彎中速度不要太快,然後出彎時全力加油衝刺,這樣輪胎就會很快的熱起來了。

第一節暖身 (照片提供 : 愛重車)

前輪狀態,稍微起毛

後輪狀態,起毛較明顯,還未滿胎

被張凱富偷拍了....
第一節跑完的感想,好,安,心,啊~~~~~其實下場之前同場有些車友稍微有質疑,因為一般來說跑賽道通常會用更高階的競技胎,例如RS10或是R11,車友覺得運動胎可能會抓不住。 但是熱身的過程中,S22如同平時在一般道路上傾倒快速且安心,給我一種安全感,感覺還可以再繼續push他。 胎面稍微有起毛,但是顆粒不大,下一節再繼續試試

照片提供 : 黃正杰

持續加深傾角 (照片提供 : 愛重車)

此時前後輪,鞋頭,膝蓋全在地上了 (照片提供 : 愛重車)
之後的幾節,持續修正路線,加快圈速,對輪胎施壓,但是S22還是讓我覺得很安心,表現持續穩定。 進彎前的重煞車都可以煞到後輪微微浮起,出彎時大手油門頻頻浮頭,說實在的,這表現已經超越我對他的期待,沒想過運動胎可以玩到這種程度,有驚豔的感覺 (相信我,這真的不是在捧廠商的LP)
很快的時間已經來到最後一節,於是以剛剛累積下來的經驗,在最後一節盡量的縮短單圈時間,能開油就用力全開。 基本上幾乎全程用二檔騎乘,直線上拉到二檔斷油後上三檔,以XSR跟MT09共用的這顆代號CP3的引擎,扭力帶很寬,即使彎中轉速掉到四千轉左右還是可以把車一口氣推出彎道。 果然,幾圈連續操駕之後,後輪可能過熱了,開始有點滑動,出彎時是帶一點點滑胎飄出去,但是還是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不至於感到害怕。 前輪倒是一直都很穩定,真的很安心。 感謝黃正杰幫忙人工計時,單圈成績平均約65秒,最快到64秒3
看一下最後一節的片段 (收音失真的關係,聽起來轉速很低,實際上最低不低過四千轉)

前輪

後輪
最終磨耗結果,前輪兩側仍有空間,S22字樣還健在。 但是後輪已經吃滿,而且S22君已逝,我們懷念他...... 並且,經過最後的衝刺刷單圈,可怕的事發生了.......

引擎左邊CASE

打檔桿頭消失

丹老師車靴報銷 (照片提供 : 黃正杰)
嗚嗚嗚....引擎,打檔桿頭,側柱,車靴,通通磨到.......實在是太桑心了啊啊啊(吶喊) GG腳踏真的GG了,這趟成本真高啊.....會這樣除了壓得很低之外,車身太低也是個問題,建議想跑賽道的朋友,車身別降低,不然整台車都會變滑行塊哈哈哈哈。 注意,只有在賽道才有這麼單純安全的環境,並且教士還有安排場控人員跟旗號手,所以更安全,在一般道路或山路上千萬千萬別這樣騎,路上變數太多了!!
後記
感謝大家看到這邊,這趟賽道測試,我非常滿意(除了磨到的東西很心疼),S22從頭到尾都給我一種很安心的感覺,相較於S21來得更棒,推薦給以下幾種騎士 :
1.喜歡享受運動性騎乘例如跑山的騎士
2.想兼顧運動性/濕地性能/耐磨耗的騎士
3.想開始嘗試賽道騎乘的騎士
S22有以下幾種規格,預計2019年1月正式引進國內,售價未定

下一次我會進行超過五百公里的長途山道測試,敬請期待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