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煩惱買休旅胎或是運動胎嗎?我的想法是....

機油/汽油/輪胎
重機三大消耗品,可能也是最大的花費。

因為我的Gladis650後輪快磨完了,所以最近在研究重機輪胎。
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輪胎抓地力越好,往往單價越便宜喔。
例如:
1. 普利司通BT003rs的售價就比BT023便宜,但是抓地力BT003強太多了。
2. 倍耐力DIABLO SUPERCORSA比DIABLO ROSSO CORSA便宜一點。
3. 米寶寶POWER SUPER SPORT比PILOT ROAD 3便宜
但是注意這些都只是單價
輪胎的成本應該是單價/使用里程。
休旅胎能用10000km/運動胎大概5000上下。(當然這只是個大概。騎乘方式影響很大)
但是,把休旅胎想成有兩倍壽命是沒錯的。

性能好的輪胎為什麼單價低?
因為產品定位=很貴的耗材=三四千公里就要換一組。
反過來說,休旅胎10000多才換一次。
單價不設高一點,輪胎廠商賺甚麼?

如何選擇輪胎
1. 需求
很多人都說自己[假日才騎][雨天不騎][偶爾熱血][偶爾跑山]
需求是無條件進位殺灣就是高風險的事情,不會因為你偶而殺or只殺一小段,就降低風險。甚至因為一禮拜才騎一次,風險反而因為不熟悉而提高。
另外,因為一年可能才騎5000km,變成一年花一次輪胎錢,分擔下來其實還好
基於風險管理,[假日才騎][雨天不騎][偶爾熱血][偶爾跑山]=有需求+有本錢換運動胎。
除非你技術高超,一兩個禮拜騎一次都不會生疏+精準操控絕不超過輪胎極限+能克制自己殺灣的慾望。
每天不管晴天/雨天都通勤的人,反而比較適合休旅胎。或是說,受經濟壓力只好選休旅胎。

2. 只買特價品
輪胎價格波動挺大,尤其是廠商出新產品的時候。
例如:
倍耐力天使胎ST前後一組9500。2014的新產品天使胎GT一組15000~~WTF
米琪林2014出了新的PILOT ROAD 4 ,可以觀察看看PILOT ROAD 2 or 3會不會有特價促銷。.
特價品維一的缺點就是常常缺貨,不管是真的缺貨,被店家屯起來,還是根本只是吸引人的噱頭。
反正問問+多去了解又沒損失。

融會貫通:
你可以花15000買最新的天使GT/ROAD 4~~~然後用10000公里。
也可以花16000買兩組BT003rs~~~~~也是用個10000公里。
當然這是極端的例子
不過原理就是:寧可買便宜特價的性能胎,也不要買高價的休旅胎。性能胎里程少又怎樣,賺價差+抓地力就回本了。

最近象牌Z8/倍耐力天使GT/米琪林ROAD4的價格實在不漂亮......
Cp值輸很大。

本來想買天使ST但是目前160後輪沒貨了....差點訂了天使GT
後來花時間想想,還不如買DIABLO ROSSO II或是BT003
2014-05-17 2:25 發佈
gm207 wrote:
機油/汽油/輪胎重機...(恕刪)


休旅胎通勤是好 可是常常看到影片 偶而想要熱血一下就噴了 尤其是如果不常跑山 更有不熟路況車況的操作錯誤
看發表會影片說可以壓多低是沒錯 可是一般人不跑賽道 又不常磨膝 同一條胎賽道可以磨到腳踏 可是有卡車水漬的爛路不行阿
兩條性能胎>一條通勤胎+1
其實對一個會充份利用輪胎的人而言,一般跑山路的速度使用休旅胎或是街胎所提供的抓地力其實就夠用了,更高階的輪胎是對應更高的速度及極限,但一般山路騎的就算真的很快平均70~90之間的,也還在街胎的對應範圍內。

差異只在於高階的胎的暖胎效率高,抓地性更好。對一般過彎都單靠輪胎提供抓地力的人而言安全性是增加很多沒錯。因為台灣人對於高轉速蠻迷信的……

很多人對於一般街道使用的話引擎的驅動力來壓迫輪胎使之可以確實的被引擎動力打軟的"壓胎"技巧還不是很了解,所以才會衍伸出等級較差的胎就是不安全的錯覺哦!(不過輕量級車種使用休旅胎則是要注意暖胎時間較慢使得胎未熱前輪胎中央過硬容易打滑)

更高等級的胎就是讓你在賽道或高轉速+高速過彎的情況下能維持一樣很高的抓地性能,因為在高轉速的情況下過度密集的點火使得引擎的驅動力反而會使輪胎變硬,若是一般休旅、街胎超過能承受的範圍就是滑出去一途…所以才會有高階的運動胎來對應這種速度堿的用途!

-

另外可以在注意一下,普通運動胎(如BT003)之所以便宜主要是因為它並沒有用上比較複雜的輪胎編織技術,它只單純的提供全面性的抓地力高但並無法像其它高階運動胎能提供極高極大的輪胎抓地力唷!

更簡單的說就是003比較像是"很黏",但高階胎是"很會抓"的差別!(一個是靠輪胎本身的黏度來抓住地面,另一個則是過彎時能夠更輕易的去"抓"住地面的差別!)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之前騎街車時用的是米牌pilot power 2CT,在找耐用又可以小熱血可參考。
除了不贊同機油的消費(金額/里程)被列入最大消費項目之中,其他不錯

PT-教士 wrote:
其實對一個會充份利用...(恕刪)


所以換句話說

003雨天恐怕黏不住路面

其他晴雨胎設計反而是靠設計增加抓地力?
shotia wrote:
除了不贊同機油的消費(金額/里程)被列入最大消費項目之中,其他不錯

為甚麼呢??
Howdy Mate wrote:
所以換句話說
003雨天恐怕黏不住路面
其他晴雨胎設計反而是靠設計增加抓地力?

倒不是這個意思。
輪胎在旋轉時,因為懸轉速度、受力與接地角度產生變形,
有些變形會降低加地力,例如:

圖片來源:http://blog.xuite.net/protisrick/twblog/124186488-%E8%B1%A1%E7%89%8CZ8~%E6%8A%80%E8%A1%93%E8%AB%96%E8%BF%B0%E8%88%87%E8%B7%AF%E6%B8%AC
旋轉的離心力會減少接地面積,降低加地力。
內層的鋼絲若使用特殊編織法,就能抵抗這類變形。
當然,有些變形會增加抓地力,就是俗稱的壓胎技巧啦。

象牌一向主打他們鋼絲編織的技術,是挺令人動心的啦,但價格.....
PT-教士 wrote:
引擎的驅動力來壓迫輪胎使之可以確實的被引擎動力打軟的"壓胎"技巧還不是很了解

關於壓胎....前輪與後輪完全是不同的技巧。
其實,大多數騎士出彎時,都能利用低轉高檔加速迫使後輪變形。
不需要很大的傾角就能吃滿胎。
但是我對於從進彎到彎道頂點,操作前煞車迫使前輪變形的技巧一直掌握不到訣竅。
很怕自己煞太多,就滑出去了尤其Gladius650前叉在重煞時一直沒有穩定感....
關於這點有沒有甚麼訣竅可以分享??(跪求+感恩)

gm207 wrote:
為甚麼呢??倒不是這...(恕刪)

前輪在過彎時的角色比較像是提供整輛車的支撐點,所以雖然也會變形但幅度沒有後輪的誇張(懸吊也有關係)
基本上壓胎的重點主要是針對後輪,讓後輪穩定產生抓地,前輪負責整車的平衡及支撐。

所以面對前輪主要就是不要讓它有太大的負擔,可以利用煞車入彎及出彎油門的技巧降低前輪的壓力,不要讓整個煞車的重心通通往前輪壓。

試著入彎前先輕踩後煞之後在帶前煞也是個降低前輪壓力的好辦法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gm207 wrote:
倍耐力DIABLO SUPERCORSA比DIABLO ROSSO CORSA便宜一點。
米寶寶POWER SUPER SPORT比PILOT ROAD 3便宜


台灣真幸福阿

外國的一級胎都比二級胎貴一點點
PT-教士 wrote:
前輪在過彎時的角色比...(恕刪)

喔喔~~~感恩!
進彎的前輪荷重的確是個高深的課題....
Calmradio wrote:
外國的一級胎都比二級胎貴一點點

可以上美國eBay看看,台灣的輪胎貴25%左右.....不過台灣的工錢便宜多了。

後來選擇Diablo Rosso 2
計畫把倍耐力、米琪林、普利司通、象牌、登錄普,這5個公司的產品都用個一輪。
大概要花上好幾年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