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間好像還有賣車兼維修的地方,老闆給我看了地方 裡面各種車都有 跑車,街車,美式,休旅...
看完 確定價格 要出去的時候 老闆問我騎哪台 我說:"跑車“ 老闆開始問:"1000rr? R1?" 我說:”s1000rr還沒牽車,下訂而已"
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老闆開始說:"怎麼不牽哈雷?“
接著開始推銷店裡的哈雷
我瞭解 身為業務 或許又是老闆 哪有上門的生意放過的道理
老闆說:”我們這年紀了還是要顧一點安全,哈雷比較安全,你都花那麼多錢了,買跑車,去蕭呸,還是慢慢騎就好了."
我只是笑笑地說:"沒有啦...哈哈哈...誒 你的車還蠻好看的...哈...哈..." |||- -(我有那麼老嗎????

其實我知道她說的是什麼 的確
騎一臺街車 輕輕鬆鬆 穿過鄉間小道 欣賞風景 吹吹風 享受機械帶來的回餽 不需要在意每個姿勢 每個彎道 每個傾角 每個轉速 這的確是一種享受 因為我也體驗過
街車 vs. 跑車 這可能是永遠吵不完的話題
一邊可能會說 騎跑車的都像神經病 用那種姿勢 跑那麼快 像趕著去死 (有那麼誇張嗎 哈哈 -_- 好啦 是我揣測的啦)
一邊可能會說 哈雷 跑不快 彎不過 剎不住... 之類的... (我沒騎過哈雷 我只騎過日系,歐系街車...一切都是浮雲啊...) :/
我認為呢?
有陰必有陽
是非只是人的觀點 從一個角度看是一個觀點 從另一個角度看可能全然不同
就像Porsche Cayenne/Boxter 兩台車全然不同 卻都是Porsche
誰能說誰好誰壞?只是觀點問題
說到者裡 就不能不說 Sportsbike的娛樂價值
一開始我也是街車主義者 當初接觸第一臺cb400 騎上立刻上手 雖然沒有側挂殺灣 沒有賽道拼秒 沒有孤輪高轉 全程遵守交通規則 穿過山路 這也是一種樂趣 但是 騎了兩三次 我立刻不滿足了 為什麼? 不是因為不夠快
而是因為 我認為我本身還沒有足以駕馭這台機器的能力
我的過彎不流暢 緊急應變能力不好 各種操控也不順手
這也難怪 因為當時我才剛領到駕照
但當我第一次跨上跑車 我立刻受不了 那簡直像是伏地挺身預備動作的騎姿究竟是何所謂?
於是我有了一個idea (bad idea)
如果我能像老手一樣輕鬆駕馭跑車 街車對我來說那一定就不成問題了
於是我以一個"修行“的角度開始騎跑車 (對...我的個性就是那麼誇張...)
才能夠達到一個更高的合理的安全性 因為以我當時的技術 我認為即使在極低速(40km/h) 安全性也有問題
而且我也沒辦法有自信的騎 沒自信 安全性與娛樂性必然下降
以後如果需要載女朋友也不必擔心
畢竟 一堆車友出遊 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有人摔車
惡夢就這麼開始了
當我漸漸熟悉跑車的操作與特性以後 反而覺得 街車開始變得無趣
跑車就像是活的東西一樣 你必須依照他的個性走 否則他會生氣 真的生氣 他生氣就會讓你也不開心 它會發燙 會動力不穩 嚴重的話把你摔下來 你必須依照他的方式走 否則一路上你都會有所謂的Drama
你必須注意懸吊動作 重心移動 轉速 這是都市慢速操控的基本
至於賽道上 你必須更加的靈敏 同時更溫柔 你必須注意輪胎抓地 你的傾角 否則High side or low side 二選一
就像打電動或是運動一樣 越難越好玩 越接近極限越快樂
對我來說 騎車真正的快樂並不是在快 而是征服的成就感 真正的操控一臺機器讓他為你所用的感覺 而不是讓一匹發狂的瘋馬弄的一身狼狽
所以才會有所謂 Ducatisti出現 他門是一群以挑戰並駕馭一堆極為刁鑽但卻性能超群的車為樂的人
後來我開始積極練習 參加團跑 請教前輩,先進 參加訓練班
這時候 當我漸漸地覺得我有進步的時候 又來了一群人讓我看起來像騎三輪車綁麻花辮穿粉紅色洋裝的4歲小女孩
讓我意識到 我還差太遠了
這就是運動 騎車對我來說已經是一種運動了 他已經脫離了休閒的範疇
當你有進步的時候 又發現自己才剛開始
其實這也是一種樂趣 不斷地探索 發現一個更大的空間 keep improving.
Ride and live, live to ride another day.
最後還是應景的提一下路權問題
再說完那麼多之後 我認為 在台灣會騎重車的人 應該不是那種會很在意他人眼光的人吧?! 不過事實很可能證明我錯了 做好自己 注意安全就好了不是嗎? 至於國道路權 唉... 慢慢磨吧... 也許我們環境不如人 但是有能力騎車 我已經覺得很幸運了
PS.後來我決定不停那了 並不是因為老闆態度問題(其實老闆很客氣)或是價格或其它因素 而是因為要配合店家休息時間 對我來說太困難
PPS.公路競技是違法行為 請支持正統賽事 行前請注意車況胎況 騎車請佩戴完整防護裝備 請遵守交通規則 安全第一
最後再加上一個讓大眾觀感更差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