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發表一代那時,覺得這台車比較像是實驗性質的車,除了輪胎是特規的以外,也沒有什麼置物空間。是從二代做得比較像一般機車之後,銷量才開始蒸蒸日上。時至今日,路上GOGORO出現的頻率其實已經算很高了
但今年GOGORO好像被什麼鬼附身一樣,一下子股票崩盤、一下CEO換人,前陣子又來個換電池換到骨折的…從一開始的大家認為的台灣之光,到現在幾乎沒人會推薦身旁人的買GOGORO,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呀?
觀察身邊會買GOGORO的人,女生的比例比較高,會入手的原因也多半是因為外型好看、台灣價值、環保(這點有待商榷)。但偏偏重量不輕的電池造就了電動車很重的車體重量,而換電池的模式也讓車主必須將不輕的電池搬上搬下,久了有些女生就開始覺得不方便了
所以,GOGORO會走到這步田地,是換電模式帶來的必然結果?又或者是車身重量的問題?還是有其他的問題呢?
我讓你充電,我向你收充電費,你充多少電我就收多少電費
從此後車上這顆充電電池所有權是車主的,車主把充電電池用到壞操到爛
那車主自己要花錢更換、維修電池,不關我特斯拉的事
電池成本全轉嫁到車主身上
GGR是選擇使用換電式,我設置充電交換箱給你用
我讓你換充電電池,我向你收月租費
每月你少用的部份不退錢,但多用的部份你就要補錢了
這部份看起來像穩賺不賠,獲利好像比特斯拉好
敗就敗在電池所有權在GGR手上,不歸車主所有
一旦使用者越多,充電電池就衰退得越快
眾車主把充電電池用到壞操到爛,那GGR要花錢更換維護電池
電池成本被GGR自告奮勇全攬在自己身上(佛心企業!)
GGR一顆電池成本約要1.8萬元~2萬元(關鍵製造技術在日本松下手上,所以成本降不下來)
有關鍵電池技術的日本、韓國、中國的電車,都不敢使用換電式經營模式
唯獨台灣GGR世界第一勇,但只要GGR沒辦法把電池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它就要一直燒錢舉債維持充電電池的妥善率,才能勉強維持住電車的銷售量
等燒光公司帳面上資金,政府又不補助、大股東又不拿錢出來現金增資
銀行不聯貸、公司就等著宣布破產清算
再看政府或光陽願不願意接手處理這些GGR換電車的燙手山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