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 Gogoro 第一台圓圓胖胖的車子, 到現在看到還是覺得很可愛耐看。 當初也真的差點訂了一台。
但冷靜之後覺得不會想買,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 "電池月租費"
摩托車在台灣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 除了因為台灣大部分的環境並不需要駕駛四輪車輛之外, 擁有四輪車輛的成本太高, 重點光是連停車都可能不方便。
而摩托車可以在台灣這個土地上存在幾十年,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其使用成本的低廉。
記得在買第一台摩托車的時候, 一個好友就跟我一起計算過, 持有一台摩托車的使用成本, 到底有多便宜; 記得那時候算一算, 連同車輛的攤提費用 (年限就抓個 10 年就好), 換機油齒輪油皮帶, 輪胎成本, 加油成本等等, 一公里是不用台幣一元的, 如果油價不高的時候, 一公里約是 0.8 元台幣左右。
也因為如此, 摩托車在台灣的經濟成長過程, 伴隨過多少人的創業, 家庭的誕生, 其存在是社會發展功不可沒的一大功臣。
我本身也是創業者, 從以前就很喜歡跟朋友談創業的項目, 一個很有商業頭腦的朋友就一直在跟我強調說, 我有很多 Business idea, 但最大的問題是有沒有一個 feasible business model (可行的商業模式)。
Gogoro 當初標榜, 其快速換電的機制, 讓大家可以省去充電的麻煩, 而確實直到今日, 在台灣還是沒有看到電動摩托車在大街小巷或是社區, 有著充電的基礎建設。
說換電機制比較好, 說來是好聽, 雖然電動車輛本來就有分充電跟換電兩種系統, 可為何放眼國際, 換電系統從沒有成功過?
答案就是安全性。 果然, Gogoro 前一段時間時常讓車主遇到騎車到一半斷電的大問題, 就是一大安全性隱憂; 而很多人曾經反映過的, 換電換到沒充飽的電池, 也是個大問題, 就造成了換電這種系統在實際使用上是, 車主不是在換電就是在去換電的路上。
但其實壓倒 Gogoro 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一開始就完全一樣 - 那不可能成功的月租費方案。 (當然其高昂的維修費也是個大問題)
電動二輪在中國大陸不知道已經成熟幾十年了,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 為何換電二輪這個機制, 在中國大陸幾十年來都不採用?
因為這是一個不可行的商業模式, 只要政府願意在基礎建設上發展, 這個商業模式就一點意義也沒有。
趁這次快閃去中國, 拍一下中國現行怎麼讓電動二輪的族群 "方便" 給大家看:


路邊時常有這種電動二輪專屬的停車區 - 有雨遮, 有監視器, 有可以掃碼付費的 220v 插座可供充電
台灣的政府一直以來只會討好財團, 而自身不去帶領國家的正確發展方向, 但錯誤的 Business model 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可能會成功, 只是政府不輔助好像會被罵, 但最後很多補助還是很多都只是, 浪費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