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改的氣瓶和彈簧,預載多了一點,整個太癲,騎乘時嘗試往前坐到底,果然整車平衡
馬上回去請店家基礎保養,截掉1cm彈簧,跑新社再回程,74和中投
舒服到打消再改可變阻尼的念頭
2022-9-29
短手救星來了,低哀歪裝上加高1cm,騎資挺了許多,可以舒服地往後坐了





下午覺得需要基本保養,就跑了趟車行

很剛好的剩下一組老虎橘那就裝吧

跟這車徽搭的嘟嘟好

一如既往地山豬獠牙

以前的解法,現在依然好用

不急煞的騎法,高低速都保有舒適性

2022/9/26更新
借了車行老闆小改的黃瓜,跟朋友兩人跑了一趟中投
將把手往後轉了約25度,手不用伸太直屁股可以再往後坐,駕駛室不過度侷促,
發覺原先不夠舒服的前叉就變吸震多了
原本要改前叉,變成改了金屬燒結來令$1800元
2022/9/24更新
自己換裝貨架$1480元




然後請車行代工換加長側柱$480元+100工資



目前兩桶油跑320KM,前叉真的硬,隆起路面經過都會反彈打拇指,再來想想怎麼處理
----------------------------------------------------------------------------------------------------------------------------
蠻久沒在這邊寫文章了,剛好近期入手幾輛車,黑瓜覺得最有趣,就想上來說說心得
前言無關騎乘可跳過,2019入手CB650R,2020入手TL
原以為應該不會再換車,沒想到遇到另一位換車狂人
開口問我為啥會想留這兩台,說真的除了四缸跟圓燈,
實際騎乘時熱跟趴是讓我無法暢快的隱患,每每要出門覺得體力沒很好時都騎TL
聊到他的換車經歷也是慢慢的從純粹的動力控,往輕快的車一路換去
後來就去跨了剛到港的旅行車,就無腦的訂了
訂車後因為等太久,期間又發生車禍。所以無車可騎(剩下125)
跨縣市力不從心,整個懶得出門,某天朋友開車一起吃飯,
聊到新地瓜,一夥人吃飽就跑去車行試跨,其實心裡是抗拒這顏值的
但是167的我雙腳居然可平踩,萌生弄來當日常代步車的念頭(騎去田裡都不怕)
問老闆也說很快,九月初就會到...........實際就是今天才到
以下正文
等車時也計算了這車的動力比,軸距,也看了許多YT試乘
其實都與今天牽車的感受大不同(某些違和感受都沒人提到)



1.一上路,滿滿的小車感
這車原本就是要做成小白牌,直接加大動力當然也沒問題,讓我很訝異的是,他的駕駛空間感覺居然比許多125更侷促,手把也明顯偏窄(可能連150cm妹子都可以舒服騎的寬度),腳踏明顯很高,座椅很軟,就像坐一個小軟凳在騎車(腳要微蹲)
2.裸把
我一直以為的裸把 是隨便裝夾個導航夾或胎壓偵測器顯示幕應該都沒問題,誰知原廠的剎車線直接貼著裸把走,又因為裸把很短,所以找不到任何位置可以固定東西,後來老闆突發奇想,鬆開左邊油管往前轉,才剛好有一個小空位可以塞胎壓偵測器螢幕(老闆說原廠其實有選購胎外式壓偵測器,原車螢幕可以配對顯示.....)
3.上了74,不自覺的就可到12格,也馬上凸顯短軸距的顛簸感(車是穩的,但是路面過隆起的銜接縫會前後翹一下)這是小車先天的缺陷,習慣後是不會害怕,變換車道異常靈敏,超車俐落
4.中投下由草屯上148轉南下139
148起頭上山的幾個彎因為沒有過這類車的過彎體驗,騎得很保守,後來發現車牢牢地貼著地面,就放心的騎到自然彎道速度,低頭看有8X,轉139發現這短軸只要回油就可以把車丟入彎,然後補油車就直接出灣,不需要剎車,不愧是在139調教出來的車,爬坡間就慢慢追上兩輛400級跑車,車速維持在8X-9X時 有發揮DOHC一貫的高轉活潑特性
結論
雖然講的看起來像缺點的點蠻多的,但是騎乘樂趣卻是完全不同以往的體驗
嚴格說除了等車有點不耐煩,入手後完全不後悔,未來應該會賣掉白牌,直接拿黑瓜當白牌車用
小弟在南投,路上有遇到歡迎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