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堅持五代的勁戰都轉為更高貴的水冷引擎,讓人不禁開始思考
125的小車,是不是水冷才是趨勢?
但想一想覺得,如果以機車王國的台灣來看,大部分的人每天通勤的距離頂多當趟10~15km就算長。加上台灣的不連貫號誌跟詭異的路權,機車要走這個距離要花費的時間不塞車的話會比四輪更辛苦
所以以125的國產車來說氣冷引擎目前最先進的應該是有三零科技的FNX,把發電機跟啟動馬達做一起,瞬間發動、怠速熄火也可瞬間起步,還有一個優勢是維修少一個零件日後還可省錢。以車價來看這引擎成本也比水冷的勁戰低,感覺如果是台灣的用路環境,車廠學SYM精進125級距車款的氣冷馬達技術,對消費者來說感覺會比高價的水冷馬達車款更實用?
magiQ _ Q wrote:
最近連堅持五代的勁戰都轉為更高貴的水冷引擎,讓人不禁開始思考
125的小車,是不是水冷才是趨勢?(恕刪)
水冷越來越多的原因是因為環保法規越來越嚴苛廠商又想兼顧性能
所以要說趨勢的話倒也可以,說不是的話也是可以
畢竟7期之後還是有一堆氣冷車可選擇,也不是每台車都需要更好的性能
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車搭配水冷,但水冷在小排氣量的機車上優勢也不是真的很大
氣冷也不是這麼不堪,大多數的小排氣冷速克達就算跑24耐也不是難事
水冷的優勢的確是有他在,但這優勢也是需要額外負擔一些成本的
姑且不論保養費用,我覺得水冷車都不出事多出來的費用其實真的還好
但水冷車就怕出事,這裡的出事也不是針對「衝墊片」
就像連車禍都要注意有無傷到水冷系統,多一套系統的零件這就是必然要負擔的
水冷系統一有問題,真的幾乎也是顧路
125速克達要不要上水冷其實就端看個人是否願意為了多出來的一點小優勢
去承擔多出來的風險而已,如果可以也喜歡我覺得上了也無所謂
如果用車只是為了通勤氣冷CP值還是優於水冷
六代銷售雖然長紅,但其實一值以來很明顯的,誰能穩住125氣冷車、入門車的銷售
誰就能獲得更多的市占,因為這才是台灣最大的市場,上個月六代熱賣但市佔依舊沒有拉近
台灣大部分人買機車的原因還是為了通勤、方便,而不是動不動上武嶺、環島
不管水冷麻不麻煩如何肯定的就是的確就是比氣冷還需要上心
低階車賣得很好,也是一件真本事,就像本田的高階車做的也很棒
但其實本田的經濟小車才是支持著本田世界機車第一車廠的根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