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機車銷售量起不來的原因

從另一個地方看到
覺得滿有道理 來跟大家討論討論

轉錄原文文章
「最近選舉話題發燒,最常聽到的是空戰和陸戰,
其實空戰和陸戰的關係,簡單來說可以用沉默螺旋理論來解釋,
所謂的沉默螺旋就是如果你和主流意見不同時,你就會選擇沉默,
當然這只是最概略的解釋方式,把這個現想套用到機車的市場就可以清楚的了解。

根據監理站的統計宏佳騰今年一到五月的銷售數量是1142輛,
沒看錯,真的是1142輛,大約是第一品牌光陽月銷量的二十分之一。

想當年,宏佳騰風光地找來周湯豪代言,
的確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品牌有了討論的聲量,
緊接者更大咖的周杰倫出現在台北西門町的看板上,
還有密集的電視及網路廣告上,經過兩位周董的加持,
這品牌突然在心理重量感上有了跟光陽、山葉和三陽等三大品牌一拚的本錢,
但陸戰沒有跟上,如今銷售儼然泡沫化,
陸戰重不重要,以機車產業來說,我會說非常重要;

據交通部統計,台灣有登記的機車總數約為1375萬輛,
這個數字代表一個驚人的事實就是龐大的後勤服務需求,
還有機車產業已經進入晚期大眾市場,
龐大的後勤就是陸戰,而晚期大眾市場更意味者購買機車不是彰顯自我,
而是從眾市場,西瓜效應;

路上最常看到的,是街上最多店頭的,往往就是選擇機車品牌的最終考量;

這兩點都是需要陸戰組織才做得到的,
這也難怪,就算有周杰倫,有周湯豪,但沒有人騎,還是沒有宏佳騰。」

覺得是滿贊同這篇的論點
路上的機車真的都是光陽、山葉跟三陽
大家認為除了產品本身 影響銷量的原因還有哪些?
2019-07-10 13:32 發佈
happysd wrote:
從另一個地方看到
覺...(恕刪)


1.機車的耐用度.
2.機車參加比賽的成績.
3.使用者的回饋.
4.後勤保養維修的支援.
5.內外部改裝的適用性.

以上便是三大車廠各有千秋的特點.
不用跟笨蛋吵架 黑名單真的很好用
我家附近就找不到宏佳騰、台鈴、PGO的車行,想看車還沒得看

連買都找不到地方買,那自然更會耽心日後保修的問題

happysd wrote:
從另一個地方看到覺...(恕刪)


宏佳騰想要靠電動車翻身

應該也是不太可能

CCRen wrote:
我家附近就找不到宏...(恕刪)


我家附近也都很少看到 這幾家車行
路上這些車款也越來越少見了吧!

粉紅喵喵公主護衛長 wrote:
1.機車的耐用度.2...(恕刪)


這個特點分析滿切中重點的
happysd wrote:
從另一個地方看到覺...(恕刪)


因為 125白牌機車 多數台灣人 定位為 "純工具"性質居多

畢竟白牌機車 不比汽車、重機, 有身分地位的額外價值

當然GOGORO 它也有把它包裝成 蘋果手機 很潮的價值


另外 交通部統計 台灣白牌機車的平均使用里程 根本不高

我印象中交通部統計 好像一天平均才12公里

所以一台機車平均持有年限也很長

太遠自己開車 或是搭 捷運、公車

maxwu123 wrote:因為 125白牌機...(恕刪)

真感慨QQ 機車是台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就連騎單車有時候都比機車來的有尊嚴XDD

粉紅喵喵公主護衛長 wrote:
1.機車的耐用度.2...(恕刪)


機車的耐用度
是說像是GP125這種很耐用的通勤車嗎??
銷售量起不來,好幾種因素阿

以前大家平常有點煩人的毛病就會把車賣掉,直接買新車
現在能修就修,不能修就考慮不要騎車,改開車或搭捷運之類的

我一代勁戰四期噴射,掛牌新車買5萬多,民國96年買的
現在108年,一台沒有ABS的勁戰要多少? 8萬多

裡面用料真的有變貴嗎? 人力工資有提高嗎?
這個我是否定的,畢竟我之前在配套廠做過,我知道賣出去的價格
不過這個我不多談,畢竟今天是以消費者的角度去切入

民國96年跟民國108年,起薪差了多少?
那車子有長足的進步,進步到需要漲到3萬多塊嗎?
薪水沒漲,但是車子貴了3萬多,銷量掉下來不是正常嗎?

當年,買機車的年輕人,現在都可以開車了,機車用得少了,以前那台老機車湊合著騎就好
現在的年輕人買機車門檻變高了,買車比較困難,當然銷量也會掉

再來是你所謂的機車,指的是250c.c.以下的機車嗎?
我是看很多年輕人直接買黃牌了,白牌直接跳過,反正黃牌二手也不貴
甚至宏佳騰黃牌也只要12萬多左右

山葉155就要10萬多了...
那直上黃牌還比較爽..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