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生長在一個擁有國際拉力等級道路的台灣,每天對抗各種坑洞碎石伸縮縫路段,除了考驗技術跟運氣之外
我們還需要一些神兵利器的加持,讓我們更輕鬆的去度過這一切的考驗
好在我們的機車產業蓬勃發展,台灣有需多軟硬體資源優秀的廠商,開發了各種高品質避震
讓我們有非常多選擇來強化我們愛車的操控性跟舒適性還有美觀度
我們挑選了五間台灣的優秀避震製造廠商的高階避震,來做實際操作測試,跟大家分享交流我們的體驗
DY SHOCK
DY SHOCK 長期以來積極投入國內外各大賽事,足跡遍布中港台,每次出征必有佳績,參賽成績相當亮眼,
2015年還贏奪得125A年度冠軍及車隊冠軍,是經歷各大賽事所淬鍊出來的優秀產品,在售價與品質達到完美的平衡點,深受許多玩車朋友們喜愛

斜氣瓶大量使用CNC加工,顏色也可客製化選擇多樣,壓側高低速調整,

有賽車的血統,設定方面比較偏向重油壓軟彈簧的設定
調整簡單適合熱血山道或賽道少年

可能是因為賽道研發的影響,原始油壓比較強 ,所以一般道路幾乎不需要調整,小坑洞處理的很好,大的起伏有點撐,

因彈簧較軟下沉太多時會造成迴旋性不好,所以山路上要增加彈簧預壓量
灣中支撐力非常好
DY避震器
內部結構
減震筒形式:單筒
彈簧形式:疏密
彈簧:60磅
行程:78mm
總長:365mm
軸芯:14mm
實際操作調整
伸側:20段
壓側:高速15段/低速15段
彈簧調整:用手轉
騎乘特色介紹
一般道路
預載:人上車避震下沉25mm
阻尼:伸側0段/壓測低速0段、高速0段
騎乘心得
可能是因為賽道研發的影響 原始油壓比較強 所以一般道路幾乎不需要調整,小坑洞處理的很好,大的起伏有點撐,但高速支撐力非常好。
山路
預載:人上車避震下沉20mm
阻尼:伸側0段/低速3段/高速5段
騎乘心得
因彈簧較軟下沉太多時會造成迴旋性不好,所以山路上要增加彈簧預壓量,灣中支撐力非常好
MJP
是今年新成立的懸吊製造廠商,第一次接觸到他們的產品是在澳門比賽時,
幫隊友試車時感受到MJP前叉超強的支撐力,
可以有效率的減少非常多的剎車距離,對他們家的產品感到印象深刻,
如今他們推出了高階後避震,一定要來測試看看的

不管是包裝,外觀的每個細節還有調整棒,製作得非常有質感

LOGO還用CNC刻在上座,軸心採用特殊度鈦處理加強表面硬度,作工相當細膩

騎乘時有種軟但是又有支撐力的感覺,就像歐洲汽車有路感,但是是舒適的

低速時遇到路不平時會吸收.高速時支撐力也夠不會觸底,如果需要路感清晰一點,
只要把低速加一些,感覺就非常明顯

避震作工細節非常漂亮,調整容易很簡單就能上手的避震器,
高低速分明可以輕鬆滿足代步跑山的需求,應付賽道嚴苛的使用也是沒問題
MJP避震器
內部結構
減震筒形式:單筒
彈簧形式:疏密
彈簧:55-65磅
行程:77mm
總長:360mm
軸芯:14mm
實際操作調整
伸側:23段
壓側:高速14段/低速20段
彈簧調整:專用工具
騎乘特色介紹
一般道路
預載:人上車避震下沉25mm
阻尼:伸側5段/壓測低速0段、高速0段
騎乘心得
騎乘時有種軟但是又有支撐力的感覺,就像歐洲汽車有路感,但是是舒適的
山路
預載:人上車避震下沉20mm
阻尼:伸側5段/低速3段/高速10段
騎乘心得
這樣調整低速時遇到路不平時會吸收.高速時支撐力也夠不會觸底,如果需要路感清晰一點,只要把低速加一些,感覺就非常明顯。
總結:作工細節非常漂亮調整容易,很簡單上手的避震器,高低速分明可以輕鬆滿足代步跑山的需求。
MSP
是台灣老字號避震大廠之一,標準的印象配色就是銀藍色的外觀,
油壓設定比較重,產品的良率很高非常耐用,雖然近年來比較沒有在參與賽事,
但多年開發測試以及生產避震的豐富經驗,讓山路上的高手們熱愛他們的避震,
十台有八台車幾乎都是使用他們家的前叉,市場的能見度非常的高,
是一個有口皆碑的避震廠牌

DDS是台灣第一支國產複筒的避震器,外型方面是正叉長氣瓶,
俗稱大熱狗外型與眾不同

內部是伸壓側高低速全可調,也是唯一有伸側高低速的避震器,
可以說是把所有避震能調整的範圍一次到位的產品

如果油壓部分完全沒有調整,但會有一種沒有路感很模糊的感覺
調整後反而比原本舒適,有油壓在緩衝的感覺

所以伸側部分不需要太重的油壓,壓側部分這樣調整是比較偏硬的設定,
如果低速坑洞想要吸收好點,可以建議退掉一些壓側低速的部分,如果是很高速的山路,
例如台三線,壓側高速還有5段的空間可以調整

這組避震能調整的地方實在是非常多,所以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才調整好
伸側部分,如果預壓量比較多,低速部分要加一點,彈簧換硬高速要加多一些,
壓側部分就大同小異,因調整範圍大,所以調較好差異也很大,適合喜歡感受體驗各種不同調整搭配組合的玩家鑽研
MSP DDS避震器
內部結構
減震筒形式:複筒
彈簧形式:疏密
彈簧:50-60磅
行程:85mm
總長:335mm
軸芯:12mm
優點
複筒設計,伸壓側不會互相干擾 溫度爬升慢,所以衰竭也慢;伸壓側高低速全可調。
實際操作調整
伸側:低速35段/高速25段
壓側:低速35段/高速25段
騎乘特色介紹
一般道路
預載:人上車避震下沉25mm
阻尼:伸側:低8段/高速3段/壓側/低速5段/高速15段,
騎乘心得
如果油壓部分完全沒有調整,但會有一種沒有路感很模糊的感覺,調整後反而比原本舒適,有油壓在緩衝的感覺。
山路
預載:人上車避震下沉25mm
阻尼:伸側低速8段/高速:3段/壓側低速15段/高速30段
騎乘心得
因彈簧比較軟,所以伸側部分不需要太重的油壓,壓側部分這樣調整是比較偏硬的設定,如果低速坑洞想要吸收好點,可以建議退掉一些壓側低速的部分,如果是很高速的山路,例如台三線,壓側高速還有5段的空間可以調整。
總結
這組避震能調整的地方實在是非常多,所以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才調整好伸側部分,如果預壓量比較多,低速部分要加一點,彈簧換硬高速要加多一些,壓側部分就大同小異,因調整範圍大,所以調較好差異也很大,適合喜歡感受體驗各種不同調整搭配組合的玩家鑽研。
RPM
大家對RPM這個20多年老牌子應該不陌生,在開發製造上也是累積多年的經驗,
想當年S+在市場上可以說是最好用的避震器,
大家心目中的殺彎神器目前有跟JOSHO1去做結盟開發新的避震,JOSHO1是騰永優這幾年來台灣一手創立的全新機車改裝品牌

這組GII LS是由這兩間公司共同開發,
可以說是騰永優親手從測試開發到代言全程參與的高性能避震器

除了一般的高低速伸側預載可調之外.還可以調整總長,一體式高低速旋鈕

完全不調整的情況下,就非常適合一般道路騎乘使用了,
但如果是體重較輕的人,更換較軟的彈簧後,可能會有伸側油壓偏重的狀況

山路上有著高低速應有的特性,低速吸震高速支撐力夠,
即便遇到大的起伏也可以快速釋放不死硬,兼顧到舒適性

這組原本是為了賽道而生的避震,不只能輕鬆應付藤勇優選手在賽道的嚴格
需求,還能在一般道路上做出如此出色的表現,在使用調整方面都非常容易上手!
是一組兼顧各種狀況使用的優秀產品
RPM GII LS避震器
內部結構
減震筒形式:單筒
彈簧形式:疏密
彈簧:50-60磅
行程:86.5mm
總長:360mm
軸芯:14mm
實際操作調整
伸側:18段
壓側:高速8段/低速18段
騎乘特色介紹
一般道路
預載:人上車避震下沉25mm
阻尼:伸側0段/低速0段/高速0段
騎乘心得
完全不調整的情況下,就非常適合一般道路騎乘使用了,但如果是體重較輕的人,更換較軟的彈簧後,可能會有伸側油壓偏重的狀況。
山路
預載:人上車避震下沉20mm
阻尼:伸側:0段/壓測低速3段、高速8段
騎乘心得
山路上有著高低速應有的特性,低速吸震高速支撐力夠,即便遇到大的起伏也可以快速釋放不死硬,兼顧到舒適性伸側部分因彈簧沒有再調整,所以不調整,這樣的設定。
總結
這組原本是為了賽道而生的避震,不只能輕鬆應付藤勇優選手在賽道的嚴格需求,還能在一般道路上做出如此出色的表現,在使用調整方面都非常容易上手!是一組兼顧各種狀況使用的優秀產品。
SHARK FACTORY
斜氣瓶K1是鯊魚工廠的代表作,從2007年開始改變了以往避震器就是要硬才會穩的觀念,在造型上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透過不斷的參與賽事測試,而淬鍊提升的避震產品

X2 ST鯊魚工廠第一支直瓶避震器,顏色全客製化,可換購鈦螺絲,可選配電子調整系統

鯊魚工廠也有提供日後升級電子式的服務,搭配電子式調整後,
可連結艾銳斯ARACER ECU,在控制棒上可自行定義隨車速調整的MAP,
配合加速、車速的不同主動且即時改變避震器油壓,
創造出可依車速主動調整的高低速高科技避震,讓避震使用推向另一個里程碑

調整完後舒適小坑洞幾乎完圈吸收, 大的起伏也不會觸底,但高速之撐力有點不足

高速之撐力好.路感清晰不軟腳,但速度慢時地面起伏 感覺很明顯

調整範圍很大,可以很舒適也可以很戰鬥,但如果想要同時兼顧舒適又戰鬥的感覺,
就需要選配aracer電子調整系統,是一組文武兼備的殺灣利器,在百家爭鳴的避震市場,
創立了新的標竿
鯊魚X2 ST避震器
內部結構
減震筒形式:複筒
彈簧形式:疏密
彈簧:60-70磅
行程:90mm
總長:363mm
軸芯:12mm
優點:複筒設計,伸壓側不會互相干擾 溫度爬升慢,所以衰竭也慢。
實際操作調整
伸側:35段
壓側:35段
彈簧調整方式:用手轉
騎乘特色介紹
一般道路
預載:人上車避震下沉25mm
阻尼:伸側10段/壓測15段
騎乘心得
調整完後舒適小坑洞幾乎完圈吸收,大的起伏也不會觸底,但高速之撐力有點不足
山路
預載:人上車避震下沉25mm
阻尼:伸側:10段/壓測30段
騎乘心得
高速之撐力好.路感清晰不軟腳,但速度慢時地面起伏 感覺很明顯
經由我們這樣的介紹,大家有沒有對於早就心有所屬的避震更加了解了呢?
大家都裝什麼避震呢? 都是怎麼調整的呢?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