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系胎胎壓要打高一點才舒服"
"歐系胎的支撐性是靠胎壓在撐的,所以胎壓要打高一點"
"歐系胎胎壓高一點比較吧啦吧啦"
"歐系胎因為吧啦吧啦,所以胎壓要打高一點"
但理由及原因?
問10個有10個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我一直對這樣的說法很感興趣
因為胎壓打高比較舒適、胎壓打高支撐性才會好這些說法
跟另一個提到歐系胎就會聯想到的特性產生矛盾了
就是"歐系胎胎壁很強健"這點
既然胎壁已經這麼強健了
為什麼支撐性還要靠胎壓撐?
既然胎壁已經這麼強健了
為什麼胎壓打高會比較舒服?
上述的疑問或許可以透過下面的圖文做出合理的解釋
首先
要先釐清一點
就是所謂的歐系胎還是日系胎
不是依品牌的發源地作為主要考量
而是以輪胎符合歐規還是日規相關認證或規定作為依據
在"AUTO-online"網站的"歐日胎壓大不同"討論串中
網友sutl提到了"toyotire jp"中的"空氣壓-負荷能力對應表"

取自:toyotires.jp
JATMA為日規的標準
ETRTO為歐規的標準
其中ETRTO又分STD(一般)及XL(荷重強化)
上圖是以同尺寸但符合不同規範的輪胎來做胎壓及荷重的比較
其詳細胎壓及荷重能力的數值如下

JATMA與ETRTO STD荷重指數為87
ETRTO XL荷重指數為91
從上述兩張圖表中可以發現幾個現象
1.到達荷重上限的胎壓後,持續提高胎壓並不會提高荷重的能力
2.ETRTO XL雖然荷重能力的上限比ETRTO STD高
但在荷重能力高於ETRTO STD之前,增加胎壓跟提昇荷重能力的比例是非常接近的
3.同尺寸同荷重等級的輪胎,在相同胎壓下,JATMA的荷重能力比ETRTO STD高
4.ETRTO STD跟ETRTO XL在150kPar就有約350kg的荷重能力
JATMA則是在180kPa開始有460kg的荷重能力
其中第3點
同尺寸同荷重等級的輪胎,在相同胎壓下,JATMA的荷重能力比ETRTO STD高
應該就是為什麼歐系胎胎壓要打高一點、歐洲胎的支撐性是靠胎壓在撐的原因
因為在同尺寸同荷重等級的前提下
歐系胎要打比日系胎略高的胎壓
才會獲得同等的荷重能力
以上圖為例
JATMA在190kPa時就有475kg的荷重能力
但ETRTO STD跟ETRTO XL則要打到210kPa才有475kg的荷重能力
另外第4點
ETRTO STD跟ETRTO XL在150kPar就有約350kg的荷重能力
JATMA則是在180kPa才開始有460kg的荷重能力
則應該可用來解釋為什麼歐系胎胎壁比較強健
以上圖為例
在同尺寸同荷重等級的前提下
歐系胎可以容許胎壓的低點為150kPa
而日系胎是在180kPa
表示歐系胎的胎壁能耐受更低的胎壓狀況
所謂的胎壁比較強指的或許就是這點
雖然上述是以汽車輪胎來做例子
不見得適用於機車輪胎
但因為歐系胎胎壓要打高一點這說法本來就沒有侷限是在汽車還是機車胎上
所以即便不適用於機車胎
但也總是對於歐系胎胎壓要打高一點這個說法做出了一個較合理的解釋
另外我針對歐、日系廠牌
稍微對120/70-12、130/70-12及140/70-12的尺寸整理了一下
其荷重指數狀況如下

其中登陸普雖然是英國品牌
但因為主要研發團隊為日本住友橡膠工業會社
所以列為日系胎
因為個人所知及能力有限
所以如有遺漏或錯誤的歡迎各位先進補充或指正
但就目前資料顯示
120/70-12的尺寸
歐/日系胎皆為51
而歐系強化的為58
130/70-12的尺寸
歐系大部分為56
歐系強化為62
日系胎大部分為62
140/70-12的尺寸
歐系大部分為60
歐系強化為65
日系胎大部分為65
在130/70-12及140/70-12的尺寸
歐系胎除非強調"REINF"
不然一般荷重的等級都設定的比日系胎低
在同尺寸同荷重等級的前提下
歐系胎的胎壓設定要略高於日系胎才會有同等的荷重能力
現在同尺寸不同荷重等級(且是歐系低的狀況)
合理的推測要歐系胎提高更多的胎壓才會有同等於日系胎的荷重能力
所以在荷重需求一樣的狀態下
為什麼有些人從日系胎換成歐系胎會覺得胎壓要打的比較高才會比較習慣
原因或許就在這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