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從1976年到2008年,米其林輪胎創下無數次的競賽冠軍記錄,在研發團隊的努力測試、改良之下,讓米其林輪胎性能不斷提升。總有人說有競賽才有創新,所以多數輪胎商都將賽車場當成刺激革新的技術實驗室。法國米其林輪胎為求更高性能的輪胎能滿足不同使用者的期望與需求,開始針對全球各地區的市場需求調校輪胎特性,最近這一、兩年的時間,更特別為台灣市場開發出速克達專用胎,在2013年發表台灣目前主流12吋車款用胎的規格,110/70-12、120/70-12。這次向各位分享,速克達用胎MICHELIN POWER PURE SC的試用心得,若近期內剛好有換胎需求的話,這篇試用分享正好可以讓大家多一點參考性。

速克達用胎 MICHELIN POWER PURE SC 三大性能訴求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我們知道台灣是世界速克達王國,民眾騎乘速克達的比例,可謂世界之冠。隨著現代流行趨勢的影響,年輕人喜愛12吋運動型車款的速克達比例越來越高。在米其林輪胎台灣區代理商與法國總廠協調之下,特別針對台灣市場需求,更改輪胎尺寸、胎質配方,這次試用有2CT雙膠料設計的MICHELIN POWER PURE SC輪胎,其規格110/70-12、120/70-12都是2013年最新的輪胎尺寸。在進行路測體驗之前,先向各位介紹這條輪胎的三大性能訴求。還記得上次發表會由漂亮美眉開場,介紹MICHELIN這條輪胎的特性,那我們這次同樣效仿之。由漂亮美眉開場!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POWER PURE SC 在2013年主要新增的兩個規格,110/70-12為全新尺寸,而120/70-12則改為前後輪雙用版本,將裝在筆者自己的三代勁戰上試用。

1. 2CT雙膠料複合式胎質 有效延長輪胎壽命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2CT胎面複合配方科技是什麼?2CT為Two-Compound Technology的縮寫,白話一點的說法,在過去輪胎的設計中只能是單一種膠質組成,因此所呈現的特性只能偏重於某一方面表現,軟胎質或是硬胎質。但米其林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以不同軟硬度的雙複合膠質來製作輪胎,因此藉著在調整輪胎中央與胎肩兩側不同的膠質,不僅僅改變了輪胎的耐磨度,同時也提升了過彎的抓地力與穩定性。米其林首次將2CT技術運用在Power Pure SC速克達專用胎上頭。從特性介紹圖示中很明顯可以理解設計概念,輪胎中間採用較硬的胎質以延長輪胎壽命,而輪胎兩側的胎肩則採用較注重抓地力的軟胎質。

2CT胎質軟硬比例圖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這是POWER PURE SC一般前輪跟後輪的胎質軟硬分配狀況。

再進一步瞭解2CT橡膠配方的比例。前輪因為為轉向輪,抓地力需求較後輪高,兩側採用較軟的胎質,左右側胎肩都約佔37.5%的軟膠質,前輪輪胎中央僅佔25%中軟胎質。後輪因為是驅動輪,若使用過軟的胎質則耐磨度會相對下降,在米其林輪胎原廠工程師的設計下,後輪中央採20%中硬胎質,左右兩側胎肩則採各40%的中軟胎質。在這樣的設計理念下,才能實現兼具抓地性能與耐磨度的輪胎款式。

POWER PURE SC前輪採逆胎紋設計,因此前輪與後輪胎紋方向不同,且前後輪的導向性、抓地力需求不同,而原廠為了將120/70-12調整為前後輪共用的規格,在胎質部分針對放前/後輪(導向輪、驅動輪)使用的情況做居中調整。目前120/70-12前後輪雙用規格只針對台灣市場開發,國外釋出的資料並不齊全,120/70-12雙用規格的胎質比例是未公開的。

2.結合重機晴雨胎花紋設計 強調乾溼地抓地力表現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基本上從特性圖示中可以輕易瞭解POWER PURE SC花紋設計由來,是由兩條輪胎的花紋設計結合而成,有著雨胎POWER RAIN的排水特性,也具備一般街道胎POWER PURE的花紋特性。不管晴天、雨天的路況都能應對,2CT雙膠料設計再搭配雙重花紋設計,因此米其林輪胎特別強調POWER PURE SC乾溼地輪胎的抓地力表現。不過這次在試用的過程中,都沒遇到下雨的路況,有機會再向各位補充溼地的騎乘心得。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POWER PURE SC實際的胎紋樣式,前後輪花紋相同,前輪皆為逆胎紋設計,而改款後的120/70-12則為特殊前後輪通用款,隨著使用者放置前、後輪的不同則改變花紋使用方向。這一點要提醒大家特別注意! 2013年款式的120/70-12已更改為雙方向指示箭頭,稍後在安裝的過程中再向各位解釋地更清楚。

3.輪胎壓力分佈均勻化科技 提升運動操控性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新胎發表會中產品工程師特別強調,採用新的花紋設計讓中央胎面的抓地面積改變。主要是類似光頭胎的設計原理,減少花紋進而增加胎面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利用中央胎面的接地壓力均勻分配,使輪胎抓地力發揮到更理想的狀況,換句話說就是藉由增加胎面接地面積而增加輪胎抓地力並提升輪胎的運動操控性能。從官方的測試資料中顯示,POWER PURE SC的接地壓力均勻分配,有效提升輪胎抓地性能。同時,前後輪因接地壓力均勻分配,使輪胎磨耗較均勻,更高的耐磨度進而讓車主享有更長的使用里程數。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利用輪胎壓力分佈均勻化技術,讓輪胎接地壓力更均勻,進而提高輪胎的操控極限與耐磨度。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110/70-12、120/70-12、130/70-12三種款式都是目前國內12吋車款最常使用到的輪胎規格。YAMAHA勁戰、BWS、光陽的RACING、G6、三陽的NEW FIGHTER都是採用這幾個輪胎規格。

提供POWER PURE SC目前國內既有輪胎規格表,給各位參考。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今年所推出的輪胎尺寸:120/70 R 15 (前)、160/60 R 15 (後)係提供給Yamaha T-Max 530和BMW C600 Sport與C650 GT使用。POWER PURE SC Radial 則為輻射層胎款,採用更高支撐性的輪胎結構,提高大速克達車款直線的穩定性與彎道的抓地性。

安裝過程、輪胎資訊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本次測試的前輪規格110/70-12,與勁戰原廠規格一樣。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後輪規格120/70-12,可以發現標籤上的圖示介紹與過去款式不同,增加了FRONT、REAR的雙方向標示,可依方向指示安裝到BWS前輪、亦或部分RACING車主喜歡前輪裝120/70-12,輪胎規格搭配隨個人喜好搭配,都有不同的騎乘特性、轉向慣性。像勁戰也有人搭配前輪120/70-12、後輪130/70-12,或者是前輪110/70-12,再搭配後輪130/70-12。端看騎乘需求、習慣去做搭配。而這次測試中,筆者選擇了前輪110/70-12、後輪120/70-12的組合,標準的原廠胎規格配置。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輪胎側面的POWER PURE SC 字樣,驗明正身!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2CT字樣,雙膠料複合科技的象徵。米其林輪胎通常都將輪胎科技名稱印製在輪胎壁上,辨識度很高,一目了然!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MADE IN SERBIA,在塞爾維亞生產製造,位於歐洲東南部,是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相信米其林輪胎是受限於生產成本,才將生產地外移至製造成本較低的國家量產是必然的作法。歐洲輪胎幾乎都往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設廠了,會隨著不同國家的地理位置供應不同生產地的輪胎,不少進口胎也是有中國大陸、泰國、越南生產的。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生產日期標示,0413:表示為2013年第四週生產的輪胎。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輪胎左右兩側胎肩都有轉向指示箭頭,可用於辨別正逆胎紋安裝方向。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兩側也有2CT字樣! 如先前所言,米其林輪胎都會直接將輪胎科技名稱印製在輪胎上頭,也算是POWER PURE SC的外型特色之一。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要換上前輪囉! 確認好輪胎胎紋方向,小心翼翼地將輪胎裝到輪框上。輪框還很新阿...如果刮傷會很心疼..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替輪胎打氣囉! 採用氮氣裝填,溫度變化的氣體熱脹冷縮較輕微,胎壓更加穩定。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先記錄下本次測試胎壓,前輪胎壓為28psi,後輪胎壓為30psi。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前輪裝上去囉~再次確認輪胎方向性無誤,前輪為逆胎紋設計,提升高速過彎時的穩定性。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替換上後輪,同樣採用氮氣填充,依照我個人騎乘習慣將胎壓打至30psi。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這次120/70-12擺放在後輪使用,所以我們要再次確認Rear箭頭的方向性是否正確。BWS就可以拿去裝前輪,搭配130/70-12為後輪,或許正是因為台灣車款12吋輪胎通用性高,米其林法國原廠才會願意開發這款新尺寸的輪胎。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請各位注意看這張安裝圖,120/70-12同時有Rear跟Front的方向指示箭頭,這就是前段文章特別強調的部分,是米其林輪胎特別為台灣市場開發的前後輪雙用規格,這便是2013年款的新設計重點之一。這個狀況算是歐洲輪胎的特例,撇開日系胎不提。(本來就很多120/70-12後輪的款式)歐洲12吋車款,多數原廠配胎規格為前輪120/70-12、後輪130/70-12,鮮少有開發120/70-12的專用後輪,所以才會特別針對台灣市場需求去更改設計。

實際路跑心得分享

測試條件記錄:
測試天氣:晴
測試氣溫:33度上下
測試胎壓:前輪28psi/後輪30psi。
測試人員體重:70公斤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由於輪胎性能的感受。測試,是相當主觀的。可能因車輛的配重、懸吊設定、騎乘習慣、煞車配置,而騎乘感受有所不同。在這邊提供筆者個人的路跑心得分享,給各位參考參考。
騎著剛換好的新胎上五指山繞繞,試圖利用連續彎道加快輪胎磨開的速度。起初以舒適的騎乘節奏去攻略五指山每一個彎道,不求快只求穩定,專注於路線的選擇與煞車點的控制。POWER PURE SC回饋給我的路感很明確,不管是直線路段也好、車身傾斜的彎道也好,抓地力的表現相當穩定,並不會因車身的傾斜度增加而感到不穩定的抓地力變化,輪胎給我十足的信心去嘗試更極限的操控與過彎速度。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筆者先前慣用100/90-12規格的輪胎,現在換回原廠規格的110/70-12,除了導向性改變之外,前後輪的循跡性反應也全然不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與勁戰原廠規格同樣為110/70-12,但是POWER PURE SC與原廠胎的胎型還是有些微不同,在騎乘操控感上會有細微的變化,但並不明顯到會影響輪胎操控的表現。但仍建議需適應一下新胎的前後輪循跡性、操控慣性。至於POWER PURE SC的胎型設計,在過彎時的車身傾倒速度輕快,前後輪的循跡性很好掌控,出入彎道的穩定感與靈活度很令我滿意。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若與原廠胎相比,雖然POWER PURE SC前輪的熱胎速度稍微慢一些些,但一旦進入工作溫度後,米其林輪胎前輪的各項表現都較原廠胎理想。尤其在胎紋設計方面,POWER PURE SC的排水性則優於原廠胎。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騎乘一段距離後,我們停下來檢視前輪胎面使用的狀況,離吃滿胎目測約有12~15mm的距離。前輪在達到工作溫度之前,前煞急煞的反應不是很好,有時感覺還是煞不太下來,所以在騎乘POWER PURE SC時,建議一定要確實暖胎後,再行激烈操駕,畢竟輪胎達到工作溫度後的抓地力表現比較有保障。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後輪的表現如何? 坦白說我對於後輪的胎質有點失望,可能是胎質些微偏硬的關係,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才能達到工作溫度。起初未熱胎之前,嘗試較高速度入彎會稍微有些許不穩定的晃動,感覺輪胎抓地力還未達正常表現。後輪左右兩側的中軟胎質,要花比較長的時間熱胎,但為求更理想的耐磨度,犧牲掉部分的熱胎速度也是無可奈何的。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可惜未能測試到溼地狀況,不然我個人對於POWER PURE SC的胎紋設計十分有信心,胎紋排水效能應該很理想。像國內部分高階性能胎,為求接地面積而胎紋過少的情況下,雨天的排水性能較不理想,POWER PURE SC則是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產生。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檢視後輪胎面使用狀況,同樣未吃滿胎,目測離輪胎邊邊還約有10~12mm的距離,在原廠未拆中柱的情況下,我的勁戰最大傾角也不致於將胎面完全用完。(已經是稍微磨到中柱的傾角狀況,胎面表現就如照片所示)即便是現在已經騎乘600~700公里了,輪胎胎面也差不多是這個狀況,沒有太大的改變。

著重性能與耐磨度 2CT複合胎質雙重特性 MICHELIN POWER PURE SC 試用分享
MICHELIN POWER PURE SC 前輪110/70-12、後輪120/70-12使用在三代勁戰上頭,過彎車身傾角表現在水準之上,在騎乘路線正確的情況之下,傾角表現皆讓人十分滿意。

全方位速克達性能胎 多方共同競爭的市場
現代無論在是歐洲或是台灣,大型速克達、普通速克達的輪胎市場已經開始邁向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而對於這些製造廠商來說,更大的排氣量、更大的輸出、以及更運動化的設計,也已經成為了標準的競爭配備之一。然而,對於的動力輸出,如果沒有一條可以匹配的全方位輪胎,那麼騎士無法完全發揮實力的遺憾自是可想而知的。米其林輪胎預見了這樣的問題點。特別針對這些中、大型的速克達推出了POWER PURE SC 雙效複合配方的尼龍層、幅射層的全方位輪胎。台灣黃紅牌速克達市場逐漸成長,白牌12吋運動型車款的蓬勃發展更是不在話下,目前為各輪胎廠必爭之地。米其林輪胎確實屬於高單價的產品屬性,要提升產品接受度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達成....尤其現在又開啟了13吋、14吋、15吋的速克達輪胎之爭,究竟誰家輪胎能勝出? 則是要考驗看看誰家的產品線夠齊全、進口速度夠快。那在市場上自然就比較有優勢囉!

2013年新規格 台灣專用尺寸110/70-12、前後輪雙用規格120/70-12
過去POWER PURE SC前輪規格只有110/90-12,對台灣消費者而言是較不熟悉的規格,自然比較少人會去嘗試這個規格,而特別替台灣市場開發的110/70-12,便可對應到更多車款可使用,自然也會吸引到不同客層的消費族群來嘗試這個新規格。至於小改款的前後輪雙用規格120/70-12,因應台灣車款所需,部分車主會可能會將120/70-12放在前輪,或是放在後輪,直接重新設計成前後輪雙用的規格,是相當聰明的作法,輪胎通用性提升,也降低店家庫存輪胎的壓力,是國內市場中少見的雙用規格設計。這次騎乘新胎約600~700公里後,綜合許多情況下而總結出一些心得,雖然可能因車輛條件、騎乘習慣不同,對輪胎會有不同的感受,此篇就是我個人使用情況下所感受到的心得分享。

難以兼顧的遺憾 高耐磨度導致熱胎速度較不理想
這次分享的 MICHELIN POWER PURE SC 110/70-12、120/70-12算是性能中上的全方位運動胎。特別研發出來的前後輪雙用的120/70-12規格,更是目前台灣專用規格,算是海外相當稀少的規格尺寸。這一點倒是展現出米其林輪胎的魄力與對台灣車友的支持,特別為了台灣市場而更改輪胎模具,也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綜觀輪胎整體性能表現,煞車、導向性、前後輪循跡性、避震效果、熱胎速度, MICHELIN POWER PURE SC算是比原廠胎再穩定一些。熱胎速度較慢這一點是比較可惜的,相對換來的較高使用里程數則是無法兼得的部份....想要耐磨一點,本來就要採用較硬的胎質才行,但採取較硬的材質,導致熱胎速度些微下降....果然是有一好沒二好阿!!最後,若您換胎預算充足, MICHELIN POWER PURE SC是值得您去嘗試看看的輪胎,相信「它」的性能表現會符合期待的。MICHELIN POWER PURE SC的2CT複合胎質的穩定抓地力表現,確實有是著重性能與耐磨度的雙重特性。
鏡頭能記錄下多少兩輪世界的東西呢? 把握當下吧!
2013-09-20 10:25 發佈
POWER PURE SC後輪我用四條了

整體表現很滿意

但如果沒用過光看本篇測試文

可能會完全不想嘗試了


另外

POWER PURE SC在胎體重量上

也比許多其他廠牌同尺寸的輪胎輕許多

本篇沒強調很可惜

chiayingcool wrote:
POWER PURE...(恕刪)


+1

輪胎這種東西的心得不是裝了馬上試就會準的

還要經過起碼三五百公里的磨合後才準確

我也是12吋2CT的使用者...
我喜歡研究車~
chiayingcool wrote:
POWER PURE...(恕刪)


哈囉~ 就我這陣子測試下來
感覺比較不理想的地方只在於後輪的熱胎速度
其他部分,其實表現都還不錯阿!

輪胎重量部分,倒沒有特別的感受。
最初的新胎發表會也沒有提到這一點咧!
鏡頭能記錄下多少兩輪世界的東西呢? 把握當下吧!

lingi567 wrote:
+1輪胎這種東西的心...(恕刪)


當然當然
我內文有註明這是騎乘600~700公里後的心得分享

鏡頭能記錄下多少兩輪世界的東西呢? 把握當下吧!
Wmax Hsu wrote:
感覺比較不理想的地方只在於後輪的熱胎速度
其他部分,其實表現都還不錯阿!


我看完文章後感覺就是

"整體比原廠胎略好,但熱胎慢,熱胎前抓地力不足"

沒有很吸引人

不過POWER PURE SC從上市至今評價本來就很兩極就是了

愛得很愛,覺得爛的認為比原廠胎還不如


另外POWER PURE SC官方確實沒有強調輕量化

強調的是POWER PURE

但我參考雜誌及自己的實測重量

POWER PURE SC也確實比大部分同尺寸的輪胎輕就是了
我的後輪剛裝power pure sc,是130/70的。

power pure sc過彎是沒有tt91那麼穩,但是輪胎不會重拖,要彎的時候傾倒很快。

tt91我跑了11000(補了四、五個洞),希望這條可以跑更遠。

如果是日常通勤、買菜、騎長程,power pure sc是很適合的輪胎。

如果很喜歡殺彎的,那tt91或bt601之類的,會比較適合。

後輪裝到好,一條才2000nt,大概是全台灣最便宜的吧,我跟老闆不熟,就只是公道價而已。

chiayingcool wrote:
我看完文章後感覺就是...(恕刪)


嗯嗯 本來就都是提出來互相交流的。
也謝謝你提供輪胎重量較輕的資訊。
鏡頭能記錄下多少兩輪世界的東西呢? 把握當下吧!

gogoegg123 wrote:
我的後輪剛裝powe...(恕刪)


哈哈 130/70-12的1條2000裝到好?

我看你就是老闆吧

然後自己進貨自己安裝所以一條2000裝到好

jason9611056 wrote:
哈哈 130/70-...(恕刪)


我也真希望自己會修車。

不過現在我也只會自己換空濾而已,連換機油都給店家賺50塊。

輪胎都是在同一家車行換,後輪第一次tt91是1900(正常價格),前輪換mbr750是2100(有點便宜)。

前天換power pure sc,輪胎是老闆特地調的,裝到好就真的是2000塊。

不過這是民雄某店才有的價錢,雲林、嘉義的人才有可能換得到。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