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買車有1千公里免費的機油更換,想說問老闆可不可以幫我改換薄一點的原廠機油
NEW 4R 10W-40的,結果老闆回我說不推薦,山葉的機車不適合用太薄的機油!!!還說之前有人用5W-50的引擎就壞了。
這讓我有點困惑,之前爬文過大家也都推薦用薄一點的機油,害我有點擔心,因為之後想說滿1千後要換TOTAL QUARTZ 9000 ENERGY 5W-40這一罐,這樣不就更薄..很擔心換下去會不會有問題。
朱八屆 wrote:
那岡本002不用賣了...(恕刪)
對啊..

就好比大家去康是美買那岡本002保險套...
結果店員跟你說太薄~~用力做愛會破會懷孕一樣好笑..

(在臺灣就是有人會被唬住)
放心啦樓主!!!自己去查一下就知道~~機油最高等的認證~是那一種番號全包了~你就瞭了~
老板會這樣講大至上有三大原因:
一:高黏度機油利潤較高~
二:臺灣普遍錯誤的觀念~連普遍車行還是改不過來~
三:他如果不說服你~你又怎會買他賣的機油~那他店關起來算了~店內機油都下架好了~
低黏度保護力不足???那MB229.5/229.51~VW504/507~BMW-LL-04認證是怎拿到的?????
市售渦輪車不就都報銷了??

julien wrote:
複級機油黏不黏主要是...所以0w40..5w40..10w40..20w40..這幾種其實在高溫黏度上是相差不多的..
差異是在低溫黏度指數上..也就是冷起動的磨耗差異..(恕刪)
正解~
話說回來~這就是小弟我不太喜歡用5W50~甚至是0W-50~0W-60~5W-60這類機油的主因
為何呢?
因為真正要克服油品本身的特性或說技術的~在較"低溫"環境能讓油品仍然有良好的流動性才是關鍵的難題!!

這也是我們也必須參考某油品其黏度指數(VI值)的原因~而高黏度機油發展最大的劣勢也在這裡~
這也是為何市面上0W開頭的低黏度機油很多~但你很難看到大廠願意出所謂的0W-50~0W-60~5W-60這類機油!!添加劑的比例或穩定性影響真的很大~

千萬不要誤會這種油低溫流動性好~高溫保護力也好~那實在大錯特錯~~

這種機油的穩定性真的很差~還是建議大家使用有長效認證的油品

(像超五哥就笨笨的用5W6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