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具慧眼的品味,情不自禁的迷戀!

本次最後改裝:
1.迅光150後照鏡含凸面鏡
2.GO阿姨S5衛星導航上車
剩餘最後改裝:
1.車充孔
2.輪胎前6102後6103
3.FZ/R平衡端子
4.輪框反光貼
累積至今改裝項目:
1.山葉馬車後箱架強化版含K-MAX30
2.DNM無掛瓶後避震
3.大千雙軌引擎吊架
4.前龍骨置物架
5.前後方向燈LED化含繼電器
6.KOSO指針水溫表
排氣、傳動、引擎均無更改
屬於原廠在強化的設定
有考慮更換迎光大彈簧

從三月多告別酷龍後,入手了這台2005年出廠的四期噴射馬車,「瘋了!你真的是瘋了!」很多朋友們的冷嘲熱諷接踵而至,但是至今我從沒後悔過換了這台車,我對這台車情有獨鍾之處就是當初我人生的第一台擁有的機車就是馬車,不過後來被借走就在也沒回來了,也快三年前的事了吧!入手的這台比當初第一台更新更好騎,因為當時我爸被拐,1998年的化油馬賣我爸三萬五,我爸也傻傻的買了下去,接手之後這台車讓我從只知道怎樣騎到最後甚至會自己換車殼,算是我踏入機車這塊領域的契因。
這台車的好處很多,山葉M系家族中最小字號的2V四行程水冷125引擎,長軸距的車身、流線型的外表、躺著騎的座椅等等,讓馬車在125等級的速克達中算是很前衛的設計,舒服、舒適、舒暢是這台車的宗旨,車台的設計跟一般的速克達不太一樣,馬車125承襲了第一代馬車250擁有龍骨等等250級距才有的配備,將原廠吊架跟避震更換過後,在彎道表現上就相當強悍,改裝部分也相當熱門,基本大包寬體車殼到引擎吊架拉長等等日式改法,在汽缸上也跟一代勁戰一樣體質相當優異,可以裝至63mm汽缸而不用修改車台,因此馬車曾經在台灣以及日本紅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如果沒有停產,幾乎可以跟勁戰車系匹敵!

馬車125的車台↑
在騎乘的感受上,馬車是屬於巡航型的車款,因此加速上偏軟,隨便一台125就可以把你追過去了,但是當時速過60以後,這才是馬車真正的泉源開始,在一條大直路上,馬車從時速60到100以上幾乎可以一次喝成,甚至於時速80大灌油門都有在加速感,在稍拖一點就可以上120,在當時125速克達中可以說是尾速的王者,少數實際速度能破百的車種,但是這樣的配置在台灣並不討好,因為台灣屬於走走停停的市區路段較多,因此馬車常常起步軟然後又煞車這樣的惡性循環,碰上上坡幾乎都是拖上去,很多馬車車主幾乎都會動一下傳動配置,最基本的就是迎光大彈簧,迎光大彈簧較馬車大彈簧來講偏硬許多,可以讓起步跟上坡稍微改善,尾速又不至於掉太多,不過就個人而言,傳動的事情目前我沒有考慮到很多,因為對我來說現在的配置還算夠用,不過大彈簧會列為優先項目,因為C/P值最高。
原廠吊架跟避震是馬車永遠的痛,吊架單薄配上軟趴趴原廠避震,在過彎上頗為危險,因此專屬的改裝吊架跟避震就相當重要了,我是選擇了大千引擎吊架,這牌子玩馬車的人應該都很熟,甚至還有出尾翼跟排氣管等等,避震則是選擇了DNM,DNM較RPM便宜評價又不錯,騎乘上來講也真的較原廠避震舒適許多,只單換這兩個東西就可以讓馬車的整體剛性以及舒適度增加不少,可以說是經濟又實惠的強化改裝,在上去還有前叉手銬跟狗骨頭以及改裝前叉部分了。


大千吊架跟DNM避震↑
水冷引擎,有個重點就是要勤保養,通常水冷車不能當一般空冷車來顧,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水冷系統較空冷系統複雜許多,由於馬車又沒有水溫表設計,當紅燈一亮!不是你的水龜故障,就是你的馬車準備急診了,基本來講水箱水一萬公里一次,水龜以及水幫浦三萬公里一次,墊片就沖了在說吧,顧的好的情況下墊片幾乎都是老化才會進水,但是要老化幾乎要很長一段時間,可以讓你騎個夠本了,以馬車來說最好是加裝一顆水溫表才比較妥當,可以即時知道自己馬車水箱溫度有多少,電子產品我想老牌KOSO大家都應該不陌生,我個人是選用了基本款的指針表,視覺不錯功能又很實用,對馬車真的不能懶,要懶的話還是建議去養迪爵跟豪邁比較好。

KOSO水溫表↑
最後在這邊謝謝各位耐心的看完我打得又臭又長的文字,以上就是我的總合心得了,鄙人不敢說我很懂馬車,也希望能跟各位車友交朋友互相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