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討論]檔車騎乘技巧、技術討論!!!!!!

judesu777 wrote:
在這邊給新手一個建議
剛開始把車的感覺、齒比摸熟了最重要
還有先學會煞車(恕刪)

同意....同意.....
最近在上課準備考重機駕照,所有關卡都還好,就是直線加速到三檔,時速超過30,接著急煞車,小弟感覺,加速到30不難,換到三檔也容易,可是在這麼短距離急煞車就得看天氣了,偏偏這陣子又在下雨,場地又溼滑,經過測速線才按煞車都不太敢按下去,偏偏考照又是風雨無阻,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聽說上一期的也是在下雨天考照,直線關卡掛一堆人......
lingi567 wrote:
同意~加速中的機車有...(恕刪)


除了起步,離合器不要亂拉.
車子動了以後,離合器就沒鳥用了.
緊急煞車時也一樣不拉,寧可熄火也不要撞到前車.
最好是彎道中打N檔,小心車子站不起來,轉向過度飛到對向車道...
「独裁者は出現させる側により多くの責任がある。積極的に支持しなくても、黙って見ていれば同罪だ……」
請問一般煞車時 , 需不需要抓離合器?
還是只要用前煞or後煞即可?
400D/BG-E3 + 580 EX II + EFs 17-55 F2.8 IS USM + EFs 60 F2.8 Macro + EF 50 F1.4
一般煞車收油拉前後煞即可
急煞也是收油拉前後煞
千萬不可以拉離合~拉了離合就吃不到引擎煞車
不過塑膠車騎久了....緊急的時候常常會拉離合....
ste90215925 wrote:
一般煞車收油拉前後煞...(恕刪)


有時我煞車會搭配檔煞~

這是速克達無法提供的功能~
我喜歡研究車~
很多版友的說法都是對錯參半...
不幸的,不正確資訊往往是最容易誤導與造成傷害及技術停滯不前的原因

碰巧小弟以前跑過一陣子比賽,簡單的跟您解說一下您的疑問!

首先...您騎的野狼!應該不會有所謂退檔補油的問題

退檔補油是在較大馬力的機車才會需要用到的技巧
這是大馬力的車輛在退檔時(通常是高速)
會因為後輪驅動力瞬間的極大落差而導致後輪胎打滑產生危險而衍生出來的技巧

簡單來說就是在拉住離合器要進行退檔前,補一下油門使轉速先提前升高
然後減少退檔後的落差,避免打滑

當然...這還牽涉到車輛齒比,終傳...等等機械方面的問題!
例如我騎HONDA RS125在TIS跑完大直線(估計最少時速150)
重煞,然後從六檔退到一檔,衝進俗稱的耶穌彎,也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哪就是因為HONDA RS 125這台車他是採用密齒比的關係

但是一般的打檔車,並沒有這樣的設計
所以才需要用到這樣的技巧!

退檔會有頓挫感正常的...在不補油加速的狀況下
退檔的效果就類似煞車,但並不完全是(等等會說明)

至於進檔的頓挫感
則是您還不能良好的控制換檔時機或是離合器及油門操作不純熟不當的結果
當然也會造成動力的流失

急煞入彎...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必須在入彎前就先完成減速的工作
然後才移動重心,車體才開始傾斜進入彎道

然後在彎中保持一定程度的油門
提供良好的驅動力!直到彎道結束或是通過了彎頂點才進行再加速的動作

檔煞與踩後煞車最大的差異!
在於檔煞除了減速外,還能保持轉速及提供良好的驅動力
先前有網友提到了"扶正能力"其正確的說法就是驅動力

進彎後發現速度太快了怎麼辦??
請用後煞車做修正,但是,後煞車只能用來修正路線及輕微減速,不能重煞,很容易鎖死打滑

若還是太快...則代表您入彎前減速不夠確實及錯誤或是路線選擇出了問題

彎中是否可用前煞??
並沒有一定,但要在彎中還能良好的使用前煞車
其技術程度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水準,這時適度的使用前煞車才是被允許的

但是!給予新手我會建議不可使用,在技術還不夠純熟的狀態下
這樣很容易造成危險跟HIGH SIDE

有沒有發現在彎中使用前煞車時...
龍頭會不聽話,一直想要往反方向移動,讓我解釋一下吧!

前輪軸心,腳踏,上三角台...這三個地方形成了一個三角形
在你進彎前的減速會使的前叉下沉,進入彎道後...持續的保持油門通過彎道

這時,這個三角形並不會改變但是!
當您在彎中使用前煞車時,前叉會再度下沉
進而改變了這個三角形而造成了路線的偏移
當然這還牽扯到輪胎與地面的反作用力...等等問題我就不多說

很多時候...進彎前的收油門與減速其實就是為了要形成這個三角形
如此一來才能在彎道中提高速度得到良好的穩定性及提早取得加速的時間

退一個檔?退兩個檔?進一個檔?進兩個檔?幾檔過彎?
這是新手常有的疑問,我要告訴您的是...
您必須把檔位忘記,進檔,退檔...是依照不同的路況,不同的路線而隨時改變的
您必須要能夠熟練而自在的換檔後,才有可能再提高技術往更細膩而準確的操控進步
不應該執著於"要用幾檔過彎"這件事,太快了,就要煞車退檔,不夠,就要加速跟進檔
(但循環檔的車,要稍微注意一下,免的從四檔突然換到空檔...會很危險)

---------------------------------------------------------------------------------

驅動力的重要性...

機車為什麼在靜止狀態無法平衡,但是在行駛狀態時,卻能保持平衡
這就是驅動力

過低的驅動力會造成LOW SIDE
過高的驅動力會造成HIGH SIDE

有人會說入彎要拉離合器,有人會說入彎要放離合器...
這沒有對錯,其實都是OK的
拉離合器是為了要減少驅動力,放離合器則是要提高驅動力

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保持驅動力在良好的範圍內所做的應對方式而已!
必須依著彎道,車輛,速度,騎乘習慣...等等因素而有不同

---------------------------------------------------------------------------------

雖然寫了這麼多...不過其實也只是皮毛而已!
該怎麼騎好車,我也只能打打字提供一些基礎知識

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有太多太多的例外與特殊狀況會影響
也有太多太多的理論及知識沒辦法一口氣全部說清楚!

總之...寫的好要加分喔
感謝許多大大回答有關進退檔的問題,讓小弟受益良多
我想另外請問一下,有關"逆操舵"的問題
它的原理我是瞭解,基本上可以讓車身很快傾斜對吧
但是應用在過灣時,身體該是要用內傾還是外傾呢?而對過灣又有何幫助?
還是說逆操舵比較適合用來閃避路線上的意外狀況呢?

vdml wrote:
感謝許多大大回答有關進退檔的問題,讓小弟受益良多
我想另外請問一下,有關"逆操舵"的問題
它的原理我是瞭解,基本上可以讓車身很快傾斜對吧
但是應用在過灣時,身體該是要用內傾還是外傾呢?而對過灣又有何幫助?
還是說逆操舵比較適合用來閃避路線上的意外狀況呢?


例如你眼前的彎是右彎,手把向右推如果你身體不作改變會與機車成反方向因為你下意識會想平衡
如果在逆操舵前先準備好預備動作重心向下向前雙腳夾油缸,這樣就會同傾入彎
若是要內傾過彎再入彎前先做好1.內傾動作2.減速3.逆操舵入彎這樣就會比一般側掛入彎角度更優
在彎中也可以使用逆操舵來修正路線,但是老實說一般人在不熟悉情況下很難辦到
現在過彎還是習慣用身體重量來控制過彎角度及修正,逆操舵還是使用在入彎前的快速傾斜上
逆操舵比較適合用來閃避路線上的意外狀況呢?會打這句表示你也有做功課
一般在路上會閃躲坑洞,或是突如其來的"天外飛仙"都會下意識自己動作
不知道這是什麼感覺的人可以先在直路騎到40公里,想要右彎時推右拉左 左彎時推左拉右
或許很多人會問這樣不就和要入彎的方向相反,的確是相反但是這種物理現象在2輪是特有的
再來就有人會問這是不是Power slide?答案是"不是"這跟動力滑胎不同
理論上大家都會說但是實際沒人敢作,因為大家都不想要去當自耕農,而且2者大大不同
逆操舵英文為Counter Steering,如果習慣後轉向上的靈活度會大大增加
不習慣慢慢來就好,不要為了用這招過彎錯過入彎點剛開始我就是這樣
不過我是在田邊車少的路上騎,按部就班來練習久了就會習慣了
Counter Steering大至2600c.c小至人工動力腳踏車只要是2輪就可以使用
這邊有圖文教學,鐵騎教學裡面的港文實在是有點??????
逆操舵不等於外傾

所謂的逆操舵
指的是在後輪向外側打滑時,將龍頭反打所做的一種修正補救措施

在車輛過彎的傾斜動作中
分為外傾,同傾,內傾三種

外傾
在越野機車賽中...常可見到,人和車的方向是相反的,這就是外傾,它的優點是可以快速變換車輛重心與行進路線,所以在路面狀況不好或容易有突發狀況的情形下可以發揮很好的效用,這也就是越野機車賽中的選手為何要用這樣方式過彎的原理,至於腳為什麼要伸出來,是為了測量安全傾角,缺點是彎中速度較慢

同傾
馬路上隨處可見,幾乎大部分的人都是以這樣的方式在騎車,介於外頃與內傾之間,是屬於穩定型的騎法

內傾
人比車更傾向內側,在MOTO GP常見的動作,主要用於路面狀況良好追求高速的彎道,它的優點主要是用於測量安全傾角與增加車輛穩定性達到快速過彎的效果,缺點是重心與路線變換速度較慢

當選手完成煞車減速動作準備進入彎道前,會將膝蓋打開一定程度,然後車輛開始傾斜,當膝蓋與路面磨差時,選手可以藉此判斷車輛傾斜的狀況,來決定之後要加速或是減速的動作,才不會發生轉倒的情況

膝蓋就好像在告訴你
"不要再下去摟,不然的話會有危險"

這就是測量安全傾角

增加穩定性...
哪是為了在彎道時要對抗離心力以及輪胎和地面磨差的反作用力,所以我們必須將車輛傾斜,而在傾斜的過程中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就會減少,如此一來抓地力就會降低,而不安定的因素也隨之提高

所以我們將重心向內側移動用來對抗離心力與反作用力,如此一來車輛本身負擔減少,就能減少傾斜的角度增加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積,增加抓地力,減少不安定的因素,如此一來就能用更加安全穩定更加快速的方式通過彎道
這樣應該知道他們車子為什麼不用壓很低了吧!

湛藍色 wrote:
很多版友的說法都是對...(恕刪)


為了減少回油退檔的動力落差,Rossi的M1有自動補油裝置.
R1沒有,不知較新的R6有嗎?
不過滑動離合器可以減少後輪跳動.
近年來的跑車都有.

同傾斜遇到狀況時大都以犁田收場.
因為已將輪胎&人的Margin用盡.
不鼓勵同傾斜.
「独裁者は出現させる側により多くの責任がある。積極的に支持しなくても、黙って見ていれば同罪だ……」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