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射車比較會跑,然後就起了筆戰

取材自鯊工廠討論區
小弟翻了些國外的書,跟老外EMS技師詢問了一下,歸納出以下個人淺見:
1. 噴射跟化油的功能不都是一樣,引擎吸多少氣,就混多少油到空氣中,達到引擎所需要的最佳空燃比
問題來了,引擎所需要的最佳空燃比是多少呢? 用猜的?用感覺得? 當然永遠猜不到了!! 所以大廠才會花上千萬買馬力測試機!
每顆引擎的各項設定不同,不同轉速,不同負荷,就會需要不同的空燃比,不同的點火進角,所以空燃比的量測才會到0.1,
在追求這0.1的精確度時,對引擎技師來說,噴射電腦中一切以數據來進行調整,自然對技師來說,就是相對較方便的工具
也因此因應環保法規時,各廠理所當然使用噴射系統
2. 噴射車的優勢: 精確的噴油量,精確的點火進角, 更多的引擎監控數據, 可精確達到使用者所需求的引擎性能曲線,且較不易受天候影響,但前提是: 有良好概念的技師及適當儀器設備, 如何判斷技師有沒有良好的概念,很簡單,能夠說出每個感測器的功能及運作原理,並以三用電錶做量測的,而不是很會操作診斷軟體的技師
3. 化油器的優勢: 簡單,好調整,但調出的引擎性能較易受天候引響,不是很有概念的技師也可以用試誤法調出可接受的引擎,高手更可以依據本身的經驗調出很棒的引擎,但是,經驗就變的非常重要,所以老師傅調化油器都很厲害囉!! 但現代的車廠寧可養年輕工程師,用電腦紀錄數據,也不願養個老師傅,不是嗎?
4. 噴射化 是不可能回頭的路了,因為要以調整化油器來達到 性能,環保,節能,三大要求, 成本已經高到車廠及化油器廠無法負擔了,這就是當初汽車化油器終究被淘汰的原因,這也就是為何 化油器大廠 MIKUNI,Keihin都推出自己的機車噴射系統
5. 結論: 會不會跑這個問題, 車廠有太多變數可以動手腳了, 從引擎基本性能,引擎耐久度,傳動性能,............到輪框,油門把手,外型,風阻,儀表,車廠都可以動手腳 讓消費者感覺車比較會跑,所以車廠工程師的名言:消費者快樂,我們不要有做不完的設變跟售服就好, 所以囉,每台車都是一堆妥協下的成果了,會不會跑這個問題,買的人爽就好了,像我,一頭死豬坐上每台車都媽不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