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Kevsod、圖/ Pitaya
又到了報告BWS’X試用日誌的時候了。
經過了兩三週不正常路面測試,這週總算要走點正常的路線…放屁。
好啦跟上面兩週比起來這次的路的確是正常多了。
這次遊山玩水的地點是龍澗發電廠。
是沿著木瓜溪往中央山脈內探入的路線。
很神奇的道花蓮四年竟然沒去過。
剛好今天早上沒課,所以一早九點就頂著大太陽出發了。
通往銅門村的道路剛好跟通往鯉魚潭的公路是同一條。
只是在經過花蓮監獄後過橋的叉路口要轉彎就是了。
進入銅門村之後首先要在地方派出所的地方辦理入山證。
只要攜帶身分證明就可以當場辦理。
不過每天人數有限,所以越早去搶當然越有機會辦到。
辦理完入山證後繼續前約300公尺就有銅門檢查哨。
理當來說是要停車檢查的,不過大概是我們來得太早了,
負責檢查的員警似乎因為內務的關係,在房子後方忙不過來。
指聽到他叫我們把入山證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臨走前我還聞了聞廚房飄出來的味道,蠻香的滷豬腳。
路面並不寬,也大約是容納一台車這種寬度。
如果要會車就要看有沒有空出的彎角路肩。
要是遇上隧道那就只能有一方讓步了。
像我們運氣很差的,剛過檢查哨騎不到五分鐘,
就在隧道處連續碰上了兩台砂石車。
第一輛遇到時已經是入隧道三分之一,
緊挨著山壁一邊發抖一邊希望內輪差不會捲到自己,
然後看著卡車輪從車頭五指幅的地方劃過去。
抬頭一望入口處又來一輛,還是乖乖的回轉到入口出等他過吧。
路況就如開頭所說的,並不像產業道路一般的慘烈。
不過因為管制令以及位處土石結構鬆軟處,路上偶有坑洞,
情形大概輔大前那條坑坑疤疤的台三線差不多。
加上走這條路的車子居多,所以有些地段路中央都是碎石子,
騎車的人就要選擇汽車的左輪或是右輪路線行走。
以坡度一般的爬山道路來講,小紅的表現還算不錯
連續彎角加上雙載讓時速大約在40上下,轉速約5000轉左右。
想當然出彎之後遇上的爬坡時,轉速距離扭力峰仍有些距離。
但是加大油門開度卻仍有一定加速表現,反而比較少重拖的感覺。
路途沒有我想像中的長,從檢查哨到龍澗發電廠入口大約半小時的時間。
而且為了拍照還大概停下來一兩次。
發電廠入口也有檢查點,並且用鐵鍊把路擋住。
因為以為參觀要預約申請,所以就只有在門口前的工程紀念碑還有橋上拍照。
後來回來查了資料才知道平日才可以入內參觀。
說了那麼久,很多人還不確定到底龍澗發電廠是什麼?
龍澗發電廠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木瓜溪上游,為能高道東段最大據點。是木瓜溪上游八座發電廠之中最大的一座,民國四十五年開始建造,民國四十八年六月開始運轉發電。之後於民國六十八年進行發電加強工程,民國七十四年完成。電廠標高三千多英尺,是當時除歐洲阿爾卑斯山系外世界最高水頭,又是第一座全由國人自行設計與建造的水力電廠,也是東台灣最大的水力地點,目前是遠東中最高的水力發電廠。
下山的路其實比上山不順。
其實這是先天因素影響,跟路況沒有什麼關係。
由於駕駛者腿長(再次強調,貨真價實110cm,跟雜耍蔡天后不同),
自然而然就壓縮到後座空間,
在遇到急坡減速或是緊急煞車的狀況下,
後坐的衝力就全部集中到駕駛者身上,
讓我有推頭或是轉向不足的錯覺。
回到入山檢查站,終於看到滷豬腳員警的真面目。
其實我有點衝動想跟他說,能不能一起吃午飯。
不過時間也不過十點半,所以我又頂著碩大的太陽回學校去了。
話又說回來,花蓮的夏天又要到了阿…
很快就可以天天看到藍到不像真的天空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