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and wrote:
油溫本來指的都是油底殼的溫度啊,那邊才是整體機油的實際工作溫度
接觸到缸頭請減個10-20度,用缸頭看油溫沒意義,因為接觸時間太短來不及升溫就循環帶走了
油底殼是機油用來散熱的地方,不是機油用來工作的地方
缸頭、汽缸、曲軸這三大塊才是機油實際工作(負責潤滑機件、保護機件、吸收機件高溫、傳導機件廢熱等)的地方
你說『來不及升溫』,明明照片都貼給你看是121度了,是哪裡沒有升溫?
而且121度還只是天柱油道的油溫,等機油離開油道被噴濺到排氣門時,油溫還可能升得更高
又例如汽缸跟活塞的工作溫度隨便都超過200度,尤其是活塞幾乎只能依賴機油來帶走其廢熱
換句話說,動輒200度以上的機件高溫才是機油一定會直接接觸到的實際溫度,而非油底殼平均只有100度的溫度
又例如曲軸的頸軸承/軸瓦(journal bearing),複級機油問世之初,發動機未蒙其利反受其害(燒瓦)
也凸顯了SAE J300的KV100規範對引擎的高溫保護能力在當時只是一場笑話
所以才有後來HTHS(高溫高剪切)的行業標準規範出現
而且眾人皆知HTHS的油溫是抓150度,如果平均只有100度的『油底殼才是機油的實際工作溫度』
那你一定是比遵守HTHS規範的世界各大車廠或是石油巨擘還要更有權威的神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