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為什麼有人騎機車腳要放在後座的腳踏上??

我現在才看到這個貼文,有一些想法回應一下。
以下屬於我個人的想法,文有點長 慎文。

如果有一些需要糾正或是討論的,可以告訴我。

-----分隔線-----

一.我為什麼會使用這種姿勢的想法:

我經歷了兩輛速可達 一輛檔車 加起來還6-7年,也有汽車駕照,開車也有2-3年經驗。

我的想法:有很多東西找到細節之後,可以結合轉換運用,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

檔車後期學習彎道聖經,後來換到速可達的時候,我發現彎道聖經有些技巧能運用在速可達上,但 彎道聖經 教學車輛幾乎都是仿賽 或是檔車為主。

我學習彎道聖經的重點:
1.油門控制
2.路線
3.操控
4.姿勢
5.眼睛要看哪裡

我就思考,那我姿勢學習檔車,能夠通用的技巧更多,所以踩飛旋,手臂放鬆彎曲,身體有點前頃。

第一輛速可達 使用踩飛旋的姿勢兩年
第二輛速可達 因為經歷檔車與學習彎道聖經,有一定的觀念想法提升,牽車幾個月就一直使用這種姿勢,不管山道 還是 一般道路。

那很多人問我:喜歡這種姿勢為什麼不騎檔車。
我回答:現階段是速可達,想 研究與實踐出一個對我來說很有意義的方式,這些姿勢在檔車就正常了,就沒什麼太大的挑戰性與獨特性,很普通,

-----分隔線-----

二.這種姿勢學習的過程中發現的事物:

每輛車的騎乘三角的位置不同去調整,速可達我經歷的都是jets,對我來說 後座踏板有點高。

騎乘三角非常的重要,決定舒適 或是 戰鬥
「1.握把 2.屁股坐的位置 3.踏板位置」

速可達與檔車(仿賽、街車)的不同的點:

a.檔車
1.檔車有油箱可以夾,煞車時下半身能因為油箱可以抵擋煞車G力。
2.檔車比較窄,坐墊當然窄
3.除非改腳踏後移,通常腳踏讓腳比較舒適。
4.輪距比速可達長,趴姿或是身體前頃,重心大概會落在兩輪中間。

b.速可達
1.坐墊前半部比較窄,要夾就變成內八姿勢
2.速可達本體較檔車寬,坐墊也比較寬
3.後座踏板通常比較高 比較前一點,要踩飛旋騎車,可能腳的部分就不是那麼舒服。
4.輪距比檔車短。

這幾點是我騎乘過的摩托車發現的。

也就是說:如果想在速可達身上研究檔車姿勢結合,握把 坐墊 踏板 還有一些車輛設定要修改的太多了。(可能有人會覺得我的腦袋需要改 哈哈)

-----分隔線-----
三.對於 踩飛旋踏板的族群想法:

我覺得在路上大家騎車方式與姿勢其實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是踩飛旋的族群占少數(一般道路非賽道),很多人不太懂為什麼要這樣騎車,而去罵這些人,不如試著了解為什麼?

當然踩飛旋騎車為了耍帥,超出自己能掌控範圍的那些人,我只能說,不要影響到別人的安全最為重要。

-----分隔線-----

四.踩飛旋姿勢騎乘讓我找到的兩種騎乘模式:

要戰鬥的時候,激烈操駕的時候,我會採飛旋的姿勢去適應這些速度與彎道車輛的平衡性。

載人的時候,因為沒辦法這種的姿勢,所以無法去應對這些速度與激烈操駕。

自然就能分開一個人騎乘的模式與載人的模式。

-----分隔線-----

五.踩飛旋的姿勢4年心得,與騎車7-8年心得。

踩飛旋的騎車姿勢,讓我找到的東西,比在最早時期,正常騎摩托車的姿勢,還來的更多。

1.山路的每個彎道,雖然感覺很慢(原廠動力),但姿勢的關係讓我更喜歡摩托車,而不是普通與無聊。

2.摩托車有他自己的平衡,這種姿勢有點讓自己有點像是鎖在摩托車上,手臂放鬆身體前傾,不施加壓力給龍頭。

3.多出了前踏板與坐墊前方的空間,可以置物。

4.不斷思考,不斷學習,結合運用,找到自己與他人不一樣的方式,甚至達到好玩又安全。

5.從中思考摩托車的騎乘觀念,與道路騎乘觀念,姿勢不是絕對,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騎車罷了。

6.觀念與操作我認為都是死的,你能在每個狀況當中用最適合的方式去對應,那才是活的。

7.開始對摩托車結構有感覺,自己拆裝,從中思考改裝或是怎麼使用比較對。
(我沒有對應全車的工具,有時候去車行換耗材或是改裝品的時候 與技師對談,從中了解,自己能拆的都自己了解了一遍)

-----分隔線-----
六.總結

不管你把摩托車當成什麼,普通的交通工具?生財工具?玩具?男友女友?還是等等的形容詞。

我覺得都有你對他的想法,安全最重要👍
你要玩車可以,但不影響到他人的安全,不要讓別人有生命危險。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