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802762 wrote:
那在臺灣我們一般騎乘.駕駛原廠引擎時
是否就選折衷的黏度30-40即可呢?...(恕刪)
就照手冊寫的換就可以了
很多人認為手冊寫的只是基本要求, 他要用更好的, 而且還要縮短換油里程
但試問這麼做的充要條件是什麼? 很多人一定答不出來或只能答自己的騎乘習慣很操(原廠就不知道有人喜歡操車子嗎?)
既然答不出來又不願照原廠規範來走, 又自以為想的比原廠還多, 該說是台灣人的劣根性嗎?

power802762 wrote:
感謝大大的知識提供
...(恕刪)
meridian wrote:
我的車Mazda3 2.5就是100mm衝程, 紅線6200轉啊
此外像Civic9 2.0衝程96.9mm, 紅線6700轉, 活塞秒速度更可達到21.6m
Toyota 86 衝程86mm, 紅線7400轉, 活塞秒速度21.2m
Benz C63 AMG 衝程94.6mm 紅線7200轉, 活塞秒速度22.7m
Honda K20A系列衝程86mm, 紅線8400轉, 活塞秒速度24m
Ferrari 458 衝程81mm, 紅線9000轉, 活塞秒速度24.3m
F1 衝程40mm, 紅線19000轉, 活塞秒速度25.3m
別說我小看重車還什麼的, 其實材料科技的物理極限就在25m/s左右
F1用上最高科技材料去做也只能到27m/s
你可以算算那些16000-20000轉的仿賽的活塞速度是不是也在25m/s以內?
當然下場比賽而不計較耐用度的車就不在此限
像Mazda3 2.5 tri-point改裝版就可以把最大馬力轉速拉到7800rpm
但這樣活塞速度都有26m/s了, 耐用度急遽下降)
power802762 wrote:
大大我是真心想知道此解答@@
也想問大大的論點
假設在耐力賽.拼速度拉的賽前排位賽
這種都會極度使用引擎高溫情況
"照理說"在此種情況黏度越高的數值較能"保護引擎"吧
耐力賽也要求速度,但依然耐力為主應該會選黏度過50.60更高的
排位賽也要求保護,但依然速度為主,所以會選擇低黏度的5~20
以上都是照論點走不知是否正確
那在臺灣我們一般騎乘.駕駛原廠引擎時
meridian wrote:
10W40多半是礦物油, 沒有10W40可以選5W40
因為這兩者高溫黏度差不多, 低溫黏度因為台灣不夠冷, 兩者差異不大
如果因為10W40油不夠好而去選5W50或10W50, 那只是證明對油的了解不夠而以
Iron_oxide wrote:
競速類的賽事同型車都會比耐久賽來的快
因為不用保守考慮耐用性
用油的部份也是以高速域為跑快為主
幾佰公里就結束了
不需耐幾萬
沒過MB的認證是很正常的
並不是長效型的
MB認證幾萬公里還保有一定清潔度才叫神油與科技
(恕刪)
meridian wrote:
F1不介意車子吃機油...(恕刪)
meridian wrote:
承認什麼??? 我怎...(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