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小孩真是家長的心肝寶貝,還選擇危險的交通方式,就有點奇怪了
(有能力的家長請不要因小失大,否則就是拿自己小孩的生命在賭一個會不會出事的機率而己)
參考新聞:休旅車撞接送區
就交通措施而言,家長們可要求政府:
(1)改善學校週邊交通環境:
比如拓寬人行道、嚴格取締校區週邊的違規,規劃合理的行車動線,
家長臨停接送區的改善,讓開車接送更方便...
(2)增加校車接送學童:
都會區的學區其實不大,不要跨區就學的話,校車繞一繞也差不多了
(3)引進K-car,燃料稅隨油徵收:
日本的K-car不用買停車位,但大車就需要,是一個值得台灣學習的政策
每天在擔心少子化、生育率,政府就應該拿出真正的對策,讓家長能安心把小孩養大
畢竟,小孩長大繳稅,現在的公務員才有退休金可以領
joy1028 wrote:
最近看到新聞警察開始...(恕刪)
板主的困擾我能理解,自己也是有小孩的人..
從幼稚園到現在的安親班..都離家很遠..
以小孩的路程要半個多小時..(罰他時會要他走路回家..但我會騎車守護在後)
一路還要擔心路上車太多..以及沒紅綠燈的路口..
我不是有錢人..連機車都是貸款買的..別說開車安全了..
那是我這種小老百姓不敢求的奢侈品...(買的起養不起)
今天才跟同事聊到..
政客的法律制定..一定是有達官貴人出事了才會改...
但總是治標不治本..沒有配套...
我當然知道肉包鐵不安全..只能說是為爸的我不爭氣..
但現實生活就是這樣..我比很多人幸福了..
也有人提政府要人民衝生育..但對幼兒的福利措施咧..
發你一些獎金..你生的自己養..再用一些過時的條例來取締你...把獎金收回來..
有人說不會換近一點的幼稚園或安親班..
不好意思..我找的那家是我有能力負擔的..其它的在我比較後..都算是"貴"族學校..
有人說不會換近的公司..
現在景氣真的很好..我感受不到耶..中年人要如何轉業..我只希望能"穩定"擁有這個工作..
有人提到不要把小孩當安全氣囊..有人說小孩在前比較能保護到...
我比較認同後者..而且確認他也是常用機車載小孩的家長..因為只有真實才能有此感觸..
1.騎車載小孩真的會騎很慢..對四週的警覺性會比一人騎時還加強..因為小孩是我們的寶貝..
2.小孩在前座..可以用手腳保護..萬一出事..直覺反應一定是馬上抱著小孩..
小孩坐後座..我會擔心他"度姑"時怎辦..撞車時怎辦(機車車禍..大部份前撞時都是後座的人飛出去..後面追撞時都是後座的頭先撞到追撞車的前擋玻璃..)
後座人的腳一定在車體外(還踩不到腳踏呢)..如果不小心被別車經過勾到咧..
3.個人原因~我坐後面一點騎車比較舒適(本人腿長手長)..小孩坐後面..我腳會太靠近手把..
所以我都讓小孩坐我前面的位置..
在我看來..政府現在很缺錢..能合法撈的就給你用力撈..這種過時不符合現在情勢的法條..自然會被挖出來..
以下是在網路上找來的資料..有錯請不吝指正..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K0040013&FLNO=88
機器腳踏車附載人員或物品,應依下列規定:
一、載物者,小型輕型不得超過二十公斤,普通輕型不得超過五十公斤,
重型不得超過八十公斤,高度不得超過駕駛人肩部,寬度不得超過把
手外緣十公分,長度自座位後部起不得向前超伸,伸出車尾部分,自
後輪軸起不得超過半公尺。
二、小型輕型機器腳踏車不得附載人員,重型及普通輕型機器腳踏車在駕
駛人後設有固定座位者,得附載一人。
三、附載坐人後,不得另載物品。但零星物品不影響駕駛人及附載人員之
安全者,不在此限。
四、附載坐人不得側坐。
五、駕駛人及附載坐人均應戴安全帽。
六、裝載容易滲漏、飛散、氣味惡臭之貨物,能防止其發洩者,應嚴密封
固,裝置適當。
七、附載坐人、載運貨物必須穩妥,物品應捆紮牢固,堆放平穩。
機器腳踏車駕駛人及附載座人應依下列規定配戴安全帽:
一、安全帽應為乘坐機器腳踏車用之安全帽,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
格,並於帽體貼有檢驗合格標識或梅花型S產品安全標誌。
二、帽體及相關配件必須齊全,並無毀損、鬆脫或變更之情事。
三、配帶時安全帽應正面朝前及位置正確,於顎下繫緊扣環,安全帽並應
適合頭形,穩固戴在頭上,不致上下左右晃動,且不可遮蔽視線。
由以上看來..只要有設後座者..只能載一人(板主載兩人..避不了違法這點了..800公尺分兩趟跑)
只要坐穩不側坐..所以讓小孩"坐穩"前面..應該不違規吧..呵~(玩玩文字..)
以上...
只可惜,道路上的環境,並不是我們小心,就不會有事
我們小心駕駛,注意路況;但別人可能酒駕,可能硬是要擠過來
是的,機率不高,所以大部份的家長可以『賭一把』
就好像過去沒有立法規定騎機車要戴安全帽的時代,我們身邊大部份的人也是活下來了(賭贏了?)
只不過賭輸了呢?要付出什麼代價?
台灣還需要幾位柯媽媽?
連結:台灣啟示錄_柯媽媽
是的,不是每個家長在經濟上都負擔得起養一台汽車的費用(買車就算了,後續養車、停車才真的貴)
所以我們更要努力要求這個政府,提供我們一個即使家裡沒有汽車
也能安心接送小孩的交通環境!
(不管是校車、大眾運輸、道路規劃,甚至是勞工的育嬰假、彈性上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