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1的前輪很輕易可以鎖死!所以抓地力得用好一點的胎!!後輪也可容易鎖死!不過車重的馬車!騎乘得和一般車不一樣~別忘了他的重量應該要起步與停止都要很注意!沒鎖死~水泥地上有水.....時速10KM都能要你犁田的
不知道您是否認真考慮過"防禦性駕駛"的問題其實小弟騎車都會留一點餘地以防突發事件這不單單只是近路口減速慢行 或是隨時注意附近車子的動向而已也包含了對自己車車的掌控度平時我都會有事沒事測試一下車子前後煞拉到多少會滑? 滑了怎樣去救?重煞之後收一點去控制轉向的練習也很有用多多練習 緊急時才有餘力去救車而不是就只會傻傻的煞到停或滑出去
我覺得是輪胎捉不住或是煞車使用不當不然我也是原廠馬車 煞車系統也沒改過 騎了近五萬公里八十或六十急煞 前後煞都用上 也沒有捉不住地面或倒下的事情前胎用多久了?原廠胎?化石胎?前輪很重要 而且馬車的前輪可以撐很久 可以投資好一點的胎如米其林 倍耐力 不然起碼也上個普利斯通的吧煞車怎麼捉的? 兩邊都捉到底? 還是左手放開後右手按到底?前煞蠻利的 應該用後煞來輔助 後三前七反正後煞要按到底 再按前煞.....我用原廠殺人胎的心得......晴天在柏油路上也會打滑
樓主您好同樣是馬車車主..先別急著賣車吧看到你的敘述.感覺上可能是輪胎鎖死打滑的成分多些..不知道您前輪的胎壓會不會打很高..我自己是控制在28-29左右太高也會有機會再急煞時造成打滑另外有提到碟盤與來另是新換的..這部分就暫時排除來令燒結或是碟盤退鋼等等問題看您的圖示碟盤應該是260或是280吧..對馬車來說已經相當夠用了卡鉗看起來是對四但不知道是哪種我自己長時間用過同徑活塞跟異徑活塞的對四..同樣的環境下運作異徑卡鉗的表現會比同徑卡鉗來的線性..同徑的輸出大概就是0與1..也可能會造成打滑的問題然後文中好像沒提到煞車油剎車油時間久了含水量會增加..反應可能會越來越遲鈍..把原本煞車的線性都給抵消變成一樣只有0與1的狀況..剎車靈敏度會越來越差..這是自己親身經歷也建議煞車油沒換過的話也一併更新一下我的馬車剎車配置..245原廠碟盤/b對四基本款/金屬油管/雞牌基本來另/國產直推/BT601這堆東西曾經在時速80碰到前方汽車再100公尺前雙黃線無敵大迴轉..停下時剛好在汽車駕駛窗邊問後他本人國產直推是因原本總泵的控制不合需求換上.他不能提供更大力量.但是在力量上可以控制得更為細膩雞牌基本款來另是原本的45磨光後換上的.但是感覺不敷使用.用完之後打算尋找等級更高的來令前輪真的值得投資好一點的輪胎.真的馬上有感覺以上是個人親身體驗.提供樓主做參考.也歡迎提出批評也祝您早日康復 行車平安
choutachun wrote:是這樣子的,小弟目前...(恕刪) 馬1的設計 就是長長的軸距 加上舒適的座墊 讓駕駛者有著愉快的操作環境但是那長長的軸距 大大的放腳空間 也造成了車體結構設計的困難馬1是使用雙主梁車架設計 大大的兩支主梁 穿過車體中央這樣的設計 對於應付一般騎乘 地面上下跳動的應力 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煞車作動時 車體抗側向剪力的能力 就沒有那麼足後重煞時 車體會扭曲變形別擔心 是在車體彈性範圍內 不會損害到結構但是會造成前輪軸心位置偏轉 不在中心線上 使得車身穩定性下降 並偏離行駛路線通常這時候 只能放開煞車 讓車體回到正常位置不然 很容易就會再把手產生扭力 接著就....再加上他的前叉前傾角度很大 也不利於緊急煞車so 這是長軸距的車的通病也只能請版大操作煞車時 小心謹慎多利用 前後煞車並用的方式來煞車 別只靠前煞來煞車
tonywood0928 wrote:馬1的設計 就是長長...(恕刪) 要騎馬車...就先得把一般125的騎乘習慣暫時性的先丟掉.等自己完全適應了再慢慢把騎乘習慣修改.這樣子會好很多= =畢竟...馬車不是普通125可以給你亂來= =
tonywood0928 wrote:但是在煞車作動時 車體抗側向剪力的能力 就沒有那麼足後重煞時 車體會扭曲變形別擔心 是在車體彈性範圍內 不會損害到結構但是會造成前輪軸心位置偏轉 不在中心線上 使得車身穩定性下降 並偏離行駛路線通常這時候 只能放開煞車 讓車體回到正常位置 我上一部車就是馬車,就是因為這點讓我當過自耕農過,過彎煞車時真的會偏離原來路線,真的很不習慣...現在換成RV250,光是這點就比馬車好太多太多了...過彎煞車路線完全不會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