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租賃費用長期高於預期
硬體和服務捆綁售賣模式實際上增加了消費者負擔
政府補貼實際上可能更多流向公司而非消費者
政策利用的問題:
善於利用政府綠能政策的補貼漏洞
透過遊說和政治關係影響政策制定
將政府補貼轉化為公司利潤
技術壁壘背後的壟斷邏輯:
將電池交換技術封閉在自身生態系統
限制其他競爭者進入
透過專利和標準設定形成事實上的市場壟斷
消費者選擇被限制:
高昂的入門成本
綁定的服務模式
實際上縮小了消費者的實質選擇空間
Gogoro更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商業陷阱,而非純粹的創新公司
沒有政府補貼,Gogoro可能只能吸引少數高收入、科技敏感的都市消費者。政府補助實際上是支撐其市場存在的關鍵因素。
允liao wrote:
看到GOGO...(恕刪)
GOGORO真的要說是電能系統起家,硬體超弱的
甚至是拼裝車,有些用一般機車的技術、有些用電動自行車的技術、有些用自創土砲的技術東拼西湊出自以為有創意的第一代GOGORO
是沒錯當初是打敗了市場上的對手
但那個當下...市場上真的比較算對手的好像只有中華的超老式電動車了
之後名聲打起來就拉攏Y牌P牌一大堆來蹭
結果自己造車技術卻沒在精進
甚至越做越爛
二代改用鏈條結果忘了是用馬達不是用引擎在推動
後來發生多起輪胎卡死騎乘者飛出去的事件
後來光陽開始慢慢投入開發,電力系統的確起步比較慢
但本身車體就是他們的專業,所以完全不是問題
只要稍微做一點微調就能夠上軌道
後來這幾年電力系統也搞定了
反而比較起來光陽的不但車好騎電也沒比較麻煩
加上維修的費用跟方便性.....
更是被詬病的一個關鍵....
只能說...到現在才爆...已經讓他們撈夠了啦!!
(對了還沒提環保的問題...不過例子都是電車不是油車電車PK就不提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