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開車的人為了保障自已,抓住機車的把抦,規避『汽機車減量』問題,猛打機車污染議題,這就是假猩猩及虛偽的問題所在,業者批評,四期環保標準已是全球最嚴苛,所以台灣最主要的問題是『汽機車減量』,而不是『汽車不減量』而『機車有污染』該消滅,但他們的嘴上的議題確不是『大眾運輸統』、『自行車專用道』、『汽機車都該減量』,因為他們深怕有了『自行車專用道』後會排擠到『汽車專用道』…所有的問題就在虛偽的面具上。
本來『汽機車減量』才是最主要的目標,台北市的捷運趨近建全,『汽機車不減量』那蓋捷運是蓋心酸的嗎?那台北市『汽機車減量』不是目標,幹嘛花錢蓋在台北市?為什不蓋在花蓮、台東、台南,花錢的目標不達成?確整天在想『因為自行車道,汽車專用道縮減了怎麼辨?』所以大打機車好污染,真的是矛盾到了極點的社會教育。
既然錢花下去了,就要規畫出像樣的自行車道,且要全面性,拿個河邊自行車道來說環保,很扯不上邊也很虛偽,看完了虛偽面,請問『蓋捷運是為了什麼?』,答:『汽機車減量』
社會教育面走到如此偏怎麼教下一代?這是給國小、國中生的選擇題,很簡單,確被開車族給誤導機車該死!~自行車道沒地方建。
-----------------------------------------------------------------------------------------------
業者舉例,民國93年三期環保邁入四期,迫使二行程引擎機車面退出市場,排氣量小的50cc機車,由於改為四行程後不但輸出馬力大減,且價格大增,導致銷售大幅衰退。
五期環保上路,機車業者除採用噴射引擎技術對應,還得調降引擎輸出馬力以符合五期環保規定。未來民眾騎車得更加重油門,導致汽油消耗增加,對能源仰賴進口的台灣,是一大諷刺。
事實上,國外噴射技術只用大排氣量的重型機車產品上,台灣卻用在150cc以下的輕型機車。
業者批評,四期環保標準已是全球最嚴苛,政府急著推行五期環保意義不大。台灣標準與其他先進國家脫軌,也不利於國內機車業者產品外銷競爭力的提升。
-----------------------------------------------------------------------------------------------
chiayingcool wrote:
台南規劃機車優先道的...(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