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hleakage wrote:, 真的假的 , ...(恕刪) 他應該是說剎車力道前50後50但是那沒一定規則因為車輛配置前碟後股前碟後碟每種剎車系統能夠制動的力道也都不一樣實際就是前煞含住不要拉死剎車時穩住車身當重量往前轉移時再加重力道雨天可以先含住後煞當車身速度減緩時前後煞一起做動不過這種事情沒有一定能夠安全騎車比較重要
平常煞車(紅綠燈、停車)我認為是兩手一起煞,50%、50%的力道下去如果時速高於60以上有點急煞的話,我是後輪80%、前輪50%的力道當然,平常要煞車時記得要先漸漸減速在煞車比較安全高速下馬上急煞當然會摔車...另外輪胎也是很重要的當輪胎磨損嚴重(年事已高)時,就算煞車的力道夠也會因為輪胎的抓地力大不如前,產生打滑的情形這也是很多人花大錢換卡鉗時沒想到的問題
以前最常討論到剎車比重大概就是偉士牌吧。因為偉士牌特別的地方在於引擎在身上右後方,整個大重心都在後輪,而且是偏右,加上剎車系統是機械式鼓煞,而且後煞的機構是腳踩加壓,比起手加壓,腳踩的作用力比較大。加上以前輪胎資訊比較不流通的情況下,最多人使用的輪胎就是巧克力胎。在雨天緊急剎車又是踩後煞,而且一踩就踩到底了話,前輩最常說"撇練",很多阿嬤和阿公對於偉士牌的壞印象就是,一踩剎車就翻車。現在速克達的引擎都在車身中心的部分,像偉士牌這樣偏置引擎的設計也已經不多了。加上現在大多數的車種都已經有碟煞等等的更有效率的剎車方式,我覺得只要駕駛意識正確,我認為剎車方式沒有一定。至於打滑和鎖死之類云云,往往都在時速六十以上遇到緊急剎車才會遇到這種事情。正常的碟煞在時速四十左右應該是可以瞬間咬住而且定桿。(不曉得)以檔車而言,我覺得配合換檔檔煞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阻力不來自於輪胎的摩擦力,在雨天的時候比較不會因為地面濕滑出事。只是檔位要抓好,不然有時候會覺得有種被拋出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