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討論]各家機車之中,哪一種機車的避震器坐起來最舒適阿!!

我騎GTR
避震器我是覺得各廠牌都差不多吧
改裝的避震器不是都會比較硬嗎
因為原廠是以舒適為導向阿

我覺得主要是座墊
像我有一次換騎朋友的光陽G4
就不想換回來了
超舒適的
x3981 wrote:
原廠GTR的避震真是...(恕刪)


我也是騎GTR...
原場前叉跟後避震器真的是讓人 Orz...
配上台北這種wrc 路道.. 真的是體驗到了offroad..



400D/BG-E3 + 580 EX II + EFs 17-55 F2.8 IS USM + EFs 60 F2.8 Macro + EF 50 F1.4
erc wrote:
老迅光不是硬,是「觸底」,就是所謂的軟過頭。



我的感覺怎麼跟你完全不一樣啊...

是停在原地都壓不下去

前叉幾年前有換過,後避震兩支也在三四年前換過


其實騎了這麼多年,問過不少店家有沒有得換

答案都是沒有,看了各大討論版,也只看到換馬車的...

老迅的選擇真的這麼悽涼嗎??

這台我起碼還要騎兩三年才能換....... Orz
堅持了很久的部落格 https://what30.qoding.us
next0001 wrote:
我的感覺怎麼跟你完全...(恕刪)


壓不下去、那可以往上提嗎?

一般來說老光的避震都是軟到不行(觸底)

如果你壓不下去也不能往上提

也只有卡死這個方向可以想了

其實老光也可以換勁戰的後避震、但要注意幾期的問題

朋友的老光換第一期的(黑色不可調)、左邊會磨到空濾

我家的換第三期(紅色三段可調)、完全不會磨到

朋友的空濾是否為原廠部品還要待查明

前叉問題可以換油、換彈簧就好了,花費不高的

老光前叉是 33mm 的、很多 250cc 的也才 33mm

加上油量多 130cc上下、行程不短,稍微整理一下很容易就可以讓他生龍活虎的了

正老光是台好車啊
小弟淺見~
如要舒適不殺灣的話 還是原廠較好
一般出廠設定就是已舒適設定為主 當然畢竟每一個人感覺不一樣
加厚座墊也是個很好選擇

堅持要換的話
建議更換新勁戰
新勁戰阻尼 彈簧經重新設定 很多車手測試後 都表示滿意

馬車新式五段只能調整彈簧硬度 內阻尼沒辦法調整
雖然cp值很高 便宜大碗 但說它殺灣用 又覺得少一點硬度 舒適又覺得他太硬了

一般市售 國產兩大品牌 MSP RPM
一定都偏硬設定

後壁震器原理
當輪胎遇到坑洞 車身飛起時 避震器能迅速將後輪回彈到地面 並穩定後輪抓地性及車身穩定性
而 必須穩定 避震器阻尼設定 彈簧磅數 油數瓦數 一定會比較硬 讓它的壓縮空間大

小弟騎乘勁戰 輪胎 前叉阻尼( 油數 特製彈簧 ) 後避震MSP
不是為了品牌情節 拉風 噱頭 為了自身安全性 台灣路面 小弟實在不敢領教

如有說錯地方 請糾正小弟
next0001 wrote:
erc wrote:
老迅光不是硬,是「觸底」,就是所謂的軟過頭。

我的感覺怎麼跟你完全不一樣啊...
是停在原地都壓不下去


我的看法和冰塵兄一樣。

停在原地壓不下去,有可能彈簧在原地就已經軟到觸底了,那當然壓不下去嚕~

試試龍頭提不提得起來,如果可以,那真的就是yamaha設計的白爛彈簧的問題。
如果龍頭提不起來,那就八成是你的避震器已經卡住了。或是你這台迅光被改過,填油過量。

填油過量是不行的,油在避震器裏要有空間讓它流動,填滿了,它沒地方流動了,你的避震器會像是「塞滿水泥的安全氣囊」~


老光的前叉行程足足有9公分,大概是小綿羊裏緩衝行程最長的了,有很好的體質。可惜被yamaha做設定的那個工程師以錯誤的觀念毀了一個非常好的天份。超可惜的。


被大家這麼一攪和,這兩天又才開始想對前叉動手動腳了…
erc wrote:
我的感覺怎麼跟你完全...(恕刪)


後壁震器原理
當輪胎遇到坑洞 車身飛起時 避震器能迅速將後輪回彈到地面 並穩定後輪抓地性及車身穩定性
而 必須穩定 避震器阻尼設定 彈簧磅數 油數瓦數 一定會比較硬 讓它的壓縮空間大
======================================================
改裝的避震通常組尼都比較強.....<=相較於原廠

既然阻尼比較強......又怎麼有辦法迅速回彈到地面?

第二句有點看不懂.......所謂的壓縮空間大是???

如果是指油比較濃稠的話......跟避震的壓縮空間大有何關係呢??

阻尼只會影響避震做動的過程.......不會改變他的結果......

-------------------------------------------------------------------------------------------------

以個人的見解是這樣的......只要彈簧磅數正確!下沉量也ok! 避震不觸底......這樣就會舒適了

阻尼的效果是緩衝......也就是說假如無阻尼的狀態下~過一個坑洞避震要來回做動10次

有組尼的話就能將它降為5次~甚至一次! 當然組尼越強回饋車體的力道就越大~所以剛好

就好!


已勁戰為例子......使用msp明顯的比原廠穩很多.....但單就舒適性.....原廠肯定是勝出的....

因為勁戰用的msp行程比原廠短三公分左右.........

我用過msp基本款and 掛瓶........或許騎的人沒啥感覺~但後座感覺可明顯的呢!
vwv666 wrote:
後壁震器原理 當輪胎...(恕刪)

vwv666 wrote:
erc wrote:
我的感覺怎麼跟你完全...(恕刪)


後壁震器原理
當輪胎遇到坑洞 車身飛起時 避震器能迅速將後輪回彈到地面 並穩定後輪抓地性及車身穩定性
而 必須穩定 避震器阻尼設定 彈簧磅數 油數瓦數 一定會比較硬 讓它的壓縮空間大
======================================================
改裝的避震通常組尼都比較強.....<=相較於原廠

既然阻尼比較強......又怎麼有辦法迅速回彈到地面?

第二句有點看不懂.......所謂的壓縮空間大是???

如果是指油比較濃稠的話......跟避震的壓縮空間大有何關係呢??

阻尼只會影響避震做動的過程.......不會改變他的結果......

-------------------------------------------------------------------------------------------------

以個人的見解是這樣的......只要彈簧磅數正確!下沉量也ok! 避震不觸底......這樣就會舒適了

阻尼的效果是緩衝......也就是說假如無阻尼的狀態下~過一個坑洞避震要來回做動10次

有組尼的話就能將它降為5次~甚至一次! 當然組尼越強回饋車體的力道就越大~所以剛好

就好!


已勁戰為例子......使用msp明顯的比原廠穩很多.....但單就舒適性.....原廠肯定是勝出的....

因為勁戰用的msp行程比原廠短三公分左右.........

我用過msp基本款and 掛瓶........或許騎的人沒啥感覺~但後座感覺可明顯的呢!


就我自己的DINK 250、在上上星期五換完 RPM G+ 阻泥可調初步調整完的結果

如果以評分來做比較(滿分5分):
穩定度: 原廠:1.5 G+:4
舒適度: 原廠:4.5 G+:4
支撐性: 原廠:2 G+:4
下壓阻泥: 原廠:1.5(弱) G+:4
回彈阻泥: 原廠:1.5(弱) G+:可調
價 格: 原廠:5(便宜) G+:1(貴)

就我個人而言 以上的條件、都是目前初步調整完,同時存在的效果

穩定度、支撐性方面:這也是換避震的主因..... 在一次出遊中在台3線上,雙載在連續彎道中從開始一直磨中柱到結束。一方面跟 DINK250 中柱設計比較低(非常低)的關係,另一個就是支撐性了
因為原廠要顧及到成本及舒適的部份,造成此避震下壓阻泥不足、轉彎下傾的瞬間,避震器會整個軟下去,中柱就親地板了 。 相較之下 G+ 的下壓阻泥就比原廠強一點,不至於在瞬間產生支撐力不足的狀況

舒適度:如果今天過同一個坑洞來說,原廠在下壓的瞬間、因為下壓阻泥較弱的關係、能夠瞬間吸收下壓的衝力........ 但是因為避震器本身支撐力不足的關係、所以容易造成觸底。又因為回彈阻泥比較弱,所以在回彈的瞬間會將下壓的力道反彈到車子&車主身上。
G+ 在同樣的坑洞時、支撐力與下壓阻泥都比原廠強,相對的下壓的瞬間無法吸收像原廠那樣多的衝力,但是這個部份只要將預載降低、利用彈簧變軟但支撐性仍強的效果來處理掉,也不至於觸低。回彈時因為阻泥較強、可以吸收掉大部份的衝力

以兩個星期來騎乘的經驗來說:如果在同樣的大坑洞,原廠的避震效果雖舒適、但回彈時的衝力仍然會傳達到五臟六腑,但是調整好的G+只會傳達到肚子甚至是屁股而已

相較於原廠 文不足又不能武的狀況、我給G+ 的評價是 文武雙全......... 但前提是阻泥可調並且有做適當的調整
冰塵 wrote:
後壁震器原理 當輪胎...(恕刪)


G+掛瓶剛好我也用過@@

會影響衝擊的感覺是跟組尼的"壓測"有關

"伸側"則是穩定度..... 但除了雙向可調以外.....這兩個是做在一起的

常常會造成~閒伸側不夠~結果調到壓側過強的狀況......


G+的組尼真的非常弱......在彈簧拆下後.......阻尼調到最強~它回彈的時間比

msp阻尼最強時還要快上個一倍左右..........


而真的要比舒適度的話......G+大勝.....

msp光是沒組尼時.....壓側就過強了@@

但是g+高速組尼太弱......我調整到很舒適的情形通常都是遇到很大的突起就觸底了......(雙載)

但一般情形下震動吸收能力極佳!


但msp的好處是.....整體的過灣感覺跟原廠比較類似......G+過灣時所取的線會有點外拋.....

所以通常都要從比較外進灣.......那種感覺只有差一點點而已.....但對騎習慣的人

會很不適應........

所以這兩款就見仁見智摟.......
http://www.motoways.net/phpbb2/viewtopic.php?t=6187

容許我引用摩道王網站 裡有講解避震器與過灣道理 雖然圖已失連結了 但從文字上可以理解原理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