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風速、迪飛、名流、豪邁、豪爽、追風、NSR、FZR、Dio、兜風、凌風、Jog、旋風、勁風、迎光、巡弋、馬車、勁戰、Fighter...etc.
二十幾年來,國產機車來來去去被我玩的也經手十幾台有了,至今依舊對其中的斜版迎光念念不忘。
我知道迎光設計不良,可我也僅出過一次怪手,水箱parking破損造成水溫過熱,其餘都一直ok,直到當兵賣車。
現在的車根本是越做越回去...
盡搞些小動作來放大宣染,然後趁機哄抬價格,實際上用料也沒以前好。
液晶錶早在名流100的時期就出現過了,只是沒那麼花俏罷了...
FZR150 V型雙缸,民國80年剛上市時一台88000,NSR一台78000,現在呢?
當時的野狼、野狼sport用料比現在紮實,根本沒啥人要買,真不明白現在的傳狼在大賣啥?
喝謊言欺瞞奶水下成長的孩子,不容易相信外界的真相。
說別人不敢面對二戰罪行,自己不也竄改戰史教育孩子?
julien wrote:
這裡面真正實用的也就只是1.2.3這三項...(恕刪)
實際上免熄火開座墊,領導、風速就有了。
只是當時開座墊是為了加油,而且是鋼索拉動,做在座墊前左下鎖孔板上。
置物馬桶一開始是在dio上推的。
至於大燈變亮,其實只要法令一天不規範避免投射角度導致打鳥燈出現,反而是個問題。
以前不強制裝後視鏡,現在要。
問題打鳥燈嚴重影響有正確使用後視鏡的騎士安全,已到了影響公共安全的地步,也不見立委諸公提案改善...
可見所謂民意代表,自己根本不騎車也不近民、更逞論有正確的交通概念了。
喝謊言欺瞞奶水下成長的孩子,不容易相信外界的真相。
說別人不敢面對二戰罪行,自己不也竄改戰史教育孩子?
塞巴仁 wrote:
汽車工業好像也沒長進,現在台灣的汽車廠商有能力獨立開發一台新引擎嗎(恕刪)
其實有很多顆,只是效率不高,但全世界平價車配備最多最豪華的在台灣,也開發過不少熱銷的東西(國外有很多小車別說皮椅,連個電動窗也沒有,不要懷疑)
但相較於機車,價格算合理很多。(展示間、保養廠的各種營業成本,龐大的租金壓力,這麼多的員工及業務員要顧、年終、退休金,一堆昂貴的電腦、診斷系統,定期的技師訓練、考核... 我不認為可以去批它)
宅不起來 wrote:
套一句我老爹的話:進口車這麼帥,你敢停外面嗎,何必買台破十幾萬的模型,還怕被幹,乖乖騎你的FT(恕刪)
這也是我的想法,常看到很多車主去個便利商店也要派一個人看守,完全失去其意義對我來說。
我的BENZ、ALFA在外都隨意停,還常常忘記鎖丟了好幾天(我只有一個車位)。車子是給我們帶來快樂以及方便的,我不會弄到給自己帶來困擾,ALFA幾乎沒人要偷,因為太稀有顯眼外,不好脫手、價格不好,BENZ我也是買稀有車型...另一個讓我不用那麼掛心的原因是,我都保全險,然而機車的理賠比例實在是...
(最近也是突然覺得一直以來除了工作都沒有好好去走走,想買台可以越野的摩托車到一些不一樣的地方看看,買來就是要往山裡、溪裡去,就是要買一台撞壞了換零件也不會痛,零件取得也方便的車)
zsuper0405 wrote:
說實在的
最基本的還是回到市場需求
酷龍剛準備上市時
KYMCO根本沒做過多的宣傳
擋車市場尤其是仿賽款在台灣市場本來就小
很多人一直再說台灣的市場小,所以車廠不長進(或者說沒動力長進)
這說法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2005年英國的檔車銷售冠軍是什麼車有人知道嗎?
阿魯1000?BMW?
錯,是CBR125R,125CC的喔,人家的125照樣賣到英國銷售冠軍,台灣的125咧?
現在這時代早就是全球化市場,該不會有人還以為台灣車廠的車只能在台灣賣不能外銷吧?
要是台灣的車廠夠爭氣,敢跟世界大廠去拼,光是賣國外市場就可以賺到死了,就算不在台灣賣車照樣可以賺,這跟台灣的機車市場大不大到底有什麼關聯?
為何台灣的機車在全球只有4%的佔有率,在台灣卻超過90%?很簡單麻,在國外賣不贏人家被打好玩的,只好回到被政府過度保護的台灣繼續騙台灣人的錢,台灣的市場一點都不小,整個市場數量比日本的還大,最好是會小
台灣的機車市場不是小,是畸形,畸形到可以讓幾家大廠不用研發就可以躺著賺,這種車廠放到世界上就是只有4%的佔有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