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不解的車價


gladiator wrote:
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罷,...(恕刪)


抱歉!小弟是立多祿的員工,看到這些文章必須出來說句話,雖然現在已經2012年了...
首先,立多祿"絕對沒有"替NTN代工!立多祿與NTN是處於直接競爭立場的,僅有日大廠KOYO曾有意與立多祿合作,但最終KOYO收購了美國的滾針軸承廠,補足了他們不足的產品線和產能後,便與立多祿漸行漸遠

小弟資歷尚淺,但據我所知敝公司似乎也不太有經歷所謂要倒不倒靠某顆神奇軸承起死回生的階段!
也沒有所謂佔市場80%這一回事
但敝公司確確實實有一個專利技術,使得在曲軸大端用的滾針軸承這個領域上,品質得以從原本與NTN、INA(FAG)等得日大廠處於同水平線的基礎上,有了一個差異化的優秀產品!在很多知名車廠的實驗結果中都獲得了勝過德日系軸承大廠的評價,這一點確實是很讓立多祿同仁驕傲,而我們更想把這份驕傲一同分享給身為台灣人的所有版友、車友。立多祿是100%的台資企業,更是100%的台灣製造,沒有在其他國家設廠,能有今日的小小成果,靠的就是台灣人的努力和支持。

有關於德日大廠的工藝水準絕對是無需太多質疑,但是台灣人肯潛心鑽研在這些大廠比較不重視的小cc數(機車、割草機用約25~單缸650、雙缸1200cc)曲軸大端滾針軸承上三十餘載,有一些可以看他們同場競爭、分庭抗禮的成果,並不是甚麼不可能的事情。大鯨魚看不起的小市場,卻足以餵飽敝司上下一百多個家庭而還有非常多的空間待開發。畢竟2011年光中國大陸一個國家摩托車年就產達2700萬輛,其市場諸位可以約略估一下...
所以大鯨魚不屑去仔細啃的魚骨頭,我們小蝦米卻很認真的細細咀嚼,能分上一杯羹並不足為奇

如果對國內兩陽機車已經不是很具信心的板友,很抱歉還得再給您一盆冷水...兩陽車廠約莫10年前就導入敝司產品,合作至今敝司的滾針軸承採用數量早已超過NTN、NIA等廠牌。
而YAMAHA在亞洲除了台灣之外的其他國家合資廠,幾乎立多祿都已進入他們的供應鏈,穩定的交貨當中。
至於YMT在許多關鍵部品的確很堅持使用日系產品,這是日本人很堅持的供應鏈互信互賴策略,這一點其實讓小弟很是敬佩!YMT的新車款少,成本付出較低,雖然銷量、市佔不如光陽,但是獲利我想應該是很可觀的。在這個基礎下YMT連讓我們送樣測試的機會都不曾給過...會有這個結果一大部分就是源自於...台灣人對YMT的大力支持,讓他們可以比較沒有成本壓力的繼續使用日系產品,而完全不需要考慮找當地廠家COSTDOWN大端軸承這個部品。
但還是請大家對MIT的品質有點信心,畢竟除了海外本田的合資廠大量採用立多祿軸承多年之外,日本本田也在競賽型車種上使用本公司產品,而且所有本田海外合資廠要採用的引擎零部件也都須經過日本的朝霞研究所認可方能進入供應鏈體系。現在有太多返銷回日本的摩托車用的都是我們家的軸承,連日本人想避開我們這台製軸承都有相當的困難度,不知道這樣講能不能讓看了上兩段而對著自己的兩陽機車唾棄、YMT機車暗自慶幸的兩極端版友往中間拉回一點點?

亞洲之外BMW旗下的越野競賽車、北美和歐洲的許多沙灘車、雪車廠也都對立多祿的品製給予肯定逐步替換了原本使用的歐系美系軸承。
我們公司不大,資金更不粗,但是很專注!滾針軸承中滾針是由日本進口的,立多祿專注於做好保持架的部分而已!就這麼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立多祿始終只是一間小公司,如果能有甚麼被世界知名的大車廠們看得起的,必定就是因為我們的專注,集中力道所帶來的成果。
在整個軸承業界立多祿實在微不足道,但是說到引擎大端用的滾針軸承,請容許小弟替已經在這一很狹窄的領域中不折不撓奮鬥了三十餘載的老闆和公司前輩們抬頭挺胸並驕傲的說一聲"立多祿絕對足以和所有一線軸承大廠相提並論!"
小弟也為所有默默在台灣努力耕耘希望能打響MIT品牌的各業先進致上最高的敬意!
台灣的確不是工業強國,但也絕非甚麼都不行!還希望眾版友、車友下次見到立多祿,可以多給我們一些耐心去觀察比較我們的產品和國外大廠之間的差異,如果有甚麼想法、意見也很歡迎提供給敝司參考。不要一見到立多祿(商標是NRB)這種MIT的牌子就馬上列為次等甚至三等品,比起外國人給我們比大拇指所感到的驕傲,我想還是台灣同胞給予的肯定會更加溫馨
以上落落長的文章,有耐心看完的版友請受小弟深深地、五體投地的一鞠躬致謝!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