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討論串看下來也只有少數幾個人在認真討論可能的原因,大多數的人則是先罵再說,
由此可知台灣大多數人不習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反而是習慣先發洩自己的情緒,
先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再說,最好對象是像政府那樣不會回嘴也不會告人。
這並不是說政府沒有責任,而是台灣實在太多人不懂民主,以為可以投票就是民主,
以為投完票就可以什麼事都推給政府,自己只要會抱怨會罵就好。
以樓主為例,他有先想過是自己的問題嗎?
有人已經點出只有那一塊特別嚴重,旁邊的只有中柱壓過的痕跡卻沒有破損,
所以是整個路面鋪設不實的機會比較小,歸納一下比較有可能的原因:
1. 樓主路面剛舖好就馬上停上去,台灣人無法忍受也不去了解給自己帶來不便的事,如果施工單位封路只為了要讓路面乾燥和降溫肯定會被罵翻。
2. 樓主停車方式不對,整台車的重量瞬間壓在單邊的中柱上,學過物理就知道,就算是125機車,整台車的重量瞬間集中在一點的威力還是很大。
3. 樓主在路面高溫的情形下停車。
也有可能不是單一原因,像是(2)(3)同時成立時,更有可能破壞路面。
其實台灣的路面有蠻大一部分是亂挖挖壞的,不過很少看到有人檢舉?不是很會罵嗎?
真的施工不良也可以申訴或直接找民代,但有幾個人做到?
參考一下日本人行道的柏油路面鋪設品質比台灣車子走的路面還好,注意到了沒,碎石子的大小及柏油的比例是關鍵。
台灣被中柱挖起來的成份只比沙灘的沙子粗一些而已。
如果要配合台灣的機車文化,改採香港水泥路面比較適合。
kg5201024 wrote:
路本來就應該要是平的
什麼路平專案
我呸
一條道路,要花兩次錢來修路,還做不好,真是無能的政府....連一條簡單的路都做不好,何談要治國呢?
路~~本來就應該是平的,要做就應該一次做好,不是偷工減料,讓施工單位違法圍標,又讓政府米蟲隨便檢驗,好一個"官商勾結",監察院這些"聖人,看到了沒有,別在只會寫"性愛寶典",該做點事了吧!
台灣的柏油在黏稠,穩定度,都是不足的,尤其是石頭的顆粒,柏油的鋪設厚度,施工的壓實....等,都是很不確實的,否則天氣比台灣熱的廣東,四川,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的柏油路面不是都融化掉了,以我去過的經驗,看到的或許是表面,但是,就是做的比台灣好!
這不長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而是交通部已經數十年沒有長進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