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閒聊)全酯類機油=耐用?

whitesox wrote:
以上錯,酯類的耐久性...(恕刪)



白襪兄 您好:

對於添加劑這東西,小弟想請問一下,機油並非純物質,基礎油為機油本質,但添加劑(可能小弟沒有講清楚,指的是極壓添加劑) 並不會溶於基礎油中,只會靠著分散劑使極壓添加劑分散而不至於沉澱。


在這裡想請教白襪兄~

您說無良的 固體潤滑劑(也就是二硫化鉬、鐵氟龍... 那些),理論上他就是運用於在高轉、高負荷下。 (在基礎油無法立即供予潤滑所提供降低摩擦用,這是我所學到的)



但您說固體添加劑 適用於 極低轉,能否說明一下呢? 例如四球測試?
我滿想問問白襪大
關於里程數換油的問題@@
同款輕型機車國外寫3000km
國內寫1000km換油

也有人說即使機油可以使用超過1000km
但是1000km後最好還是換下來 因為磨損下來的鐵削會變多!?
那白襪大對這個里程數換油有沒有什麼見解@@
---------------------------------------------
還有API 的SM SL SJ這些對你以上講的有一些關係嗎!?
網路未必是最好的知識管道...但也方便多了

andyssky1985 wrote:
...(恕刪)....但添加劑(可能小弟沒有講清楚,指的是極壓添加劑) 並不會溶於基礎油中,只會靠著分散劑使極壓添加劑分散而不至於沉澱...(恕刪)....

添加劑不一定需要靠分散劑才能均勻溶於基礎油,如果分散劑這麼神,開發潤滑油脂就容易啦!
例如說,最昂貴的潤滑油是氟素油,它非常挑剔,極少添加劑可以溶進氟素油中,而氟素油本身的潤滑能力很差又一定要靠添加劑,所以氟素潤滑油脂成本非常高 (基礎油就極貴,添加劑又更貴)

andyssky1985 wrote:
...(恕刪)....固體潤滑劑(也就是二硫化鉬、鐵氟龍... 那些),理論上他就是運用於在高轉、高負荷下...(恕刪)....

固體潤滑劑絕對是低速重負荷時用的

想像一下開車在高速公路上,下起了大雨,路面有積水,你的反應是什麼?減速對不對?

摩擦速度快,油膜就會厚,因為摩擦點把油吸到接觸點加壓,這叫EHD(彈性液動, Elasto Hydro Dynamic)效應。

也就是說,在高速摩擦下,油膜足以將摩擦點完全分離,就不會有任何磨耗產生,這時你需要固體潤滑劑幹什麼?油膜厚度一般在0.5~5µm,固體潤滑劑厚度(MoS2是片狀的)或直徑(PTFE是球狀的)一般大於這個數值,所以如果在高速摩擦下,固體潤滑劑會幫你增加阻力。

在超低速時,油膜無法形成,我們叫邊界摩擦域(Boundary Friction Regime),添加固體潤滑劑可以避免兩個摩擦面直接接觸咬死。

dodennis wrote:
所以MOBIL1 的...(恕刪)

真假的...
我真的也以為是有PAO...

目前我只知道有寫100%PAO的
有AMSOIL台灣販售的全系列跟ELF RACING 10W60
另外COGELSA 的10w40我看網拍都說是100%pao...不知道是否正確
網路未必是最好的知識管道...但也方便多了
mtf77223 wrote:
我滿想問問白襪大關於...(恕刪)


國外可以跑長途,台灣總是走走停停,這是機油壽命差距的來源

磨損下來的鐵屑,理論上會被機油濾網吸附,不過多數機車好像都沒有機油濾網,所以.....
至於是不是一定要1000km換?不知道,有些機油抗磨性好,有些機油黏度高油膜厚,同時間同哩程數下就產生較少的鐵屑,所以沒有一定怎樣的

SM, SL, SJ是API(美國石油協會)的機油潤滑能力評等,這和黏度沒關係,和添加劑的減阻抗摩效力有關。當然SM級目前是最佳的。
whitesox wrote:
國外可以跑長途,台灣...(恕刪)

嗯! 那就靠感覺吧...衰退再換XD

所以說選購機油還是盡量找SM等級的!?


關於磨下來的鐵削我是有買磁石螺絲去吸鐵削 當然不可能100%都能吸到啦...

網路未必是最好的知識管道...但也方便多了
whitesox wrote:
添加劑不一定需要靠分...(恕刪)

關於 固體添加劑的問題, 我有點不同的看法~~

1. 您說的油膜, 在比較低溫時運轉當然沒問題, 比較高溫時或是非常高速運轉, 可以提供保護, 否則OKS 之前也不用推啥黑金剛機油!! 大家也不用做含有鉬的機油!!


2. 冷車啟動保護... 引擎過了一夜, 機油沒附著在機件上, 沉在下面!! 這時機油失去潤滑, 固體極壓添加劑就會發揮作用!!

PS: 當然有些高級機油添加劑不錯, 啟動保護很夠, 但是很大部分的較便宜的機油, 要啟動很多都卡卡的!!
如: 嘉實多 極致 0W-40 汽車用, 有很不錯的啟動保護! 很多的就沒有~~ 即使9000SL

...您說呢?
whitesox wrote:
固體潤滑劑絕對是低速重負荷時用的
想像一下開車在高速公路上,下起了大雨,路面有積水,你的反應是什麼?減速對不對?

摩擦速度快,油膜就會厚,因為摩擦點把油吸到接觸點加壓,這叫EHD(彈性液動, Elasto Hydro Dynamic)效應。

也就是說,在高速摩擦下,油膜足以將摩擦點完全分離,就不會有任何磨耗產生,這時你需要固體潤滑劑幹什麼?油膜厚度一般在0.5~5µm,固體潤滑劑厚度(MoS2是片狀的)或直徑(PTFE是球狀的)一般大於這個數值,所以如果在高速摩擦下,固體潤滑劑會幫你增加阻力。

在超低速時,油膜無法形成,我們叫邊界摩擦域(Boundary Friction Regime),添加固體潤滑劑可以避免兩個摩擦面直接接觸咬死。
...(恕刪)



感謝白襪兄的詳細解說!


但在機械學中,摩擦分為很多種,滾動摩擦、滑動摩擦.....等等。
當然在不同運動裡,機油如果在該運動中,EHD 無法起作用,是否固體潤滑劑就成了油膜的回饋者? 若此說成立,在高速時,亦應有固體添加劑提供突破最大靜摩擦力的必要,否則兩個平面平行移動時怎麼把油墨吸附起來? (馬德堡定律)


再者,然而在磨擦中,會產生電荷的移動,使內燃機金屬材質帶負電,部分固體添加劑因此原理可吸附在金屬表面,形成另一層保護層,這部份不知道您的論點為何?
youdie wrote:
2. 冷車啟動保護... 引擎過了一夜, 機油沒附著在機件上, 沉在下面!! 這時機油失去潤滑, 固體極壓添加劑就會發揮作用!! ...(恕刪)


我會跟你說"不可能"
就算你放兩天,也不可能機油沒附著在機件上,而沉在下面
而且機油幫補打的速度也很快

PS.如果你想反駁我,請先自行做實驗拆你的引擎

youdie wrote:
否則OKS 之前也不用推啥黑金剛機油!! 大家也不用做含有鉬的機油!!...(恕刪)


為了從你口袋掏錢出來啊~~
或是幫助你從別人口袋裡掏錢出來?? (誤)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