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台灣的機車工業二十年

1.FZ不是鋁合金車架
2.FZ車系0~100也沒多快
3.FZ出來的年代那時一台車10萬相當於現在的多少???20萬要不要???

20萬買一台150雙缸
0~100也是很慢
重點是車重跟600級甚至公升級超跑差不多
你會滿意嗎??

andyssky1985 wrote:
期待引擎動力 搭載G...(恕刪)

不知道這GN有沒有7劍模式
遇到前方擋車還可以集發超視炮

orea2007 wrote:
跟汽車一樣在本地生產...(恕刪)


買地設廠也是個投資

台灣機車的消費者很多 但很多也都只是希望機車會動而已

這樣下去的化 講求車輛性能的反而少了(講求車輛性能的反而少了而希望機車會動而已那些人又覺得新車好貴)

在這樣的地方投資 我覺得不是好主意

herro64 wrote:
迎光的設計很多地方超越現在車種,FZR的V型雙缸至今也沒再出現過,YAMAHA這兩台150都用上當時最新科技
也很可惜服務站的技術都沒提升,沒幾家店能好好的維修這兩款車種...(恕刪)


其實不管什麼車,如果每個人回去都能把車主手冊看一遍,照規矩來,車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容易壞...



pc125181 wrote:
看人家現在動不動就DHOC,我們只不過搞個噴射就能出一堆包,還什麼維修不方便,明明在汽車上已經用很久的技術,哪家車行不會修雙凸噴射的,現在大陸有HONDA加持,搞不好放點新技術下去,接下來的台灣是能站在哪裡??...(恕刪)


噴射還是被逼出來的...
技術層面其實倒不至於那麼嚴重,真正的原因是,在台灣大部分的機車技師(俗稱黑手)普遍學歷不高,加上不喜歡背這背那(唸了很多書的人願意去修機車的有多少?),更別說主動尋找、吸收知識,主動去進修,知識的不足才是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所以只有車主自己主動瞭解自己的車子(基本的也好)才能夠擁有最大的保障...



中森 wrote:
FZ系列是很棒,但是並非鋁合金車架喔(恕刪)


真的嗎?!這麼寬的車架?!從沒有過拿磁鐵去吸的想法...以後不能只靠眼睛



aw962j wrote:
感慨放一邊,賺錢買進口車最實在,有錢賺,管你想怎樣,台灣車廠...不,商人都是這樣...(恕刪)


((o_0怎麼想到李宗盛的歌?))
這不是回到原點嗎?一台車花了兩倍三倍的代價,雖然品質有差...如果你把它視為玩物當然可以,但玩物也要有其邊際效益與藝術價值,那是一種無形的價值...
如果你問我,性能跟用料差不多,但是外型你比較喜歡的那一台硬是貴了一小截怎麼辦?那我會跟你說,如果那價差是你能夠承受的(不管是心理上或者是現實上)那就買吧!爽就好!!
因為它接下來要陪你一段時間,每天看到它總覺得跟你的型不搭、不適合,心裡總有遺憾,那、、那、太~痛~苦~了~
(看了就爽,這就是一種無形的價值...)

想要跟不想要 與 能要跟不能要,是不一樣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分出來)



乙烯 wrote:
同樣的150,台灣國產的兩台所謂”讓人振奮”的檔車,用料只有人家的一半,售價敢開到10萬,這才叫人百思不解...(恕刪)


因為有人會買,而且持續不斷的出現...為什麼? 因為沒有其他的選擇,或沒得選擇啊(經濟上)~
我認為這是一種強姦...大部分的機車族都不是因為愛騎機車而騎,雖然機車售價卻普遍偏高,但卻不能不騎機車,也沒得選擇...

當你有機會看到機車全部分解在地上你會更不曉得貴在哪裡?
(但我相信終究會回到正常的,只是沒法像腳踏車那麼快)


我常認為是政府沒有適當的政策所產生,車商開模要錢、廣告也要錢,很合理,那擁有多年歷史的車款成本早就回收,那是不是也應該相對表現在車價上呢(很多車款也都流用零件)?
至少像March一樣,相同價格帶唯一擁有ABS、四門電動窗、電動後視鏡、CD、皮椅、鋁圈、鋁合金引擎等等多項配備,最後完售時入門級全新未領牌一台只要28萬(牌價36萬),最頂級一毛不殺也只要四十不用好幾,當初應該多買幾台,就算開一兩年也還能拿回成本,現在想想有點可惜,要不是被迫下市,很多要買小車的人也不用在現在的車款當中硬挑些廉價進口小車,進來後卻一點也不廉價...(至於大陸產品、零件,在台生產的,我想也不用我贅述,而在台生產的大陸機車我也有同樣的感覺)



hydra_style wrote:
如果有人能夠帶領稍微知悉機車內情的各位,呼籲消費者知悉這樣的資訊,我想,這才能真正的給政府與國慘機車業者一個當頭棒喝。...(恕刪)


有很多各方面複雜的原因所造成,但也不是每一家車商都價錢偏高,也有少數值得鼓勵的車商,但卻普遍存在著因為害怕而跟著大家買就對的消費者...



zsuper0405 wrote:
1.FZ不是鋁合金車架
2.FZ車系0~100也沒多快
3.FZ出來的年代那時一台車10萬相當於現在的多少???20萬要不要???

20萬買一台150雙缸
0~100也是很慢,重點是車重跟600級甚至公升級超跑差不多,你會滿意嗎??(恕刪)




1.就算確認不是鋁材,然後呢?我不瞭解其含義...
2.至少二十年後的產品要比它快,還有更高的燃油效率
3.基礎應該建立在人民的基本工資

國外如此價位的150雙缸讓你覺得跟當年的車差不多嗎?





台灣機車不是不會進步
應該是國內需求比較另類

看看台灣的外銷車
其實做的真得算不錯

CPI的SM250也是DOHC水冷250
汽車工業好像也沒長進
現在台灣的汽車廠商有能力獨立開發一台新引擎嗎
不要說車廠了...連一般機車店家也是被寵壞了
路上一大堆機車店, 可見的開機車行有多好賺了? 機油在台灣是暴利..
機車師父說的話不是為了賺錢就是完全不專業的言輪, 真正專業的幾家?
日本機車密度也不低為何不像台灣密度這麼高的機車店??
現在都是噴射車了, 去店裡問師父對噴射還是一知半解的...我的車修起來都會怕.
一切都是市場機制

做出爛車 或者延用大陸車款 大家都看的出來 但是還是買的很高興

如果今天一家公司出產的商品 這樣就可以賣錢 那要談什麼進步 省下來的利潤就很大啦

如果生產一萬輛 市場只賣幾百輛 那我看廠商就會看到消費者在想什麼了


在酷龍 跟T1還沒出的時候 就一大堆人把野狼當跑車(抱歉沒得選 躺著也中槍.... )

所以瞜 怎麼說都沒用 買的還是會買 且還不只幾百台 而是一大遍人都抱著無奈心情去買

沒有最好的 那只好買 可以符合需求的

沒有最棒的 那只好買 沒有很糟糕的....


這樣怎麼會進步......



想想看好了 如果大家的需求 沒有環抱車架不買 沒有對四卡鉗不買
這樣看車商怎麼玩.....
套一句我老爹的話:

進口車這麼帥,你敢停外面嗎,何必買台破十幾萬的模型,還怕被幹

乖乖騎你的FT

我:可是..............恩................喔!!

cgino wrote:
不要說車廠了...連...(恕刪)

說實在的
機車行還真是不怎麼好賺
滿街便利商店並不代表便利商店好賺


說實在的
最基本的還是回到市場需求
酷龍剛準備上市時
KYMCO根本沒做過多的宣傳
擋車市場尤其是仿賽款在台灣市場本來就小
supermaxfight wrote:
兩陽的2.5T引擎不...(恕刪)

應該是(2T+4T)/2 = 3T
zsuper0405 wrote:
台灣機車不是不會進步...(恕刪)

SM250 應該是地雷車吧
高速公路內側為超車道請勿佔用! 全世界95%國家機車都可以行駛高速公路! 全面取消"禁行機車"政策,汽機車共享平面道路資源!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