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判斷機油劣化&小常識

pocoGT wrote:
不過....老實說啦...(恕刪)


這種感覺相信大家都非常有經驗...
我個人稱他叫做"迴光返照"....
個人用推理的方式判斷(無科學根據)
因為添加劑已經耗盡... 油變的越來越稀... 因此越來越順...
小弟曾經實驗過... 當出現這感覺後不理他繼續使用... 最後就會開始哀號~~~
每罐油的"蜜月期"不等....
不過礦物油的劣化是漸進式的.... 因此這感覺持續較久....
合成油的劣化是瞬間的.... 因此蜜月期較短...

以上為不負責言論 看看就好...
Gtr Aero: 彎道! 我就是休止符!!!!

哈仔 wrote:

小弟曾經實驗過... 當出現這感覺後不理他繼續使用... 最後就會開始哀號~~~XD


我是沒有聽過他哀號啦....

不過過800後那一段震動明顯變小,發車也變的很好發...
但是都是跑市區,沒有機會試試看高轉速的情形
splendors wrote:
把機油的"潤滑度"比喻成"粘度", 驚為神人, 佩服耶.. ...(恕刪)


全台灣的人都用"黏度指數"這四個字作為解釋....就你一個人要叫他潤滑度....
是眾人皆醉你獨醒 ?!
還是這是手槍伯第78代弟子的專業術語?!

Gtr Aero: 彎道! 我就是休止符!!!!
哈仔 wrote:
因為添加劑已經耗盡... 油變的越來越稀... 因此越來越順......(恕刪)

不是這樣吧
那應該是變質 衰竭
我在大2曾做過這種黑油實驗
把4種油 倒進一台怪機器 讓他加溫
加到一定的溫度 再漏出來 漏出來還要計時
好像是 後面數字越大 露出來的時間越慢
似乎是比較耐高溫吧 因為油越高溫流動越快
而前數字w 好像是在常溫下的黏度(譨稠度)
0w 5w 這些數字好像是在雪地 用的油
聽說數字太大油會結凍 變成奶油?
回到實驗的話題
重點是 油做過一次測驗就要倒掉
不能重複 好像是加溫過油內部的成份構造就會變化
所以油用久了就會 變得水水的
那前面的數字 建議用15w~20w
至於後面的數字 我個人把它看成是耐久度
反正東西久了都是要換
人死不能復活 更何況心死
splendors wrote:
迷思1.~~
在台灣一般平面道路, 為何要用到 0W-50機油 (0W吔), 您車車會處於 -30度C的運作環境??

迷思2.~~
20W-50機油等級, 太黏 (50), 相較於10W-30機油等級較稀; 故引擎拉轉不受束縛~ 尾速較容易拉動而且熱車快... 回頭想想, 黏度指數是指數表示, 不代表~ 夠黏或夠稀.. (機油不是3秒膠或強力膠), 另外熱車快是某種程度的"事實", 但有可能潤滑油膜因超過工作溫度致潤滑度不足(過稀~ 抗剪力變差致潤滑度下降而刮缸)!!
..(恕刪)


根據實驗證明 引擎磨損有70%的情況是發生在冷車啟動時
而機車停在外面 經過一晚的冷卻 由於地心引力的緣故
機油會往油底殼沉積 行程上半部機件缺少油膜保護
在啟動時 因為機油PUMP要打機油時會有時間差
而造成短暫乾運轉
此時0W的機油的流動點在-35度...20W的機油的流動點在-10度
當然 台灣的氣溫一般來說不會到-10度的
但有件事情卻不能忽略... 一個流動點在-35度的機油在常溫時的流動性肯定是比-10度的來的好
因此流動點-35度的機油也會比-10度的 "快速潤滑能力" 來的好
理論上在冷車啟動上的保護性較高...
不過機油形成潤滑效果往往也在幾毫秒之內 因此我"個人"並不在意這些損耗...
因為我的引擎也不是鑲金的... 該換的時候就換吧 !!


高級進口車的精密引擎 幾乎都是大馬力 有些甚至還有渦輪引擎 但原廠配置很多都以0W-40作為標準
大家很好奇難道用這麼稀保護性不會比較差嗎?
但事實上溫度越高 因此越需要散熱效果良好
油越稀表示流動越快 單位時間內帶走的熱量也越多
對新式精密引擎來說 精密度都夠高 油道及機件公差也都非常小
較稀的機油反而能提供更佳的保護 因此才會建議新車使用 而老車不宜

相對來說 為何人家說老車要用號數較高的機油?
因為引擎的密合度已經不好了 更需要機油提供更高的氣密性
較稀的油所提供的氣密功能相對較差
試著想像一下 倘若引擎會漏氣 馬力能完全發揮嗎?
所以當老車使用黏度過低的油品 反而會因為氣密度不夠而重吹油門 反而適得其反了

另外 或許有人會問 那10W-60這種號數的產品 是否就不適合用在新車上?! 這不是很黏嗎? 新車上用不是更耗油嗎?
沒錯 60結尾的油品的確阻力更大... 但在高速運轉的時候 卻能提供更佳的氣密性以及穩定度... 對於長程行駛&極重度使用者...反而提供了一個更好的環境

建議在台灣的環境
新車選擇以0W 5W 10W最為合適 尾數則以40 50 較佳
舊車則以15W以上 尾速選擇50以上較佳
畢竟要怎麼選擇 還是以你使用的方式為主... 倘若你只是一般騎乘用到10W-60當然不合適... 但對高度使用者... 卻是個好選擇...

P.S. 不先經過思考和學習就建議別人使用啥百年老店 全新感受的號數(20W-50)... 這點反而更不可取...


Gtr Aero: 彎道! 我就是休止符!!!!
偽君 wrote:
不是這樣吧
那應該是變質 衰竭
...(恕刪)


會變質和衰竭就是因為添加劑用光了... 我這樣說有錯嗎????
為何MX4T如此耐用
因為它是以PAO作為基礎油 又有高ZDDP值 因此耐用...
添加劑尚未耗盡前 機油的劣化是有限的...
Gtr Aero: 彎道! 我就是休止符!!!!
哈仔 wrote:
根據實驗證明 引擎磨...(恕刪)


呵呵
哈仔兄您就別認真了
其實你和另一位魔人的言論都讓我受益良多
只是01的風氣向來都是如此
我真的覺得很奇怪
難道大家不能心平氣和的"討論"嗎?
非得用"找碴"的方式來回應對方?
反正不是第一天如此
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
吃你愛吃的,看你愛看的吧
因為引擎的密合度已經不好了 更需要機油提供更高的氣密性
較稀的油所提供的氣密功能相對較差
試著想像一下 倘若引擎會漏氣 馬力能完全發揮嗎?
所以當老車使用黏度過低的油品 反而會因為氣密度不夠而重吹油門 反而適得其反了


不好意思,路過插花一下~~

汽缸內的氣密性主要是靠活塞跟活塞環來形成的,跟機油沒有關係. 如果汽缸會漏氣的時候,基本上車子是發不動的.
機油多黏多稀都沒有用. (不管是從汽缸蓋漏出或是活塞環漏出,所以有時候會裝置真空表來觀察引擎的健康度)

機油主要是擔任 引擎內部的工作機件潤滑,還有活塞運動行程往上死點運作的時候潤滑缸壁跟活塞. 往下死點運動的時候由活塞環將缸壁的機油刮除回引擎內部循環.

所以基本上機油時用一段時間後一定會有汽油的味道的原因是這樣來的. 並不是說有汽油味就代表機油劣化了

至於老車用較高的黏度的機油主要是希望藉由黏度較高的油質不要太快離開間隙較大的工作機件 (實際間隙還是很小,但是把它想像成大一點的間隔) 來達到更好的潤滑作用.

想像一下兩個手掌合掌來回搓弄 (想歪也是可以,理論相同), 兩手掌中間的間隙看成是老車引擎的間隙, 滴幾滴肥皂水跟沐浴乳兩種特性一樣的東西 (潤滑) 但是因為黏度不同,所以感覺也是不同的. 而且沐浴乳因為黏度夠高,所以可以保留較多的分量在手掌,但肥皂水因為較稀,所以保留在手掌中的分量會比較少.
Forstlee wrote:
因為引擎的密合度已經...(恕刪)


活塞和油是一起合作保持密度的.

到一定的公差, 油都能補機械消耗的部分.

這點你很像完全忘了喔? 


有汽油味就代表機油劣化 > fuel dilution 不是劣化?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