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Q _ Q wrote:這種人感覺占少數?...(恕刪) 是真正懂車及明白車子的人不多騎大重的人 可能連小汽缸都沒看過了...很多嘴的人 可能連那一台車原廠缸型號是什麼長什麼樣 都不知道...我本人不敢說全看過 但起碼 有裝汽缸玩過...我一向不想把自己的東西交由它人掌握 所以才富有研究精神!凡事最好求真求實 不聽他人「說說」而已!
jason 567 wrote:汽缸、活塞材質進步的(恕刪) 不是要說誰比較差,我只是覺得台灣的環境好像真的沒必較推出水冷125,還讓車價攀到這麼高不如學SYM精進一下氣冷引擎,看能不能出個類似三零科技的東西來提升油耗跟舒適度啊
magiQ _ Q wrote:不是要說誰比較差,我...(恕刪) 哇好強喔要跟sym學欸你家的drg問題解決了沒?說真的還是想辦法提升你家jet銷量吧人家出水冷125是礙到你?怎不說你家也出了個水冷158?通通改氣冷啊
magiQ _ Q wrote:氣冷引擎 氣冷馬力要大,散熱系統要好GO KART KOMET K78 的100cc汽缸散熱片有多大看看就知道,馬力比我王牌17ps還大,散熱片自然要大氣冷最強的系統是本田1970年代開發的DDACDDAC系統The Duo-Dyna engine in the Honda 1300 Coupe1990年代看日文版本田博物館收藏車時真是嚇到,不愧是本田
唉...沒一個懂引擎的,通通在亂扯,什麼水冷適合長途之類的....引擎效率要提高,就是增加引擎溫度,或是降低引擎外溫度,最好的方式就是水冷(降低Tc)或是增加壓縮比(增加Th).而增加壓縮比會有很多額外的問題需要解決,小單缸最便宜解法就是變水冷.加了水冷又不想變太重,就演化出了h和y的側置冷排,犧牲一點散熱能力,換來更輕量的零件.
允liao wrote:在地車廠還是比較懂風俗民情XD 確實所以要說Y是要跟S學習就扯遠了,還很瞎Y的眼裡始終只有H市場也一直不是在寶島可惜很多人知道,但一直嘴國產比較好當然國產外銷能打敗Y & H ,再來說學習這件事情來看看全球市場,誰賺比較多,公司比較大眼光阿! 是要放遠全世界才對匪夷所思的事情是,關於水冷有沒比較好,站內搜尋就一拖拉庫最近的文章還是發在2020.8.19 ,也就是上個月的事情,說是上個月好像很久正確時間是一個月的期間都還不到現在又提出來,我是不懂要幹嘛以前吵著要水冷戰,現在又想空冷比較好台灣消費者,真的很難懂對我而言,水冷 氣冷 ,沒有絕對比較好,適合自己的就好但一直說氣冷保修比較便宜,也沒錯 ,但放眼看看H家速可達,現在也幾乎都是水冷車問問領頭羊,還是比較實在人家領頭羊,看到未來的方向是什麼,朝這方向已經努力幾年了!值得去研究才是還有我也發覺Y牌很不一樣,客層分的很清楚,分級分界也很清楚每一個產品都有其對應H牌的產品,非常明顯跟國產講求什麼都給,什麼都下放,國人一定非常樂意看到,所謂的CP值就是這麼一回事沒品牌光環就是得靠這個,賺錢嘛!取之有道沒任何不妥但用這標準去看,只能說國產真的很適合國人,但不能去用自身的標準去嘴買他牌的人反觀買Yamaha Honda Suzuki Vespa 這些的,真的很少去嘴國產品牌,人要有格阿!這現象一直存在,實在看了令人作嘔就是機車族都不團結了,不要整天嚷嚷要路權,真的是笑掉大牙騎國產品牌沒啥不妥,重點是那顆心要放開阿
magiQ _ Q wrote:125的國產車來說氣冷引擎目前最先進的應該是有三零科技的FNX,把發電機跟啟動馬達做一起,瞬間發動、怠速熄火也可瞬間起步 你知道待速熄火的引擎在東南亞已經用很久了嗎???你知道待速熄火加上空冷的引擎在東南亞也已經用很久了嗎??你知道側水冷的125水冷引擎加上待速熄火在東南亞也已經用很久了嗎???人家測試這麼久了.......台灣現在有人願意搞進來用.......不要再以為三零的怠速熄火是多偉大的科技了.....只是剛好追上人家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