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sox wrote:
以下資訊都不是網上爬文來的,而是我們公司的專業
...(恕刪)
沒法幫您加分~~
夠清晰~~ 讚~~~

所以目前都用PAO 全合成(美孚1號) + 0.8%左右 抗極壓添加劑(OKS 300)
還有~~ 殼牌 HD 220 320 460 PAO 齒輪油 也很棒~~ (320 = 320黏度)
對了.. 你們公司特殊潤滑脂, 是哪牌的~~
特殊...??? 氟素.. 鐵弗龍.....還是??
信望愛 wrote:
沒錯!酯類潤滑度好!但是不耐久!正所謂有一好沒兩全!
以上錯,酯類的耐久性至少在礦物油與PAO之上
andyssky1985 wrote:
機油與添加劑,猶如珍珠奶茶裡 奶茶跟珍珠。.....中間恕刪......但是珍珠永遠不可能溶於奶茶中。
以上錯,添加劑(additive)就是要溶解進基礎油裡的,至少是形成非常均勻的溶膠。放久了沈澱的additive是油品開發的失敗。
至於像珍奶裡的珍珠之類的,那也是有的,就是有些無良油精裡加的PTFE(鐵氟龍)或MoS2(二硫化鉬)。為什麼說它無良?因為PTFE或MoS2統屬固體潤滑劑(solid lubricant),只在「極低速、重負荷」情況下適用,汽柴油引擎事實上沒有任何理由要用。
youdie wrote:
.....恕刪......PAO 全合成(美孚1號) + 0.8%左右 抗極壓添加劑(OKS 300).....恕刪......
事實上,Mobil01並不是真的合成油,它是UHVI(Ultra High Viscosity Index)等級的礦物油,也就精製精製再精製而成的礦物油。與由乙烯合成的真正PAO還是有一點差距的。
什麼?怎麼可以這樣欺騙大眾?其實這個事情在歐美早打過很多官司了,但問題在於世界上沒有法律規定「合成」的定義,裂解再重組算不算合成?這個問題比較適合哲學系去討論。現在去爭這個也沒意義了,因為事實上很多號稱合成的機油都只是UHVI礦油,不差Mobil 1。
最基本的礦物油VI=90~100,再氫化精製的是VI ~105的VHQ,再氫裂重組的是HDC, VHVI, XHQ, UHVI等,這些礦物油的VI可逼近130,已經非常接近PAO的表現了。
BTW,除非你還在磨合期,不然你不需要極壓添加劑(EP, Extreme Pressure),一般機油裡必含的抗磨劑(AW, Anti-Wear)就夠了。EP的作用是「磨蝕」掉機件表面微小的突起(µm以下尺寸),或是在極重負荷狀況下防止嚴重咬死,首先一般汽車引擎完全不會有極重負荷機會,其次在磨合後引擎內部就不會再有EP發揮的機會了。
youdie wrote:
.....恕刪....... 你們公司特殊潤滑脂, 是哪牌的~~
特殊...??? 氟素.. 鐵弗龍.....還是??.....恕刪.....
我們公司是德國克魯勃,因為產品極少是對消費者銷售的,所以你恐怕沒聽說過。特殊不是成份特殊,而是針對不同設備的狀況特別開發,所以我們公司是走少量多樣的路線。
ohyes52 wrote:
.....恕刪.....他說我的油太黑有點燒焦的感覺說我換的油不耐高溫不太好.....恕刪.....
機油如果用了一段時間漏出來不黑,那你就麻煩大了。
不論是礦物油還是PAO還是Ester,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油泥的生成,若油泥持續附著、累積在機件上,那最後就只能拆開洗引擎了。
所以,機油裡有一種additive叫作清淨劑或分散劑(dispersant),它的作用就是把油泥溶掉混在油體中,如果漏出來的舊機油很乾淨,難道這個機油要不加dispersant嗎?
機油的高溫劣化,最簡單也要以酸價(TAN, Total Acid Number)變化來判斷其劣化程度,台灣就是太多老師傅自以為是,以一些似事而非的直覺、假學問、假經驗誤導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