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對於國內的機車,已經很失望(抱怨文)

我常常在想

到底是台灣民眾消費習慣去左右了廠商決策方向

還是廠商長久來營造的氣氛影響了台灣民眾消費時的選擇方向

老實說我真的對一些一直強調速克達性能或是能跑多快的廣告很感冒

台灣這樣的環境需要的

到底是新一代的車款尾速能比上一代車款高出10(公里/小時)以上

還是同樣一公升的油新一代的車款能比上一代的車款多跑10公里以上?

希望國內車廠進步我同意

但我不希望看到的是一直強調車能跑多快跑多快...

我只希望台灣的機車廠方
能把機車品質做好
我的rv機然連引擎弔架的螺絲都掉了
前車殼以及後輪碟煞的總邦固定螺絲
品質好依點才是真的
其他的可以慢慢來
cp297994 wrote:
我只希望台灣的機車廠...(恕刪)

除了品質要加強外,
也不要再把台灣消費者當"盤子"了
大小通殺!! 國產新大羊之爭!!

看來台灣機車大廠只剩模仿的功力了
我希望國內機車廠設計的機車,塑膠的質感不要太多.一看就塑膠味太重.

可以學汽車加些核桃木或黑檀木的質感與大量鍍鉻.

讓機車看起來有豪華的感覺,而不在只是賽車的塗裝.

BOSS18 wrote:
我希望國內機車廠設計...(恕刪)


其實要考慮到台灣民眾的喜愛度 如果設計出來 很有豪華感

但是價錢偏高 理所當然的民眾的接受度 不一定會接受 !

若太花俏 政府還不讓你掛牌

77731214 wrote:
原來樓主的想法是跟小.
(恕刪)


您說 : 我想台灣九萬再怎麼買也買不到250CC、馬力有上20匹…且還有ABS配備的機車吧?

那國外找的到 這種配備 和價錢嗎??



其實很多東西 都是要考慮到成本問題

並不是說 做就做

國內第一款500CC的機車 已經算是給國內機車界 跨一大步了

多多支持國內機車 是不錯的

對我來說 國產機車 堪用啦 可以代步 而且故障率 也沒很高 出遊 也沒問題
嘿嘿...

我覺得我的老迪爵除了儀表像玩具沒質感之外

旁邊的硬質押花塑膠做的還不錯

比很多新車的感覺好
目前台灣的機車行對於車輛的專業能力停留在八零年代的還站大多數~~前幾天我去換輪胎時跟老闆小聊一下目前機的的發展和選購~我有提到噴射機車發展了這麼多年~怎麼到最近才開始強調有含氧感知器這東西~

結果那老闆竟然回我說: 有啦~從以前開始就有那東西了~~不然車子怎麼跑阿~

我:......~(換個話題).

他店裡竟然還有噴射的展示車耶~~天那~我還真懷疑公司不是有對經銷商做教育訓練的嗎~怎麼會這樣子

難怪噴射車佔有率那麼低~~附帶一提示是K牌的某經銷商
哈哈~~請多多指教
還不是以前的保護政策
今天要不是加入 WTO 150C.C 以上重型機車開放進口
K 社生的出 XC 500

看看四輪的裕隆就好
保護政策下和解禁後
裕隆進步多了多少

當國外大 C.C 數的機車正殺的兇
兩陽在幹嗎
如果沒開放重型機車進口
兩陽不打算生產嗎
機車開放的太晚了
造成個人覺得,兩陽的預算都花在廣告上騙小朋友
300 ㄇㄟ 爽爽用!!!
其實這種代步用的機車
廠商是不會花大錢對他的引擎這種核心技術有太大的改變
頂多就因應環保做的改動
義大利PIAGGIO機車是歐洲最大的機車製造商
他們的車是不錯
但是我敢說他們減低成本的功力絕對比台灣幾大廠還高
目前他們速克達的引擎族至少用了八年以上
同一個引擎族還從氣冷125擴充到水冷250
有超過十五款車共用這個引擎族
不過外國的設計真的比台灣要強
不論是產品的細緻感,輸出的動力
(強者我同學騎過一陣子RUNNER 200,比國產250還會跑)
創意度都比台灣要好
就算是好幾年前的設計以今天的眼光還是讓人覺得不會落伍
台灣的贏面是在於售價、一些便利性的配備
這大概也跟台灣市場特性有關
看完這篇
還不知道原發文者到底對台灣的機車了解多少
腦子裡的印象仍停留在豪邁迪爵時代

同一顆引擎沒什麼不好
時間長久成熟的引擎才是好東西
反正125就那個樣子就那個動力
全部翻新重做一顆還是125

把引擎裡面的東西挖出來看看吧
台灣製造生產的水準也是不輸日本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