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仔 wrote: 劣化這點自然是很主觀的比較判斷... 使用儀器測量自然準確..不過一般人哪有儀器呢? 因此這些方式算是蠻簡單的判斷... 當然你說多黑很難形容.. 但用手指去測試機油的延伸性至少算是比較基本的判斷了 如果基本的判斷你仍覺得不安心... 那就準時換就好了.... ...(恕刪)(雖然您仍未回應我前述對您的判斷疑惑..)所以溜~ "照著車主手冊作準時換就好"!! 管它勞什子的機油顏色/劣化/機油優劣差異~~
哈仔 wrote: 數據本來就是參考的... 一堆網站上測試的數據都很漂亮.... 但實際跑出來的感受卻不怎樣... 真的要準確就上馬力機...從曲線圖就可以看出一瓶機油的效能如何.... 不過同樣的... 一般人怎麼可能去馬力機測試呢? 所以還是用感官的角度去判別了 ...(恕刪)那種機油魔人的感受~~ 要靠天份的.. 不幸的是~~ 有些人自以為還真的帶有天份四處張揚錯誤思惟, 最佳C/P值機油, 性能導向機油... @#$%^&, 拜託~ 車車持續使用中, 很多組件在磨耗中, 而且會有連動關係.. 單就一個油門轉動感受, 就直接推定"機油"劣化/差異... 也太神奇了吧~ 傑克!! (這句我常用, 大伙兒別太放在心上).. 諸君應該時有聽聞.. 油門轉動致車車出力不順暢, 就直接蓋棺論定~ 機油優劣/差異.. 看來那些車主胯下的車車都沒有"傳動部份"或者"空氣濾清部份"... 神乎奇技的高科技車車溜!! 殊不知~ 這種判斷思惟是捨近求遠.. 機油特性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一般維修車廠或一般車主的辨認能力範圍之外, 可是火星塞/電瓶/空氣滤芯/化油器/傳動部份.. 等等較簡單結構組件反而不作確認澄清無誤... 嘖~ 嘖~ 由此觀之, 神人思惟不同於一般常人, 可見一般!!
哈仔 wrote: 其實機油選用真的沒那麼複雜... 如果要提出一堆數據上這版... 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都不困難... 只是小弟我盡量希望能用白話一點的口吻去推薦一款機油... 畢竟絕大部分的人對這些用詞數據是沒興趣的... 更多人只在乎一件事情: "哪罐好用你就直說了吧!" ...(恕刪)錯誤的建議及見解/推薦, 比錯選一罐機油的殺傷力更大(一台車車 v.s 多台車車), 是不是呀?!
林北就愛用這款~ 百年老店, 全新感受.. 推出的~
新車使用, 保護極佳, 順暢無比, 老車使用, 安靜有力, 省油明顯, 不新不舊車車餵用, 讚不絕口, 美味可口..
最近半年來, 因為 Castrol GTX系列(20w-50)在大潤x的賣場零售價格漲得有點誇張/離譜...; 故改而選用中油推出的這款機油(一百元有找, 還是有點給它小貴): 中油的這款自家機油為 SJ 20w/50; 以敝人騎乘習慣~ 騎乘車車時油門使力及車車運作的互動感受~ 滑順得很 (純粹感受, 心理因素成份居多, 敝人是手槍伯第78代入室弟子)。
哈仔 wrote: 不過我覺得這點倒是很實際... 其實只要選好用的就好...(恕刪)唯有這點看法, 您哈仔兄跟我認知一致 (網友, s874760兄的), 認同 s874760兄的思惟。 曾有機油神人去摸/碰機油判斷過稀/過粘 (人類手指表面等同於引擎汽缸表面, 材質相同?!), 還有其他的機油神人用美工刀/小刀刮磨機油目測金屬表面附著能耐.... 百百種土砲方式真的謂為奇觀~ 把機油的"潤滑度"比喻成"粘度", 驚為神人, 佩服耶.. 也太神奇了吧~ 傑克!! (這句我常用, 大伙兒別太放在心上)
自從我吃過"瀨尿牛丸"之後, 腦筋就靈光很多, 考試都一百分吔!
大伙兒可以一同針對這篇討論, 作個結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