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讓光陽生產的NSR150搭載的是RC valve不是ATACATAC是王牌135搭載的這些全部都是本田的技術RC閥就是透過伺服馬達調整排氣口的高度的裝置看二行程汽缸內部 可以看到數個掃氣口供進氣用排氣口明顯較大且位置較高當混合氣爆炸推動活塞下行位置較高的排氣口會先開放 開始排除廢氣等活塞再往下一些時掃氣口也開放 新鮮的混合氣開始進入汽缸並協助把廢氣擠出汽缸等活塞至下死點開始上升壓縮混合氣掃氣口先關閉 再關閉略高的排氣口壓縮的混合氣點火爆炸開始推動活塞下行二行程就這樣週而復始的運作一般的二行程汽缸掃氣與排氣口大小與高度都是固定的想要改變性能除了改排氣管之外就是去"挖"掃氣與排氣口來調整但是魚與熊掌總是難兼得挖太高了 高轉速活潑但低轉就無力因此各家車廠都在尋求一種可兼顧低轉扭力與高轉順暢的方案本田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RC閥配備RC閥的NSR汽缸內排氣口上緣是可動的利用鋼索與伺服馬達連結在一起透過控制器的設定馬達拉動鋼索逐漸把排氣口拉高低轉速時排氣口較低廢氣推動活塞時間較長 扭力佳高轉速時排氣口較高廢氣可快速排出汽缸 有利轉速提升與馬力表現RC閥可說是二行程引擎利器也是本田引擎科技的表現缺點是RC閥控制器易壞一但故障就只能手動調整排氣門上緣高度只能固定全開或全關當設定在全開時超過某轉速引擎就跟脫韁野馬一樣突然湧出狂暴動力很危險 但是騎起來也很刺激
dc1132 wrote:不太懂您的意思!!王牌HX135SS 之後才有 NSR150 ,追風135RZX 之後有一款 全罩式FZR150 那時也通稱為追風150,當時都很普遍, 有何特別??...(恕刪) 怪了那時也騎過這些車就是沒聽人說過追風150?不知是哪個縣市鄉鎮這樣叫的?當時很普遍沒錯現在不生產變的很特別了這樣很難去理解嗎?你知道說很特別的那位網友的年紀嗎?
Mr.Wonder wrote:怪了那時也騎過這些車...(恕刪) 的確我騎過NSR跟FZ從來沒聽過有人稱呼NSR為王牌150也從沒人稱呼FZR為追風150或許是有人認為光陽的運動檔車都是王牌系列山葉的運動檔車都是追風系列
Qmore6545 wrote:找了一串英文又如何?...(恕刪) 我是說 增壓"效果"請問 "exmpansion chamber" 是不是有"增壓效果"你們這些人講話沒料,只會酸遠不如 sheep 兄
Qmore6545 wrote:找了一串英文又如何?...(恕刪) 我是說"增壓效果", expansion chamber 油氣回流, 是不是有增壓效果?你們這些人po文沒料, 只會酸, 遠不如sheep兄
angel_reed wrote:進氣部位的旁通室?...(恕刪) abcpanadol wrote:yes!Honda ATAC...(恕刪) 第一你連NSR150 SP有沒有ATAC都搞不清楚第二既然扯到ATAC, ATAC是在排氣側還是進氣側這種google就有的東西你也不知道不知道是誰比較沒料
kurfurst wrote:第一你連NSR150...(恕刪) 第一, 我是在說增壓效果, 剛好ATAC有提到各chamber有增壓功能, 所以舉例, 不知道你在酸什麼第二, 你從哪裡看出我不知道ATAC在進氣, 排氣側? 要酸也不要雖變亂酸還有, 你這幾篇有甚麼料?
abcpanadol wrote:我是說"增壓效果",...(恕刪) 大家互相討論求進步啦"exmpansion chamber"用GOOGLE翻譯出來是"膨脹室"算是一種改變排氣回壓的機械裝置個人認為不能算是增壓Google搜尋到一個網頁http://www2s.biglobe.ne.jp/~h-oka/home/rs/nd5.html介紹的是80年代本田的二行程戰駒網頁往下拉就能看到ATAC的作動示意圖這系統大略上就是個接在排氣端的空腔在適當轉速下排氣回壓會先經由打開的閥門進入這腔室繞一下再擠回汽缸因為在二行程引擎中排氣與進氣行程是重疊的混合氣雖然可以協助把廢氣擠出汽缸但沒有一個密封的機制所以有些混合氣就會直接從排氣口流出造成無力與耗油這個"擠"的過程可以把混合氣推回汽缸燃燒增加低速扭力跟更好的燃燒效率許多廠商都有類似的設計各有巧妙不同但原理是一致的在本田來說這套系統存在時間並不長沒多就就被更先進的RC閥取代網路上許多同好分享的缺點如下1.容易積碳難保養排出的廢氣本來就含有許多燃燒後的碳粒,潤滑油混合一起燃燒的二行程引擎更加嚴重,路上常見的二行程機車,排氣管口週邊總是油膩不堪,就是因為這些廢氣中的碳粒等物質在管口附近堆積造成偏偏搭載ATAC的引擎還設了個空腔讓廢氣進來逛一下,排氣的流速在這裡變低了,就非常容易積碳,日積月累之下就會降低這套系統的效能,還要定期清理來維持性能,太麻煩2.機械控制不精準小弟手邊沒有這套系統的圖片,但是根據批踢踢的分享,這系統是純機械控制,利用引擎主軸的轉速與滾珠彈簧系統的搭配,來控制閥門的開關,換句話說只要這中間有個零件作動不正常,整套系統效能就大打折扣甚,在耐用度跟穩定度來說,都不是很好的系統...3.佔據空間難安排個人認為,這個腔室的尺寸大小與排氣量息息相關,排氣量越大的引擎,需要的腔室空間就越大,在緊湊的汽缸排氣結構中,還要塞入一個佔據空間的罐子及相關控制機構,單缸還可以處理,如果是雙缸或更多汽缸,恐怕就找不到地方放了,所以佔據空間也是原因之一因為這些因素,所以ATAC這系統在本田二行程引擎上出現時間並不長,很快被更精良的系統所取代但是利用進排氣機構改變來增加引擎效率這概念還是不變的現今四行程引擎上常見的可變汽門正時 可變進氣歧管等等都是一樣為了追求更高性能跟效率殊途但同歸
sheep7101516 wrote:但是利用進排氣機構改變來增加引擎效率這概念還是不變的現今四行程引擎上常見的可變汽門正時 可變進氣歧管等等都是一樣為了追求更高性能跟效率 這就是重點了...ATAC是改變排氣管回壓波型的"作用時間"...並沒有增加排氣管回壓的"作用強度"沒有ATAC...2T的排氣管也有相同的效果...只是適用的轉速區域比較窄ATAC和RC閥是為了增加適用轉速的"廣度"...並不是增加特定轉速的進排氣效率的"深度"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RC閥比較接近可變汽門正時...ATAC比較接近可變長度的排氣岐管這些進排氣機構都是和"增壓"是兩個八竿子獨立的東西...不管你叫啥機構...進氣歧管永遠都只有負壓只有半桶水的人才認為那是有"增壓"的效果...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