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輪框,愈寬,抓地力愈好嗎? (從別的論壇抓過來的)

泥鰍王 wrote:
照這樣推斷..砂石車...(恕刪)


大型車的煞車也不算是大大所說的氣動式輔助煞車。

事實上,大型車也是有煞車總泵,也有煞車油,但若光靠真空泵來推動煞車,恐怕開大車的司機大哥們各個都是黃金右腳了。

因此,才需要用壓縮空氣+油壓,來推動煞車。

輔助煞車的話,最常見的是排氣煞車,是利用一電磁閥來使排氣管出口暫時關閉,達到瞬間降低引擎輸出的裝置。
所以,有時侯在路上看到重車在煞停時聲音怪怪的,然後排氣管突然吐一小口黑煙,那就是排氣煞車做動之後,駕駛
release它造成。

另外一個是電磁輔助煞車,不過,沒開過配有這方面裝置的車,不大清楚。
只知道它不能做動太久,否則容易燒毀。
泥鰍王 wrote:
照這樣推斷..砂石車...(恕刪)

是很好沒錯唷!不然幾十噸的重量要怎麼讓他停住。
開過13噸的貨車,用小客車的方式採煞車,空車時幾乎一煞就定住了。

bee2bee2 wrote:
"在一切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 ,接觸面積越大,摩擦力越大..(恕刪)


同一個木塊,用不同的面去接觸地面然後施力使他移動,就很符合你說的"一切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
很抱歉 沒後面的結論,請看物理學教授黃福坤的說法。

http://www.phy.ntnu.edu.tw/demolab/phpBB/viewtopic.php?topic=3956

從微觀角度觀看兩互相接觸的面 由於表面並不是如數學平面一般的平滑 而是凹凸不平的
因此並不是巨觀接觸面上每處都相互接觸
想像兩塊表面均是凹凸不平的面
只有相對較凸處的原子區塊之間相互接觸
(如果真從原子觀點 原子間並沒有真正的接觸 只是藉由電磁交互作用互相影響)

當一塊木塊壓在桌面上時 木塊與桌面間摩擦力
起源於
桌面較凸處與木塊底面較凸處間原子之間電磁交互作用
由於木塊相同受重力作用
若是木塊底面的面積較小 則壓力較大 於是凹陷程度較多 實質接觸部分也較多
若是木塊底面的面積較大 則壓力較小 於是凹陷程度較小 實質接觸部分也較小
綜合其效應 則和外觀接觸面積無關

再看另外一個有圖片說明的網頁
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Know/PhyStory/Friction/FrictionContactSurface.htm
面積 = 抓地力?

大家在看時 , 請將重量的因素一起想進去歐 ,
zsuper0405 wrote:
我怎麼覺得有人輪框和...(恕刪)


zsuper 兄關於車子方面的專業,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但是文中提到:
zsuper0405 wrote:
物理定義是不變的
不要妄想自己能推翻
摩擦力裡面除了正向力
當然考慮到了接觸面積


這點就和我所看到的說法,大相逕庭~

我看到的說法,是利用微觀的角度去看兩個接觸面
認為所謂的「摩擦力」,是兩個物體相接觸、並產生相對應的平移運動時
a物體和b物體互相「壓」、互相「刮」之後,在錯動發生的那一瞬… 彼此的表面分子產生了一種力量 (似乎有點像「黏住」那種概念~ )
而,因為接觸面並非完美平面!
舉例來說,我們通常會以為兩個接觸面,是像兩片光滑的玻璃相貼那樣~ (100% 緊密貼合之意)
但是,實際上,兩個接觸面之間,比較像是「兩塊魔布」相貼! -- 魔布的表面,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 :)
意思就是… 接觸面之間,其實並非全部面積都是相貼合的,而是凹凹凸凸、崎嶇不平整的!
所以,真正的「有效接觸面積」其實比較像是一堆的「接觸點」
摩擦力的來源就是這些接觸點錯開來時,彼此互刮、所產生類似「黏」住的力量之總和作用
so…
這個理論認為,接觸面積大小和摩擦力大小並沒有很大的關係
( 可是,接觸面積大一些,所謂的「接觸點」不是也會隨著變更多嗎!? 所以我自己也是有點困惑~ )

不知道有沒有人,能說明一下這個理論的正確性

輪胎的學問,我相信就如前面的眾高手講的
不單純只是摩擦力的問題~ 還有很多其他因素
小弟的發言純粹是想了解一下,摩擦力和接觸面積之間,到底是不是我所了解到的情形
有概念的朋友,還請多分享、指教!
~P E @ C E~
應該說,
以相同環境,相同材質、相同材料與重量下,
輪胎的抓地是越寬抓地力越好的!
抱歉 我物理不好

但我最粗淺的認為 這樣的改裝只有利於直線的騎乘穩定度 完全不利於彎道的騎乘
試想騎士需要多大的傾角才能完成轉彎的動作
這樣的大輪胎 我的印象只有在近超跑機車(直線加速)才有看到過

還有啊 我粗淺的認為 換大輪胎 摩擦力變大 油耗也....
陌。生人
freewill wrote:
zsuper 兄關於...(恕刪)

我知道你想表達的是什麼了
你想說的應該是
相同面積相同作用力之下
在平面玻璃上給予橡膠和布施力
所得到的磨擦力肯定是橡膠大於布
這其中包括了材質以及這位大哥提到的微觀去看孔隙

但這些問題
在物理學中
似乎都用摩擦係數去定義了
因此相同摩擦係數的東西
面積越大
磨擦力肯定越大

應該是這樣沒錯

殭屍翔 wrote:
是不是愈寬地輪框,晴天與雨天,抓地力都特別好?(若輪皮極好的)

雨天有積水時
過寬的輪胎反而容易產生漂浮的現象

因為同樣的車重,越寬的輪胎,每單位面積的胎紋,負擔的重量變輕了
所以由重力所產生的"破水能力"也跟著降低

回頭看晴天
理論上,同材質花紋,越寬的輪胎,抓地力越好
但是前提在於,輪胎跟地面接觸的壓力,足以發揮最佳抓地力
(山路上的原住民小貨車、砂石車等等可以那麼殺,因為重量下壓力夠?)
也就是說,同材質花紋,寬度增加5%的輪胎,想要增加5%的抓地力,必須增加5%的車重

強者我朋友把原雅哥5代(H22A改)上面使用的馬牌CSC (3代? 寬度好像是225還是245??)
移到Swift上面
結果那組胎跑了8萬公里還沒磨完
因為Swift對那組胎來說,車重太輕
freewill wrote:
摩擦力和「接觸面積」的相關性、竟微乎其微!!

那是剛性物質

但是橡膠屬於"黏性物質"
所以摩擦力會跟接觸面積有關

10平方公分的膠帶
總黏性比20平方公分的膠帶來的小

但是重量的問題又來了
10KG的力量平均壓在10平方公分的膠帶上面,產生的黏性
跟10KG的力量平均壓在20平方公分的膠帶上面,產生的黏性來比較
20平方公分的膠帶產生的黏性可能小勝,但是不可能為2倍
村長啊,這個不叫丁啦, 這個叫噹啦!
ONNAME wrote:
因此相同摩擦係數的東西
面積越大
磨擦力肯定越大...


0308kevin wrote:
應該說,
以相同環境,相同材質、相同材料與重量下,
輪胎的抓地是越寬抓地力越好的!


我算是個(爛透的)工程師,
我想說句話,
希望對大家有參考意義.

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Friction = (mju) x R
(mju) 就是 希臘文 入面的 "mju" (很像 u 的那個),
代表 coefficient of static friction
R 就是 normal reaction,

讓我解釋一下:
最簡單的個案就是,
將一個 立方體放在桌子上面,
摩擦力就是 (mju) x R.

那麼 mju 跟 R 到底是什麼呢?

mju, 是跟物品的表面 有關係, 例如物品的材質, 平滑度 等等,
因此, 木材 跟 玻璃 都有不同的 mju,
R 是 桌子對於 立方體的重量 所作的 垂直反作用力 (normal reaction),
是 Newton's 3rd Law 的結果.

所以呢,
數字上,
摩擦力 跟 面積完全沒有關係,
"Friction is independent of contact area."
那麼,
為什麼 要用 很貴的 闊車胎 呢?
就是因為
pressure = force / area,
area 上升,
force = mass (m) x acceleration due to gravity (g) = 大約不變
因此 pressure 就下降了,
pressure 低一點,
輪胎 的損耗會小一點,
(就是可能會耐用點囉!)
另一方面,
面積大,
摩擦 所產生的 熱力 可以更快地傳遞走,
對於 橡膠產品 存在 正面的影響.

可是,
這個結果跟 一般人以為 闊車胎 會比較 抓地,
這是一個 mistake,
我的老師及書本 都曾經警告過 絕對 不能夠有這個想法,
否則 作為工程師, 結果可以是 災難性的.
(特別是 對於一部 動輒上噸的 汽車,
闊了一點的車胎,
對重量的影響 是很小的,
即是 對摩擦力都是 影響輕微囉,
至於 對 機車的影響力 多大,
因為 我不 熟悉, 我不評論了囉.)


當然,
以上 只是 根據數學上的解釋,
現實生活存在 太多變數,
只能夠 跟大家說 安全駕駛 囉.
因為 "信者恆信, 不信者恆不信"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