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空汙法相關單位出來滅火解讀推說是謠言,但真的是這樣嗎?

X Mode是Kymco展現高科技的作品,利用KDI(Kymco Direct Injection)缸內直噴技術,精準控制燃油噴射,成功讓X Mode成為市場上唯一的二行程卻又通過五期環保的噴射機種。

拿光陽這台 缸內直噴噴射車 跟化油器比?不懂車就不要嘴了
我還知道台灣二行程還外銷歐洲咧 歐洲都沒加嚴舊車環保標準

台灣獨步全球 先<禁>國家 德國都不敢自宮 我們有葵花寶典?

天下雜誌分享

車輛電動化救空污?這三件事,讓德國也很難做到

作者:劉光瑩 2018-01-02

時序入冬,空氣污染成為全台民眾惡夢。閣揆賴清德首度針對佔空污來源三分之一的車輛下手,宣示極具野心的車輛電動化目標。但為什麼汽車大國德國,轉向電動車的腳步比外界預期的要慢許多?德國經驗可以給台灣什麼參考?

12月21日,閣揆賴清德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推出「空污防制行動方案」,目標是2019年空污紅害(編按:細懸浮微粒PM2.5日平均濃度大於或等於每立方公尺51微克)次數減半。

賴清德首次對移動污染源(即車輛)提出具體目標,包括2030年新購公務車及公共大巴全面電動化、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與德國和英國同年)等。

世界汽車大廠的故鄉德國,也在2011年由總理梅克爾宣示,在 2020 年要達到100萬輛電動車上路的目標,作為「零碳經濟」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延伸閱讀:全電動車時代快來了 BMW、賓士加碼投資)

然而,至今德國卻只有20多萬輛油電混合與純電動車,目前僅不到3萬輛電動車奔馳在德國的道路上。這不怎麼樣的成績,讓梅克爾在2017年5月不甘願地鬆口承認:「以現在的情況看來,這100萬輛的目標是達不到的。」

為何汽車工業大國德國,面對電動車轉向的趨勢,動作似乎慢半拍?
三大挑戰,讓德國電動車雷聲大、雨點小

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國現有燃油車成功模式太牢不可破,鐵達尼號要轉彎,談何容易。

德國有高達82萬個工作與汽車工業有關,可謂德國經濟火車頭,即便有幾個城市宣示2018年將禁止柴油車進入市中心,例如賓士與寶馬的故鄉斯圖加特和慕尼黑,但強而有力的德國車輛工業協會VDA也積極提出抗告。

「德國在電動車轉型的腳步,可說是雷聲大雨點小,」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資深記者福克斯(Richard Fuchs)觀察,德國大車廠現在的態度,仍是守成大過於擁抱改變,即使在2017年9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上紛紛做出轉向低碳電動的宣示,也都是被情勢所逼、不情不願說出來的。

福克斯指出,車業協會對政府的遊說力量龐大。在政府要祭出對燃油車不利的措施,例如加嚴環境排放標準時,公會往往會威脅:如果改變太劇烈,會有很多人失業,因此讓監管單位投鼠忌器。

難怪常有人開玩笑說,德國其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家公司,政府官員跟企業的利益總是站在一起。
第二大挑戰,是基礎建設。

在德國,電動車的佔比僅不到2%,在歐洲國家只排第五。讓消費者對電動車遲疑的主要原因就是擔心沒地方充電。

德國目前約有近一萬個電動車公共充電站,看起來似乎很多,但以人均擁有的充電站數量來算,挪威卻是德國的兩倍。此外,一個公共充電站建置成本約在5至7萬台幣,究竟誰要付這筆錢,也是讓德國許多地方政府裹足不前的原因。

德國福斯的e-Golf電動車,是過去三個月在挪威銷售第一的車款。

柏林新創公司Ubitricity於2017年6月,開始在倫敦街頭展開為期一年的試驗,把50支市中心的LED路燈改造成電動車充電樁,設置成本比一般充電樁低九成,希望解決新設充電站成本過高的挑戰,以及駕駛人的里程焦慮

柏林的城市規劃設計顧問哈杰(Christian Hajer)說,有趣的是,Ubitricity於2015年小規模試驗後,曾向柏林市政府提議要擴大規模,但卻遭議會否決,官方原因是議會偏好如西門子的大企業來承辦。但他認為,這又是大車廠的遊說發揮了作用,抗拒電動車帶來的威脅,讓企業只得遠赴倫敦試點。

福斯的旗艦電動車e-Golf是過去三個月在挪威銷售第一的車款,最主要原因就是挪威政府給對進口車課重稅,但電動車全部免稅。在挪威,購置某幾款電動車甚至比買燃油車還要便宜。

住在挪威卑爾根的德國人拉爾斯就說,在路上到處可以看到特斯拉,因為在挪威買特斯拉比買保時捷還便宜。

但在歐洲其他國家,例如德國,即使經過政府補貼,電動車仍要價燃油車的兩倍。

福斯汽車德雷斯登電動車組裝廠的工作人員表示,福斯目前為止賣出的電動車款僅佔其總銷售量的2%,仍屬少數人負擔得起的奢侈品。



過不了就不要用啊.....

還是現在樓主要求牛車掛牌,牛車也要能上國道....

幾十年前的技術現在無法符合不是很正常,向前看不好嗎??

過的了沒人可以阻止你上路....過不了就請放你家倉庫,不要出來危害大家


另外有人說10年的老車過的了驗車嗎??.....小弟的車12年....每年驗都是健康良好....

一堆嘴砲車主說過不了的.....車該去填海了...都沒在顧吧
樓主應該有養可愛馬 麻煩幫我們跟政府建言 加家戶戶配發兩台 還有特斯拉 謝謝您
這樣我就願意吸乾淨煤 用乾淨煤的電 充特斯拉

樓上的可能沒看過環保署 下面這兩張我幫你打一下字

加嚴出廠十年以上交通工具排放標準: 我一字不漏 拿明朝劍斬清朝官啊~

<機車加嚴到六期標準,預估受影響機車數占比為51.6%,4期以前機車不合格率由7.7%提升至34.6%,老舊二行程機車不合個率由現行14.2%提升至95.9%>

<汽車加嚴至四期標準,預估受影響車輛汽油車輛數占比為56.6% >

柴油車加嚴至五期(104年)不透光率標準,預估受影響柴油車輛佔比為51.8%, 不合格率由4.6%提升至 32.9%,.......123期 由5.3提升至47.5




2035禁止販售燃油車,
但已經買了而且通過環保標準就可以繼續開,
不難懂吧,

各國都是這樣,德國是2030年,你2030年買的BMW BENZ就不是燃油車了。
之前講空汙講PM2.5就一堆人義憤填膺
上網一票人怒吼不想當人體清淨機
然後媒體爆料路上某台破烏賊貨車公車大家就喊打喊殺要政府拿出公權力處理
現在事到臨頭人家要求民眾自己保養好老車不要當烏賊車
要花錢修理保養了就指東指西, 挑三揀四
反正空汙都是別人的責任, 自己跨下那台烏賊車怎麼噴人都沒關係就是了

跟那些被取締違規然後大小聲說別人怎樣怎樣為什麼不先抓他要來抓我的馬路三寶根本就是87%相似
鬼島就是鬼島 根本全國上下男女老幼都有三寶
臺灣要自宮?難道有神功?中油電池官商勾結 殯葬業黑科技?自然淘汰很難?

中油最近與日本TDK株式會社、碩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正式投入電動車電池研發。《壹週刊》質疑,聲稱負責「電池智能管理技術」的碩城科技,董事長劉添財以殯葬業起家、技術能力不明,該刊查訪更發現碩城位於台南的研發中心至今空無一物,疑似空殼公司,劉添材因與中油董事長戴謙是舊識才得以簽約。中油今表示,主要借重碩城科技在智慧化系統管理的經驗,可一起合作電池管理。

中油最近與日本TDK株式會社、碩城科技簽署MOU,正式投入電動車電池研發。《壹週刊》質疑,碩城科技今年3月28日才登記成立,公司從未有實績且董事長劉添財以殯葬業起家,後來成立台灣受恩公司推行老人日間照顧服務,背景差異太大、技術能力不明;《壹週刊》更發現,碩城科技位於台南市的沙崙綠能科學城的研發中心至今空無一物,碩城卻能和營業額達1.2兆元的中油合作,令人百思不解。

中油今表示,三家公司將先籌組團隊,未來規劃合資成立公司,生產中油自有品牌電池,主要著眼於中油具有提供電池負極材料的技術,日本TDK則是全世界技術領先的電池生產公司,碩城科技雖在產創條例是新公司,今年3月28日才登記成立,但碩城成立的台灣受恩公司,是全台第一家做科技智慧照護智慧化的公司,因此是借重碩城的智慧化系統管理的經驗。

碩城為何可以和中油合作?中油解釋,碩城是資策會輔導的公司,雖在電池管理上沒有涉足,但未來可借重碩城科技在智慧化系統管理方面的經驗,而且碩城科技和TDK非常熟,當初是碩城牽線,介紹TDK給中油認識,資策會則帶著碩城科技、中油共同拜會TDK。

碩城科技官網載明,其研發中心位於台南市的沙崙綠能科學城;《壹週刊》實地查訪發現,該址實際上位於交通大學台南校區內的奇美樓6樓,是交大產學合作實驗室的610室,但詭異的是研發中心至今空無一物。中油表示,因碩城科技3月才成立,與交大的合約是6月1日才會進駐,未來碩城科技的人力則由受恩移轉進來,不會擔心碩城科技空無一人的問題,碩城並非空殼公司。

《壹週刊》質疑劉添材因與中油董事長戴謙是舊識,才得以簽約,總統府秘書長陳菊還一同參加當天簽約後的慶功晚宴。中油表示,此部分不便回答。(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我想目前二行程烏賊車是社會上對二行程不友善的主要原因,
應該建議環保署檢討管制二行程烏賊車的通知到驗方式,
一般機車定期排氣檢驗根本無法直接檢視排煙量(不透光率)且何不合格還與冒不冒煙無直接相關,
即使冒著很大煙量還是可能會合格,卻沒執行空污法使用中車輛本來就有不透光率檢測(使用中車輛不透光率須小於30%)
環保署發獎金鼓勵檢舉烏賊車,每年發出不少獎金,卻用無法檢視煙量降低的檢驗再執行檢驗!被檢舉的多數是2行程跟柴油車,遭檢舉的他們會要求車主複驗,否則會罰錢!
柴油車是回到環保署的柴油車檢驗站檢驗不透光度,不修理不可能合格。
但是被檢舉的二行程車呢?!通知你再回機車行驗車,只做無相關性的一般排氣檢驗(冒煙還是可以合格的),且檢驗的車行也沒有檢驗不透光率相關設備,當這些車主以為合格了也銷案了,車行根本沒有說服力要車主維修改善,於是這些車再回到路上繼續冒煙,讓整個複驗程序流於形式!
唯有實質執行‘被檢舉’二行程車輛實施不透光率(青白煙)檢驗,才能讓有意願繼續使用的車主,進行有效維修,實質改善排煙問題!
並不是提高根本達不到的4期排氣檢驗,超出原始設計的管制,用變相式達到禁行消滅!
通常造成二行程烏賊排煙問題在於
1.排氣管堵塞積累在排氣管的機油因熱車後被加熱形成煙霧
2.化油器混合比過濃,燃燒不完全
3.機油幫浦故障滲漏造成供油過濃


再說一次政府沒做好管控,花錢發獎金讓人檢舉,
被檢舉的卻用一個無法檢視排煙是否降低的方式複驗
現在才用一個當時不讓二行程掛牌上市的4期標準加嚴,用一個原始設計達不到的標準,
就是要滅你二行程不是?
部分不保養政府又不管控直接要所有的二行程一同陪葬,根本完全不合理!
今天台灣空汙絕不是簡單燃油車的問題,必須從能源政策、大眾交通運輸、城市計畫、環保落實、等諸多面向通盤研議,結果現在空污法頭痛醫腳,居然從最底層的民生移動下手,並且開放移動污染源碳排放(燃油車)交易給固定污染源(工廠財團),為什麼我非常難以認同,因為這等同犧牲民眾的財產使用權,成就工業污染的置換概念。

話說六輕是空品區 我也是笑笑就過了~我應該智商有問題比政府高一點



ceefix wrote:
X Mode是Kymco...(恕刪)


這就是為何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外國要發展電動車,會先想到電從何來,人民開電動車要如何充電,先把基礎的工作做好。

台灣的政府就只會動張嘴,20XX要全改電動車啥的,其他的事就是你們民間的事了

台灣的官員都醬好混,拜託請自行減薪80%,動張嘴誰不會......
搞不懂硬要提前廢核電,然後在那邊火力全開製造空汙,然後再回頭來找汽機車的麻煩,然後每次這種狀況永遠都機車先中槍,機車族好像沒人權一樣。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