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油的製法與引擎潤滑油的種類
不單是引擎潤滑油,所有的石油製品都是將原油經由蒸餾過程所產生的。而基礎油也是這樣製成的。潤滑油品製造以基礎油基 (Base Oil) 與添加劑調製而成,一般分為「全合成油」、「合成油」、「礦物油」,係以其基礎油的油基作分類。
基礎油大致有二種: 一是以原油經提煉和精製之天然礦物油; 另一則是化工原料經化學合成的方法製成之合成基礎油。 如以礦物基礎油與添加劑調製而成者稱為礦物油,以合成基礎油與添加劑調製而成者稱為合成油,合成油又分為全合成及半合成 )。
全合成油
全合成機油顧名思義就是完全都是100%合成的機油,這類機油的包裝往往會見到 100% Synthetic 、Fully Synthetic或是德文VOLL SYNTHESE之類的標示,其字義代表著『全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或許應該稱為潤滑脂,這是因為原油在幾經化學改變及添加多種特殊物質時,已可展現抗老化、抗磨損、抗泡劑、清淨、流動率快等多項功能,所以價位上會比一般的機油來的高,而且油的品質也可控制得很好。
合成油
合成機油介於礦物油與全合成油之間,當我們在察看此類油品的包裝時,通常上面會印有Synthetic ﹑Semi-Synthetic, Synthetic Based, Synthetic technology或者是德文SYNTHESE 的標示,而不論是英文或德文,其意思都是『半合成機油』或日文的『部份合成油』或簡稱為『合成油』。
合成機油通常是由礦物油以及部份的合成油,依照各廠商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當然其中也會添加特別的物質來提昇油質。
礦物油
礦物油,基本上這類機油產品有的可能只是印上Mineral Oil意思是『礦物油』或是multi-grade的英文字,意思是『複級機油』,但是也有的機油產品上面並沒有印有上述的英文標示。而礦物油之所以被稱之為礦物油,乃在於此類機油是直接由地底下挖出的原油,然後再加以提煉而成,這就是礦物油的由來。
事實上礦物油由於其中的分子結構存在著部份的支鏈,而這些存在的支鏈往往在潤滑過程中卻容易發生斷裂,因此在激烈的操駕情況下,較為容易產生機油裂解變質。
機油黏度指數的意義
在選擇機油的時候,許多人第一個選擇都是以機油的黏度為指標,但是在這裡必需提醒使用者的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黏度與一般我們看到的黏度指數不太一樣,黏度指的是機油在引擎內抵抗磨擦力的抗剪性,而黏度指數是指機油在不同溫度下的黏度變化程度,黏度指數愈低,代表在相同溫度下,機油的流動性愈低,反之,黏度指數愈高,即代表在相同的溫度下,機油有更佳的流動性。
一般說來,機油都會有溫度低變濃,溫度高則變薄的特性,一旦機油的黏度指數太低,便意味著機油很容易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而無法提供全時的潤滑效果。
想要使機油即使在引擎持續維持高溫時,又可以同時擁有高黏度指數的穩定度,於是便有複級黏度指數機油的誕生,複級黏度指數中的W是指冬季的意思,即該種潤滑油適合於寒冷天氣下使用,不含W字母的類別適合在較高溫度下使用,數字較小的油較稀薄,反之數字大的則表示油較厚稠,如果某種潤滑油既通過低溫試驗,又可通過高溫試驗則稱為複級潤滑油,例如20W50,表示這款機油具有SAE20、30、40、50等單級指數黏度的特性,在引擎溫度最低時具有黏度指數20,但是隨著引擎溫度的升高,機油仍然可保有30、40甚至在最高溫度時可以達到50的黏度,簡單的說,就是20W50的機油同時符合SAE20W的零度高流動性,又符合SAE50的100度低流動性,可以提供引擎全時的保護,但是就算是複級機油,愈高溫度流動性還是愈高,只是變化率沒有單級油那麼快,而兩級的數字相差愈大變化率愈低
總結:兩種相同牌子相同號數機油是可以混用..而不同的廠牌不同的號數..是不建議使用混合..
PS:最忌諱拿2T混搭.4T.....下場...小弟不敢說什麼!
路上問題多 平安回家最好!
tom671222 wrote: 照樓主文意推估,應該只是想將剩下的混合使用的權宜方法,而非以混合油使用為常態吧?...(恕刪)如果是這種情況為前提, 那偶也不置可否!! go ahead.. (反正目前混合機油使用情況, 只存在於"現身說法, 風險自負"階段而已)。
tom671222 wrote: 倒是我認識的保養廠老板的15年老可樂娜,吃這種混合油一定超過十萬,引擎也沒有什麼問題,倒是別的地方已經修到不能再修了流淚。 本人想要說明的想法只是:看這一大段似乎為.. "如果 A=B, 而且B=C, 所以 A=C"的推論陳述。
若您騎車速度不快,屬於順順騎的,我認為100元的礦物油就夠用了。「合成油」留著用沒有關係,畢竟,這並非您使用的常態!當然,若是用了很擔心,那也請不要使用,不須要為了省幾百讓自己提心吊膽!
倒進去的再怎麼樣都機油不是鹽酸,這樣就會掛?現代的機車科技沒有那麼差!...(恕刪)
這是 "A=B" 的邏輯前提, 前提為汽車(15年老可樂娜), 並非"狼"或速克達 (A 很難等於 B咧).. 接著是~~ "順順騎"為儘量不激烈操駕引擎運作為輔; 繼續假定" 機油非塩酸" (機油本就不是塩酸, 混合機油就是混合著化學成份配方, 不知為何要強調"非塩酸"?!), 結論為~~ [現代的機車科技沒有那麼差!]。 說這麼一大串沒有連貫邏輯陳述, 何不乾脆直說~~ "現代的機車科技沒有那麼差", 不就得了。 您一直想"引經據典"的表達"在順順騎乘前提下, 混合機油無害引擎論", 但前後文卻不連貫哩~~
tom671222 wrote: 若您願意無料提供「合成油」,我倒是很樂意連續使用高興.....(恕刪)我個人無意要"害您的機車/速克達", 因為自己仍不確定~~ "不同廠牌的混合機油"是否適用於機車/速克達?? 再者, 自己家中也真的沒有多餘的機油留存著; 因家中皆騎乘 Y牌速克達系列為1L為標準更換機油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