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起步慢體積大,相較之下,機車體積小加速快在市區馬路上往往都可以用"突然衝出來"形容,汽車擦撞大部分頂多只是車體受損,機車要是碰倒人跌在快車道或是十字路口,那可能就不是幾千幾萬塊的修車費可以解決的了。
至於慢車道機車道汽車也會行駛的問題,我沒住過國外,頂多出國玩玩,我想這跟台灣道路基本的設計有關吧,我不清楚國外怎麼規劃的,不過台灣機慢車道就在外側(猜測邏輯跟準備停車或是放慢速度的汽車也會靠路邊行駛待停有關),難道你接送小孩或者上下車要讓他在快車道下車嗎?又不是在開BRT~
台灣的道路環境的確有很多要改善的,不過目前的設計還是有他當時的原因,要是來討論的人不要只丟一句"國外都不是這樣"就想發表意見,這樣對於我們一些不知道"國外到底是怎樣"的人才不會看得霧煞煞,也許有些見多識廣又想提供意見的朋友,可以稍微說明一下,"如果不是這樣那國外是怎樣?"
我也想知道很多歐洲國家道路並沒有特別大條,那他們的車輛路權規畫有甚麼獨到之處嗎?
orea2007 wrote:
我開車後更覺得不應該...(恕刪)
你只看你自己要看的字而已呀????
跟你意見不同的文字難道你就略過了嗎?
你自己用路的觀念有問題,還要怪別人................

liankuan2003 wrote:
日本,美國,歐盟 街上都找不到機車,自行車都比機車多,這點你怎麼就故意不說?
看看全世界哪個機車如此多又亂? 只有東南亞落後國家才是
在看看台灣最先進的天龍國,街上機車出現比例就比新北,台中,高高屏的少
可以證明,消滅機車是邁入先進國家的表徵
說什麼機車路權,看來也只不過是大頭症發作的病患
先把大眾運輸搞好吧
再說,你說的這些地方也不是因為禁止機車,所以沒有機車。
也不是沒有機車所以才先進。
一切都是民眾自己的選擇。
事實上這些地方對於機車的限制比我們還少。
因為他們大眾運輸發達汽車價格普遍民眾都可以負擔。
更重要的是,這些地方的冬天都很冷甚至下雪。
機車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當然比例不高。
加上生活模式的不同。機車當然不是首選。
而且我也不知道你是怎麼看的。
大台北地區的機車密度明明就是全國之冠。
人家之所以先進。是因為制度合理。管理科學化。
眼光開放,有問題再來逐度改善。
不像我們是,沒研究沒數據,只因為官員"覺得"好危險,
大家開會後就禁止。因為只是官員本身的感受,當然就不會有前後數據比對。
就像官員覺得三輪車有安全疑慮,但疑慮在哪沒人講的出來。
也有人"覺得"三輪車看起來好大,機車格會停不下。但說這些話的有幾個
仔細去比較過法定停車格規格跟三輪車規格?
這就是台灣沒辦法跟上這些先進國家的原因之一。管理憑感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