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的功能是適當的煞車+放行,這樣可以避免打滑或是偏離路線。如果把兩個輪子全鎖死的話,你一定會摔車打滑,其危險性會增加50%,也就是說在發生危險的時候,除非有練過,否則要完全控制碟,煞車載放手載煞車,那幾乎屬於少數的人可以這樣應用,但是OBASAN幾乎不可能,只會經過本能反映,突然煞車,不會考慮到全鎖死的狀態第一反應:打滑+摔車。如果時數60KM/HR那會相當危險。
而且對機車不夠重在高速行駛中,會必死無疑。 因此目前會有權碟煞都是在150CC以上,碟煞煞車能力非常好,但是也要搭配很好的輪子,如果抓地力不好,你就變成飛車,想控制很難。
所以車廠的建議是對的 125CC以下還是前碟後鼓,CC高一點可以考慮使用全碟
yanyu_911 wrote:
輕機150CC以下 前碟後鼓,目的是:不想摔人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車禍........
輕機150CC以下 前碟後鼓,目的是:不想摔人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車禍 (不想摔人???前後碟會摔死人??那重車不就一天到晚摔死人..?)
碟剎的靈敏性很強,並不適合一般的大眾騎乘法,一不小心雨天路滑就會摔車 (下雨天大家都騎這麼慢...
相對煞車會更小力...會更容易摔車嗎?)*除非摔過了也練過了,常常才可以有很好的穩定
為什麼這樣?原理?其他啥的....就是因為是蝶剎所以.....
(在說什麼...???)
還不是為了省成本
光一個碟盤 卡鉗 再加油泵 佛心的再加金屬油管 ..
這樣跟鼓煞就差多少成本了....!
晴天時,主要靠碟煞,前七後三(按壓力道)
下雨天,則是主要靠鼓煞,前三後七。
考慮到台灣海島型氣候,潮溼多雨,一碟一鼓是合理的設計。總不能一下雨煞車就失效了....
為什麼不全鼓煞?
碟煞是必須的,任何原先騎鼓煞,換車後換碟煞,都會得出同樣的結論。
至於為什麼是"前碟後鼓",而不是"後碟前鼓"?
輪胎鎖死時,容易撇輪
前輪撇掉,因為手握龍頭易控制
後輪撇掉,要靠身體臀部擺動來微操修正,屬於高難度動作
重車前後碟煞,是因為重車有 ABS,不會輪胎鎖死
再者一點就是:速克達型的機車(俗稱小綿羊),後輪可能也沒空間放碟盤,一邊排煙管、另一邊有皮帶和空氣濾清器,如果在加個碟盤,大概只能放排煙管那一邊,那管子就必須改向上或外擴,變很滑稽不苗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