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es wrote:
機油等級好壞,我個人認為只差在油泥的產生多寡,有錯誤請指教...
機油等級的好壞,是在於「潤滑度」跟「清潔度」
機油除了負責做潤滑之外,還負責把汽缸中燃燒的雜質帶出來
一般人所謂的衰退,並不是機油的潤滑度下降,而是清潔度下降
(雜質的來源:燃燒不完全的碳微粒、空濾不良而吸進汽缸燃燒的髒空氣微粒、不良汽油的雜質)
機油中的雜質逐漸累積,導致摩擦阻力變大,只要機密的把雜質過濾掉,機油就可以恢復潤滑的效果
這也就是一般回收油再生的原理
當機油內的雜質達到飽和,卻沒有更換新機油而繼續使用
持續產生的雜質會因為機油無法吸附而產生沈澱,附著在機件上,就變成油泥
如果機油的清潔性差,務必要提早換油,避免過多的雜質沈澱
~當油泥開始產生的時候,就是該換油的時候了~
以前汽車界還流行過「洗引擎」來確保換油後是完全乾淨的
就是在換油的時候,先把舊油漏出、加入廉價油與清潔劑怠速運轉10~15分鐘、最後把廉價油漏出換上新油
現在的轎車大多是4000cc機油,而原廠建議的換油里程都在5000公里(礦物油)/10000公里(全合成)
可是一般速客達機車的用油大多是850cc,原廠建議的換油里程是1000公里
不成比例的主要原因:機車空濾小容易被雜質堵塞而失去作用+機車普遍沒有機油濾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