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236912 wrote:
第一個問題請不要猶豫...(恕刪)
我說這位仁兄, 您的文章斷句並不是很明確, 讓我看得好辛苦...

yoshiki8273 wrote:
騎了將近十年的奔騰G...(恕刪)
建議直上 150 一次到位, 否則加速性能的優勢可能會沾不到邊.
一般代步, 原廠順順騎, 其實蠻夠用的,
高速行駛過坑時, 前輪手把如果感覺震動太劇烈的話,
前叉可以找店家處理, 並更換彈簧和阻尼棒,
人在台北的話, 可以到車拚, 高雄則可以找阿亮預約.
前叉組合選擇:
1. 原廠彈簧加串 27mm 預載小彈簧 + RC/FT 合體加工阻尼棒 + 20W 阻尼油 120cc
2. 原廠彈簧加串 27mm 預載小彈簧 + POSH 阻尼棒 + 20W 阻尼油 120cc
3. POSH 強化彈簧 + POSH 阻尼棒 + 10W 阻尼油 120cc
4. POSH 強化彈簧 + RC/FT 合體加工阻尼棒 + 20W 阻尼油 120cc
端看車主體重, 若超過 75 kg, 建議配 POSH 強化彈簧, 將承載平衡點撐高,
若在 65 kg 以下, 則可以考慮原廠彈簧加串 27mm 小彈簧,
我是在車拚配第一種組合, 前叉的高度會增加 2 cm 左右, 舒適性和穩定性很滿意,
相較騎過幾台勁戰的操控穩定性相當, 惟獨重心略偏高, 習慣騎姿就很接近完美了.
若有激烈操駕, 新版後避震預載調到最硬還算夠用,
但原廠配的建大 K433 奪命胎, 和原廠的操控性能十分不搭,
乾地過彎依然會側滑, 過彎穩定性打折扣, 強烈建議換掉.
前胎選擇: 100/90-12
1. BridgeStone BT601ss ycx (賽道優選, 熱胎迅速, 惟獨排水性較差)
2. IRC MBR750 (熱胎較慢, 直線操控和排水性較佳)
3. BridgeStone BT39ss ycx/ycy (彎道操控較優, 排水性介於前兩者之間)
4. MAXXIS M6102S (國產胎, C/P 高)
後胎選擇: 130/70-12
1. IRC SS530 Spec-R (性能兼具耐磨)
2. BT601ss ycy (賽道優選, 放後輪燒很快)
3. BridgeStone ML50 (排水性最優, 但也燒很快)
4. BridgeStone BT39ss ycy (放後輪也燒很快)
5. MAXXIS M6103 (國產胎, C/P 高)
後避震選擇, 沒比較過, 目前確定 K1-S 是優選.
這些稍微補強過, 原廠操控性能就沒什麼好說的, 原廠動力應該也夠用,
若感覺動力不足的話, 只要傳動刁一下, 就能擁有超越 NFT 的加速性能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