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新150元以下 速可達用油與10w40討論

以上兩個連結 看了之後

只有一點不認同

新的引擎製造公差比以前小

我覺得 根本是顛倒過來

現在車吃油的一堆
樸實無華的愛情
LULU6862 wrote:
以上兩個連結 看了之...(恕刪)

這個偶不知道囉~~

因為我都騎YMT的車, 沒吃機油囉!!

第一台.. 第一代迅光(行李箱拉線跟後來迅光長度不一樣喔)
這台真的慘.. 沒2萬就吃機油... 換缸後撐到7萬多!! (後段使用愛鐵強)

第二台.. 頂迅(也是第一代)
這台 新車過磨合期 就開始加 愛鐵強 外加 4J機油 (20W-50)
不然爛引擎... 溫度高不這麼做不行!! (夏天引擎外殼就超過100度).....到了8~9萬 沒吃!

第三台 四代化油勁戰 (引擎溫度低很多)
15000KM之後 開始加 OKS 300(液態鉬), 目前使用 美孚1號 SUV 5W-40 (台灣公司貨)
OK滴囉~~ 還沒吃囉~~ 很好騎囉!!... 嘿嘿!!

他牌我就不知道囉~~ 越做越回去囉!!

一個譬喻...
勁戰皮帶可以輕鬆使用超過5萬公里(過濾網每2000換), 他牌不知道都用多久喔!!
只是東西換的時候便宜囉!!
我跑外面.. 機車是吃飯工具....妥善率+安全.. 是我第一考量囉!!
看完以上兩個連結

差點以為你是美孚1號的業代

整篇的廣告行銷文


各大車廠都指定使用美孚1號機油

合成潤滑油的性能更加穩健,尤其是美孚1號

新車可隨時開始使用美孚1號

美孚1號不會讓新車的原廠保固失效

2 行程機車引擎,建議使用美孚1號賽車2T

從傳統機油改用美孚1號時,無須特別準備

埃克森美孚提供三種機車用的全合成機油

美孚1號不會有漏油的問題

美孚1號已經超越API及ILSAC對所有進口與國產新車的機油保養規範

美孚1號已通過數十種工業標準及設備製造商(OEM)測試

埃克森美孚建議您在使用美孚1號


LULU6862 wrote:
新的引擎製造公差比以前小
我覺得 根本是顛倒過來
現在車吃油的一堆...(恕刪)


吃不吃油小弟不知道原因

雖然現在加工技術較以前進步
但是經過CostDown下 材料是否夠純、趕時間製造,
是否能做的比以前還要細密光滑又是另一回事!
膜拜摩必爾 wrote:
吃不吃油小弟不知道原...(恕刪)


小弟不才,曾在台灣山葉中壢引擎廠待過半年,以後絕對不會再碰山葉的車子....
小笨賢2 wrote:
這個偶不知道囉~~

因為我都騎YMT的車, 沒吃機油囉!!

第一台.. 第一代迅光(行李箱拉線跟後來迅光長度不一樣喔)
這台真的慘.. 沒2萬就吃機油... 換缸後撐到7萬多!! (後段使用愛鐵強)

第二台.. 頂迅(也是第一代)
這台 新車過磨合期 就開始加 愛鐵強 外加 4J機油 (20W-50)
不然爛引擎... 溫度高不這麼做不行!! (夏天引擎外殼就超過100度).....到了8~9萬 沒吃!

第三台 四代化油勁戰 (引擎溫度低很多)
15000KM之後 開始加 OKS 300(液態鉬), 目前使用 美孚1號 SUV 5W-40 (台灣公司貨)
OK滴囉~~ 還沒吃囉~~ 很好騎囉!!... 嘿嘿!!

他牌我就不知道囉~~ 越做越回去囉!!

一個譬喻...
勁戰皮帶可以輕鬆使用超過5萬公里(過濾網每2000換), 他牌不知道都用多久喔!!
只是東西換的時候便宜囉!!
我跑外面.. 機車是吃飯工具....妥善率+安全.. 是我第一考量囉!!


都算自己來動手,一條勁戰原廠皮帶材料破千,一個傳動濾綿給你算20元,5萬公里2千換一次要換25次,20*25=500加一條皮帶也要1千六左右,奔騰車系一條450,撐到2萬~3萬也行,就算用兩條也900,這樣有差很多?我是不知道這樣有好到哪?
詠昭 wrote:
小弟不才,曾在台灣山...(恕刪)

聽說Y廠的汽缸與活塞是同時發包給2家不同的廠商製作導致工差有些大,是真的嗎
I come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ROC Army AirBorne Paratroops 忠義驃悍 勇猛頑強
a750828 wrote:
汽缸與活塞是同時發包給2家不同的廠商製作導致工差有些大...(恕刪)

不同廠商做,理論上應該沒問題吧!只要達到工差要求就好
就像去修車換零件時只要符合規格的零件就好!
而且與汽缸磨擦的是活塞環,活塞環也是有彈性的!是有容許度的!

零件配合還能由要求去規範,但表面加工(車削研磨與熱處理等)與材質純度等攸關耐用度,但這方面的容許度可要津津計較!
膜拜摩必爾 wrote:
吃不吃油小弟不知道原...(恕刪)


+1

國外的人哪知道台灣的產業工藝這麼差阿

就拿SM250來說,做的比大陸用同一顆引擎的兄弟車差的太多了,再過幾年我看大家寧願選MIC也不要選MIT了
本人所言均為個人實際經驗或是個人見解,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詠昭 wrote:
小弟不才,曾在台灣山...(恕刪)


如果連Y的車都不能碰的話,我建議你直接買CPI的車試試看
本人所言均為個人實際經驗或是個人見解,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