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價格Racing King 180車行價10XXXX,元贈品:1.光陽銷售前一千台贈送精品組。(精品組:前踏墊、中間踏墊(雙LED灯)、後踏墊)2.贈送價值1年98,000元失竊險。(80,000失竊險+18000交通費用險)3.贈送多功能防摔衣。4.機車行車紀錄器。(廠牌CMini DV)每個縣市送的東西多少會有些差別這四項還有價錢是北市跟新北市兩方總經銷服務協議好的...今天我去確認我訂車的價錢...比之前我說的稍微有優惠一點點
看了這麼多,有幾個看法~1.如果這台車是掛yamaha的品牌,今天就不會罵成這樣了。2.不知道在罵的人是否在車廠或相關產業上班,不然怎得這麼篤定臺灣的車商賺很大(或許毛利真的挺不錯,但應該還不至於賣一台賺一台),還是只是用想的而已。3.大家還活在20年前的低物價時光中,總覺得原物料漲價,商家必須自行吸收,不得轉嫁,但這好像只局限於機車產業(原來車輛產業是慈善事業)。4.大家都忘了臺灣沒有天然資源,絕大多數都仰賴進口(礦產、石油等重要的產業資源都要進口),且相關物料價格都掌握在別人手裡,臺灣只能任人宰割,這也是臺灣製造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吧。5.各車商的車種都有低價與高價的產品,嫌高價品貴,為什麼不去買低價品呢?像yamaha有勁風光→GTR Aero→新勁戰,光陽有V2→GP→超5→Racing→Racing king,三陽有GR→GT→Jet power→New Fighter,三大車廠都有低價與高價品,預算不多的可以買低價品啊。6.比較是好事,但有些人只是看表面就在批評,這就不太理想了。7.臺灣人對自己品牌批評總是多於讚美,做不好的一定批評,但我卻發現有一部分的人對臺灣品牌永遠只是批評。8.大家總是希望薪水能夠高一點,但卻不希望公司有太高的毛利率,但沒有毛利率,怎麼賺錢呢,薪水怎麼提高呢(或許有人會說有些公司就算毛利超高,但員工薪水卻不高)?臺灣會這樣我覺得是沒有自有品牌,總是在幫人代工,而品牌業者會找你代工,就是看到你的低成本,相對的代工者的毛利率就會其差無比,只能看著別人在大口吃肉,而我們只能吃掉下來的肉末,代工是賺不到錢的,常常要保3保4的,要漲價還怕人家抽單,且人家還常常要你降價。9.有能力的話,希望有人站出來,開家車廠,造些高配備低售價的車子來造福臺灣人,不要只是用嘴巴說說而已,用說得大家都會。市場上商品總類繁多,各取所需,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有能力的話買台超跑當代步車也是可以的,要不然腳踏車加減騎,偶而座座捷運也不錯(好歹捷運也是要價千萬的車啊),一昧的批判是無法改變現實狀況的。
magicians wrote:看了這麼多,有幾個看...(恕刪) 有批評才有進步啦,您評論的不錯!一台車的售價,不是只有成本加利潤而已,還包括它的品牌價值,這品牌價值有時就比製造的原料,人工成本還高了.像機車界的ducati,汽車界的賓利,勞斯萊斯......等咱們耳熟能詳的進口車.不過,小弟覺得,台灣的機車製造業已經陷入了過度保護長不大的情況, 加上對進口機車重重的稅,造成台灣不公平的競爭市場.在台灣賣的機車9成是150cc以下,然後新開發的引擎沒幾顆,但是賣得一年比一年貴.我覺得國產機車的品牌價值很低.對照他們的機車訂價真的太貴了!進口車因稅重加上進口商要賺,把售價訂得高高的,國產機車也搭順風車一直調高售價,就像中油油價每週漲,台塑就搭順風車,你漲我跟著漲,不賺白不賺.20年前我念書時騎野狼125,一台辦到好不到3萬,前幾個月考慮要再買野狼125時,一台要65000多,小弟實在買不下,再看看其他的檔車,我也只能搖頭.根本買不下去,以前125馬力都有14,5匹,現在大概剩10匹吧,總不能因應環保法規犠牲馬力去符合吧?為什麼這些廠商不去研發可符合法規要求又能增加馬力的引擎?而是用老引擎一改再改呢?說實在,小弟對國內的機車廠商很失望,但最近還是買國產機車200CC的,在我看來這200cc的,也許不是用了20幾年的引擎了,眼不見為淨.我不想用多一倍的價錢去買我以前騎的野狼,又看在要省零件,維修成本的情況下,才無奈的買國產機車.但如果要買"性能版"的機車,決不會考慮去買國產車~
magicians wrote:大家總是希望薪水能夠高一點,但卻不希望公司有太高的毛利率,但沒有毛利率,怎麼賺錢呢,薪水怎麼提高呢(或許有人會說有些公司就算毛利超高,但員工薪水卻不高)(恕刪) 非常認同您的說法我剛上班的時後年薪不到30萬現在20年了年薪大概90多如果老闆不賺錢的話怎麼可能會幫員工加薪呢?不賺錢的話怎麼會有繼續經營下去的動力呢?不繼續經營的話失業率就會變高老闆你要賺錢喔!我有房貸跟父母、老婆、小孩要養!一家子全靠你了!我可以再簽20年!PS:老闆要請員工的話愛抱怨好吃懶做的就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