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何小老婆的龍二能在600公尺開始超越RTS165,到800公尺龍二領先RTS165約1個車身
而小萊姆的龍二在600公尺卻還落後RTS165約10~13個車身
我想有無可能在於順逆風關係呢,小老婆的是在逆風路段,小萊姆的是在順風or無風路段
如果真如我想,龍二在逆風路段能在600公尺開始超越RTS165
那麼龍二在順風or無風路段需花多長距離才能超越RTS165呢
毀滅之神-棄天帝 wrote:
我個人覺得無論是小老...(恕刪)
這是星艦125/150的性能曲線圖 在以前車廠還有興趣做科學數據的時候 車子上市車廠都會製做這種性能曲線圖 因為純粹是數據的加減乘除 一點心靈馬力的空間都沒有 所以現在連日本人都不公佈了

右邊圖面裡 橫向緩慢上升的線的最下方一條就是車輛的風阻跟內部阻力會讓車子跑不動的0g線 可以預估星艦這樣的車型(傳統白牌速克達) 在多少速度時阻力是多少 最後後輪驅動力的線跟0G線交會處就是極速 在這張圖裡星艦的極速是95公里 此時的後輪驅動力是18KG
既然兩台車是同時跑 風阻都是一樣的 就是看變速域的後輪驅動力哪個大 才會變成急速一樣 但是中速域的驅動力不同 在順逆風時因為阻力不同加速度不同
再不然 就是有人忘記催油催到底了 這就不好說

筆戰就不轉貼了

https://www.ptt.cc/bbs/biker/M.1741707045.A.DD1.html
我看了一下影片,確實兩台車順逆風會互超
本以為是風阻的關係,但想想近年三陽的車輛設定其實很保守
我就上網查了一下輪上馬力這件事
首先有一點是除非你是標準試驗機
不然不同馬力機的數據不能拿來互疊
最多就是看看趨勢性,這應該是大家有的共識
https://imgur.com/OcHNeU6
DRG 2.0的設定很明確,8500轉以後就直接放棄任務了
如果去接OBD看點火角,我相信可以看到點火角會一路退掉
而aRacer接上去之後很明顯後面還有空間可以提升
提升幅度超過一馬,說明8500rpm以後不是空氣量不足
而是原廠刻意不讓使用者騎到更高速
https://imgur.com/kB8skBz
這是RTS R165的馬力圖
7500~9500rpm一路持平,表示原廠設定的概念就是跟你拚到底
所以為什麼順逆風會有互超的情形?
因為順風的時候騎RTS的勇者會拉到9500rpm
但這時候龍2早就放棄任務,RTS卻是要跟你拚到底
逆風的時候因為轉速上不去,龍2就進入任務範圍
(可能是在8000~8500rpm以下)
這邊會產生另一個問題
就是為什麼逆風的時候龍二反而騎的比RTS快?
我認為
1. 要就龍二整體做的更有效率,比方說空力做得更好
所以即便軸馬力較小,但阻力較小所以速度較快
2. 要就實際傳到後輪的馬力龍二還比RTS來的大 (這其實也是效率)
3. 連續高速騎乘後,龍二引擎被影響的幅度較小
比方說龍二水路或什麼東西更耐連續高溫考驗,使得連續高速騎乘衰退較小
但無論如何,進入任務範圍的龍二確實比RTS165快(本片的逆風)
上到8500rpm也就是車速110~120以後
龍二放棄任務RTS就會追上來了 (疑?)
PS:我又再上網查了一下,9000~9500rpm的時候,兩邊的點火角如下
RTS165 : 31.5度
DRG2.0 : 21.0度
恩 龍二放棄任務無誤
chanp wrote:
完整的來
由上面的影片中,將最高速度的畫面瞬間捕捉一下,得到下面 6 張畫面 :
RTS165 VS DRG2 RTS 第一圈時 2:07 儀錶板上顯示瞬間最高速度 124

RTS165 VS DRG2 RTS 第二圈時 4:07 儀錶板上顯示瞬間最高速度 126

RTS165 VS DRG2 RTS 第三圈時 6:15 儀錶板上顯示瞬間最高速度 126

PGO TIG VS KYMCO ROMA GT TIG 第一圈時 8:17 儀錶板上顯示瞬間最高速度 133

PGO TIG VS KYMCO ROMA GT TIG 第二圈時 10:12 儀錶板上顯示瞬間最高速度 134

PGO TIG VS KYMCO ROMA GT TIG 第三圈時 12:33 儀錶板上顯示瞬間最高速度 132

KYMCO RTS R 165 規格: 排氣量 165cc 馬力:16.3P 125Kg
SYM DRG2 158 規格: 排氣量 158cc 馬力:16P 137Kg
PGO TIG 170 規格: 排氣量 170cc 馬力:17.8P 135Kg
KYMCO ROMA GT 175 規格: 排氣量 175cc 馬力:17P 145Kg
經由各參加測試的機車引擎動力規格與測試時瞬間速度可以得知:
機車的排氣量越大,馬力越大,車輛重量越輕,瞬間速度越快。
以汽車賽車時的各項條件比較而言,汽車是鐵包肉,駕駛者被包覆在車體內,汽車外殼的風阻係數 0.27 跟 0.33 的最高速度200以上差距就很大。但機車是肉包鐵,駕駛者的外型是包覆在機車的外表,駕駛者的體重,駕駛體型,騎乘姿勢,駕駛服裝,安全帽型式 就佔據整部機車的上半部,駕駛者的外觀參數左右整部測試機車的風阻係數,機車的外觀部件在下半部,對於最高速度的影響有限。就像大海裡的帆船,駕駛者的上半部外觀就跟帆船的風帆一般,影響著機車的瞬間極速。 西濱台 61 線在冬季的東北季風吹拂下,南下與北上的機車騎乘 順風與逆風時 的風阻力道差距很大,非常有感覺,像這些 150 公斤以下的機車,在強風下的阻力,大概想穩定騎乘都要很努力了。
如果這類型機車是下賽道參加比賽,我們當然希望能榨出引擎的最強馬力值出來,這樣才能獲得好成績。但如果以日常通勤使用,或許我們更希望這些機車車廠能提供消費者堅實,耐用,可靠,維修費用低,妥善率高的好機車來,也希望機車媒體能帶來這些訊息,好讓消費者參考那些車廠,型號,才是C/P 值最高的機車,值得將口袋的錢掏出來購買。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