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有馬 wrote:
理由藉口一大堆 不就歧視二輪
不是歧視二輪,是騎重機的老鼠屎太多。
我自己是重機、轎車都在用,所以我對兩邊的用路心態都有一定的了解。
不要以為少數優良行為的重機族就有權幫所有重機族爭取路權,
自己去審視一下多少重機族在一般道路上蛇行。
在重機族普遍擁有良好行車習慣前,蘇花改、南迴改不宜開放,這是重機族自找的,
拿再多科學論證出來都沒用。
我自己也很想圖個方便騎上這些路段,但是想一想還是繼續禁止比較好。
常常看到有重機族在叫罵後方車輛逼車,
怎不反省自己有沒有忽快忽慢、忽左忽右,造成擋道?
還有就是用車尾燈去閃後方駕駛的眼睛,我不知道那是原廠車燈還是改車燈,
反正我經常被閃到。
公路總局所說對摩托車有危險性,那是委婉說詞,真正的涵義是重機族會增加事故機率,
重機族幾乎只想到自己的權益,有沒有想到造成多少駕駛人的困擾?
而重機族的財力普遍低於開轎車的,多的只是"想耍帥、想出風頭、想爽"的念頭,
出了事故,兩手一攤,表示我沒錢賠;打民事官司又曠日廢時、耗費大量心力與金錢,
還要在法院上聽肇事方為了脫罪的謊言,滿口胡說八道的裝俗辣、裝可憐。
所以受害者多半只能自認倒楣,最後總是拿著微薄的賠償或和解金,便宜了肇事的重機族。
之前看到影片,有人騎重機在快速道路飆到170,然後還毀壞人家車子,
這是甚麼心態和行為?
肇事機率高,賠償能力低,有啥資格取得所有道路的路權?
我還想建議政府要求購買重機的人提出財力證明哩,沒有一定水準就禁止買。
LCU493 wrote:
(恕刪)
你這圖說的沒有錯啊,等到你到了統治階層,你考量的不是個體利益、個體特性,
而是群體特性、群體利益。
如果這個群體特性不適合,那就不能放行,否則會造成更多社會問題,降低群體利益。
這不是你一個人能爽就好的問題,
只有專制國家才會常態性實行"特定個體利益>群體利益",成熟的民主國家是不會這樣搞的。
路權同人權,沒有無限上綱的,人家德國、日本就是典範,犧牲部分權利來維持群體利益。
再來就是蘇花改常常塞車的問題,到底是限速太低造成的? 還是車流太多造成的?
目前還不知道原因,或許兩個都有,
在原因明朗並獲得解決前,如果再開放機車上去,情況只會惡化,不會好轉。
你如果想快點獲得路權,與其在這邊抱怨被歧視,還不如做點一實事,去找出原因和解決方針提供給政府參考。
我只能說99.9%的人到不了那個階層,所以不具備那個等級的視角和思考能力。
LCU493 wrote:
有問題的 是人 還是車種?
你 一定知道 答案
你卻 只想限制機車
群體利益?
1300萬輛機車的利益 小於 700萬輛汽車?
為何 不是限制汽車 反而是限制 機車
有問題的當然是人啊,怎麼會是車?
一台隧道挖掘機能挖出多大的洞是固定的,所以可用路寬就被固定下來了,
在保留完救援道路所需路寬後,剩下的才能拿出來分配使用。
這一點大家都沒得爭,這是定律。
( 我先前看過某民眾的建議紀錄後,只是覺得他在賣弄小聰明,
看的到一小角,看不到全貌,卻自以為很專業。 )
你怎麼不想一想為什麼是限制機車? 而不是限制轎車以上車種?
1.全給你機車通行,能產生多少gdp? 全給4輪以上車種通行,又能產生多少gdp?
2.機車每台每年繳多少稅? 轎車、貨車、大客車又每台每年繳多少稅?
依照對國家經濟的貢獻度,機車的順位應該有可能在前面嗎?
要機車的順位優先,那就不要哭窮,懂甚麼叫群體利益了沒?
看你是要為了一時爽而餓死? 還是要為了肚皮而少爽一點? 不難取捨吧?
有些話,在官員的立場上不方便講明,也沒時間講明。
LCU493 wrote:
塞車?
滿街的一人汽車 不塞才怪
全車種開放的話,一人汽車的現象真的會明顯舒緩嗎?
如果可以,你就拿出數據,這是很好的證據。
但是反過來說若不能,只會造成機車在車陣中亂鑽的常態現象,
你敢說機車族不會出現這種行為嗎? 這就是台灣機車族的"群體特性",不用爭辯。
機車亂鑽會造成許多駕駛上的問題,甚至是肇事率大幅攀升,
警車、救護車一來蒐證又要長時間佔據道路,塞車更嚴重了,
到時候就不光是機車族要開罵了。
LCU493 wrote:
正常人 都知道 被落石擊中 機車族 一定 傷的最重
落石下來,砸中機車的機率高? 還是砸中大型車的機率高?
正常人也都知道"要受傷也得先砸中,要砸中得先有落石。"
山壁坡體的整頓和視察要不要錢?
可用的道路資源就這麼多,分配、維修都是政府職責的一部分,
要開新道路,台灣稅收就這麼多,要從哪邊榨錢? 增稅? 印錢? 刪減維修費?
真的增稅、印錢了,或道路有坑不補,你是不是又要叫了?
一環扣一環,顧此就會失彼。
若真有官員或政府部門直接公開這些考量點,一定被民眾罵翻,
但這卻又是不得不考慮的議題,無法迴避。
eanck wrote:
你怎麼不想一想為什麼是限制機車? 而不是限制轎車以上車種?
1.全給你機車通行,能產生多少gdp? 全給4輪以上車種通行,又能產生多少gdp?
2.機車每台每年繳多少稅? 轎車、貨車、大客車又每台每年繳多少稅?
依照對國家經濟的貢獻度,機車的順位應該有可能在前面嗎?
要機車的順位優先,那就不要哭窮,懂甚麼叫群體利益了沒?
看你是要為了爽而餓死? 還是要為了肚皮而少爽一點? 不難取捨吧?,(恕刪)
GDP?
我笑了 每天 上下班 我看到的機車 都是出去玩的嗎?
照你的邏輯 行人 不就 不能出門了 行人 繳了多少稅?
怎樣 才算有貢獻度?
依照你說的 對國家經濟的貢獻度
高乘載時 1人豪車 可以上高速公路 開國產車的 要做滿5個人 才能上
這樣 你滿意嗎?
eanck wrote:
全車種開放的話,一人汽車的現象真的會明顯舒緩嗎?
如果可以,你就拿出數據,這是很好的證據。,(恕刪)
你 上下班時間 站在路邊看看 1人汽車 比例有多少
不就是因為 到處限制 機車路權 才導致 這些人 開車
eanck wrote:
但是反過來說若不能,只會造成機車在車陣中亂鑽的常態現象,
你敢說機車族不會出現這種行為嗎? 這就是台灣機車族的"群體特性",不用爭辯。
機車亂鑽會造成許多駕駛上的問題,甚至是肇事率大幅攀升,
警車、救護車一來蒐證又要長時間佔據道路,塞車更嚴重了,
到時候就不光是機車族要開罵了。(恕刪)
這更奇怪 有人違規 不去開罰 或是限制 違規的人 卻只想限制車種
難道 愛鑽的騎士 開車就會變成 乖寶寶
是空間 不夠大 不然 照樣鑽

eanck wrote:
落石下來,砸中機車的機率高? 還是砸中大型車的機率高?
正常人也都知道"要受傷也得先砸中,要砸中得先有落石。"。(恕刪)
等到 砸中 已經 來不及了
除暴安良是我們作市民的責任,行善積德是我本人的興趣,扶老太太過馬路我每個星期都做一次,如果碰到國定假日的話,我還做兩、三次呢!
LCU493 wrote:
GDP?
我笑了 每天 上下班 我看到的機車 都是出去玩的嗎?
照你的邏輯 行人 不就 不能出門了 行人 繳了多少稅?
怎樣 才算有貢獻度?
依照你說的 對國家經濟的貢獻度
高乘載時 1人豪車 可以上高速公路 開國產車的 要做滿5個人 才能上
這樣 你滿意嗎?
我就猜到你會嘴這一點。
營造GDP的可不是只有人員的移動,物資的運送也是重要的一環。
難到各類能源、建材、大型器具、工程設備........都可以用機車運輸?
全車種都能用路當然是最好,但考量到"群體特性、國力貢獻度",機車憑甚麼有上路優先權?
職位的高度不同,思考的範圍一定差異很大,這樣 你滿意嗎?
想深一點再來問。
LCU493 wrote:
你 上下班時間 站在路邊看看 1人汽車 比例有多少
不就是因為 到處限制 機車路權 才導致 這些人 開車
你只看到表象,同時有轎車和機車的人有多少?
有能力買轎車人有多少比例會想再買機車? 或者有多少人有經濟能力再買機車?
如果只能選一台車,選轎車的人多? 或買機車的人多?
你把數據拿出來吧。
LCU493 wrote:
這更奇怪 有人違規 不去開罰 或是限制 違規的人 卻只想限制車種
難道 愛鑽的騎士 開車就會變成 乖寶寶
是空間 不夠大 不然 照樣鑽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道路規劃,必須要做到"防範於未然",沒發生不代表是用路人厲害,通常是設計的人厲害。
不要把甚麼東西都當理所當然,你的所有言論都証明你只看到表象。
限制車種=防範於未然, (或許有更好的方式)
等到違規再去開罰,就是下下之策,我前面已經說過會造成甚麼現象了,
你不懂舉一反三嗎? 一定要人給你一字一句教一遍?
LCU493 wrote:
等到 砸中 已經 來不及了
等到 砸中,那也你的是命,就像彩票一樣,憑甚麼你能中獎,他不能中獎?
套一句名言:"哪個地方不死人?" 話很殘酷,但卻是真理。
如果你真的懂,那重點應該放在"山壁坡體的整頓和視察"。
那你要不要坐飛機、遊輪? 想到空難、船難那就不要坐了,
第一重點是不是應該放在"交通工具的良善狀況"?
而你的重點卻是在不可抗力的因素上,這叫杞人憂天。
隧道就不會坍塌或發生火災,一定是最安全的,是這樣嗎?
eanck wrote:
我就猜到你會嘴這一點。
營造GDP的可不是只有人員的移動,物資的運送也是重要的一環。
難到各類能源、建材、大型器具、工程設備........都可以用機車運輸?(恕刪)
這種 比喻太爛了吧 你會拿叉子 去盛湯嗎?
eanck wrote:
但考量到"群體特性、國力貢獻度",機車憑甚麼有上路優先權??(恕刪)
到底什麼是 國力貢獻度?
eanck wrote:
你只看到表象,同時有轎車和機車的人有多少?。(恕刪)
自用小客車 6,845,711輛 機車 含重機 13,835,520輛
eanck wrote:
有能力買轎車人有多少比例會想再買機車? 或者有多少經濟能力買機車?
如果只能選一台車,選轎車的人多? 或買機車的人多?
你把數據拿出來吧。。(恕刪)
這種東西 哪來的數據????? 為何只能 選一種?
eanck wrote:
道路規劃,必須要做到"防範於未然",沒發生不代表是用路人厲害,通常是設計的人厲害。
不要把甚麼東西都當理所當然,你的所有言論都証明你只看到表象。。。(恕刪)
設計的人厲害? 1999年之後 各種限制機車的法規出現 事故率 反而升高 真是厲害

eanck wrote:
等到 砸中 ,也是你的命,就像彩票一樣,憑甚麼你能中獎,他不能中獎?
套一句名言:"哪個地方不死人?" 話很殘酷,但卻是真理。
那你要不要坐飛機、遊輪? 想到空難、船難那就不要坐了,是這樣嗎?。。。(恕刪)
這更好笑 走蘇花改 就可以 避免了 你在扯飛機 郵輪
除暴安良是我們作市民的責任,行善積德是我本人的興趣,扶老太太過馬路我每個星期都做一次,如果碰到國定假日的話,我還做兩、三次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