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氣十足 wrote:
你頭一次說話讓我有...(恕刪)
不知道,因為台灣機車工會每個月提供的數據不會顯示各車別,只會用CC數來顯示。GSR、NEX、Address都是125,看不出來。
不過這幾款車都是賣了至少5年以上的車種,我們就來假設幾種可能:
月產量用900輛來算好了。上市年份有些10年有些8年有些5年,那就用5年來算。至於GSR與NEX幾乎差不多,先當同一輛車。Address系列也一樣就把G版、SS版、MUSIC全部都算一起。( 反正幾乎都是外觀跟一些小地方不一樣而已 )
1. GSR/NEX賣得比較好佔7成(630輛)一年下來能賣7560輛,五年應該能賣37800輛;Address賣得比較差佔3成(270輛)一年下來能賣3240輛,五年應該能賣16200輛。
2. GSR/NEX跟Address系列都賣得差不多都五五波,也就是說每個月各自賣450輛,一年下來各自能賣5400輛,五年應該能賣27000輛。
如果GSR/NEX是賣得比較差的車款,那就用上面的例子回推就好。即使極端一點,其中一個車款只佔1成(90輛),一年也是能賣1080輛,五年下來也是有5400輛。( 只是台鈴車賣得少歸少,我是很難相信旗下車款的比重會到9:1這麼誇張 )
這些歷年來的銷售總量要作為與車輛妥善率的參考,在統計學上應該是有它的效度跟信度啦,畢竟再怎麼說這數年下來的累積也是有到數萬輛

---------------------------------
嚴格上說起來,三大廠那些月產量隨便就成千上萬輛的產能,一台車的妥善率好不好,通常第一批車就能知道情況了。不過還得計入其他協力廠商在該時期的零件品質有沒有瑕疵等因素。